老屋子里的那面已经不怎么能白的起来的墙面上,挂着一副因受潮而发了旧的大挂历。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挂历一页一页的翻,周而复始。新房从那一道道不深不浅又纵横交错沟壑里日渐而起,已经有了家的模样。
王喂马的父亲会按照习俗宴请村子里的熟人以及亲朋好友,随着大家相继而来,院子里挤满了人,随后又都落座在了院子里的酒席上,一片热闹和喧哗声。这种突兀的热闹,对王喂马来说会感到有一点怕,有一点不习惯。看着他们坐在那个曾经他会追着姐嬉戏打闹的院子里,他会变得有点不知所措和畏手畏脚,王喂马怕他们会突然知道了自己背上的胎记而躲进了相对人少,母亲又在的厨房里。
日近黄昏已是人走茶凉,父亲因为高兴,已经喝的酩酊大醉,母亲还在厨房里洗着白天里用过的锅碗瓢盆,王喂马听着父亲的鼾声和母亲衬着昏暗的灯光,在厨房里洗刷锅碗时传出的“哐当哐当”声,渐渐熟睡,院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
王喂马一家人搬进了新房里。相比于从前那个老屋子的土院,王喂马更喜欢这个小了不止一半又被水泥覆盖着的院子;相比于从前那个老屋子的窑洞,王喂马更喜欢这个铺着发亮地板的新房;相比于那个老屋子的破败不堪,王喂马更喜欢这个新房的焕然一新;相比于老屋子那个一家人挤在一起的热炕头,王喂马更喜欢这个有着自己房间和炕头的新房……。只是后来王喂马会偶尔想起那个宽敞的土院,那个院子门口枝叶繁茂的核桃树以及一家人挤在一起的热炕头。
搬进新房不久后的那天夜里,大雨倾盆而下,尽数的落在新院子的水泥地上,伴着落水管里发出“唰唰”的流水声,正在自己房间睡觉的王喂马被一声好像憋了很久的闷响惊起,他揉了揉眼睛,看了看黑夜下空荡荡的房间又缓缓睡去。雨过天晴的清新阳光,叫醒了未睁开眼的王喂马,耳边里传来了在厨房里做饭的父亲母亲说着“昨天晚上好像老屋子塌了”的声音,王喂马有点失落,穿好衣服去了厨房里,让父亲带着他去了老屋,王喂马看到偏房的房顶已经坍塌,四散而落的泥土随意的洒在屋子里的水泥地上,屋顶的窟窿里穿过了一道道阳光,照在了被雨水淋湿,又被土块掩埋了进一半的土炕上。它好像知道王喂马已经安全的离开了它,在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后尽数的土崩瓦解。再后来,老屋的两座偏房和为王喂马提供过温暖的那口窑洞,相继倒下,化作了一抔黄土。
村里的小学在零八年的汶川地震里因为余震,墙壁上裂了几道缝隙而变成了危楼,所以学校早早的就在乡里建起了小学。五年级的王喂马,被迫又要离开父母去寄宿了,只不过他有着之前的寄宿经验,也习惯了偶尔要离开父亲母亲陪伴的日子。
周五放学后,背着书包的王喂马会吊儿郎当的把系在脖子上的红领巾解下来,有时提着红领巾的一角让它在手里打着转,有时把它塞进裤兜里,有时低着头,踢着路边的石子让它在地面上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映衬着夕阳的余晖,贪玩的王喂马回了家。
回到家和父亲吃过晚饭,王喂马会和父亲一起看望迟暮之年的奶奶。奶奶总是很疼爱王喂马,她能拄着拐杖走的时候,只要是王喂马去了,她都会下了炕头,摸摸王喂马的脑袋,弯着腰,佝偻着背,迈着颤颤巍巍的步子,拉着王喂马的小手,伴着拐杖在地上发出的“哐,哐”声,走到屋子里的货柜旁,伸出手,在货柜上的袋子里拿出王喂马爱吃的绿豆糕,老婆饼……,王喂马只会故作矜持的摇头,有时父亲会说“你婆给你,你就那着”,王喂马才会害羞的拿过奶奶手里的零食,揣进兜里,不让人看到;有时奶奶会把王喂马的小手摊开,把零食塞进他的手心里,让他拿着,直到王喂马把零食踹进兜里,她才会一脸的宠溺,笑呵呵的看着王喂马。
奶奶临走时的前一天夜里,二伯跑来告诉了父亲,那是她最后一次见王喂马,也是王喂马最后一次见她,她已经病倒了,她不再那么精神了,眼神里也充满了混浊,她像是提前知道了王喂马会来看她一样,把她的首饰裹在手帕里,放进了王喂马的手心,悄悄的离开了王喂马,也离开了王喂马的父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