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经之谈

【拼音】
bù jīng zhī tán 123
【含义】
不经:不合常理。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
【解析】
“不经之谈”和“无稽之谈”都指荒唐的没有根据的话,常可换用。但有细微差别:“不经之谈”偏重于不合道理、荒唐;“无稽之谈”偏重于无法查考、没有根据。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周作人《家之上下四旁》:“忆元幼时闻林质泉云,曾见某处一妇不孝其姑遭雷击……越年余复为雷殛死。始意为不经之谈,今见安若此诗,觉天地之大事变之奇,真难于恒情度也。”
②叶灵凤《灵魂的归来·猫头鹰》:“中国从前称猫头鹰为枭,说它是不孝之鸟,子食其母,将母鸟吃剩下一个头挂在树上,所以称杀头为枭首;又说枭鸣是死人的预兆,这都是不经之谈。”
【出处】
①晋·羊祜《诫子书》:“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②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四二四:“云安县西有小汤溪。土俗云:‘此溪龙与云安溪龙为亲。’此乃不经之谈也。”
③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三回:“这和尚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近义词】
①无稽之谈
【反义词】
①不易之论
②凿凿有据
2⃣痴人说梦

【拼音】
chī rén shuō mèng 123
【含义】
痴:傻。原指对着傻子说梦话,傻子却信以为真。现用来讥讽那些天真幼稚的说法。也指某些荒谬、怪诞的话。
【解析】
“痴人说梦”和“白日做梦”都比喻荒唐、荒诞。“痴人说梦”强调“说梦”,表示说话荒诞,言语荒唐;“白日做梦”强调“做梦”,表示痴心妄想,打算荒谬。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张聂尔《隐秘的角》一七:“没准将来有一天,父亲门下也会热闹起来,至爱亲朋突然爆满,该不是痴人说梦吧?”
②萧乾《幸福在萌芽》:“如果不是看到蓝图室里那一件件的蓝图,如果不是看到整个郊区的一片建设忙,真会以为叔叔只会痴人说梦呢!”
【出处】
①宋·耐得翁《就日录》:“陶渊明有云:‘痴人前不可说梦,而达人前不可言命。’”
②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痴人说梦梦中说梦》:“僧伽,龙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痴人说梦耳。”
【近义词】
①白日做梦
②异想天开
【另见】
①痴儿说梦
【故事】
这句成语原作“对痴人说梦”,或“痴人前不得说梦”。所谓“痴人”(傻子),不是指“说梦”的人,而是指“听梦”的人;不是讥笑说的人愚笨,而是讽刺听的人糊涂,听了所讲梦里的事情或胡诌的话而信以为真。这种说法,常见于宋人的文字中。如黄山谷的一段题跋:“观陶渊明《责子》诗,想见其人恺悌慈祥,俗人便谓渊明子皆不肖,可谓痴人前不得说梦也”。《朱子文集》(朱子,即朱熹)的《答李伯谏书》:“子贡之明达,性与天道,犹不与闻,此正痴人前说梦之过也”。《陆象山语录》也有“痴人面前说不得梦”之语。
宋僧释惠洪所撰的《冷斋夜话》卷九:“僧伽龙翔中游江淮间,其迹甚异,有问之曰:‘汝何姓?’答曰:‘姓何。’又问:‘何国人?’答曰:‘何国人。’唐李邕作碑,不晓其言。乃书传曰:‘大师姓何,何国人。’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唐初,有个来自外国的和尚,不知姓名,也不明国籍,唐高宗龙朔年间,来到中国。他的言语行动都很奇特,不同常人。有人问他:“何姓?”他说:“何姓。”又问他:“何国人?”他也说:“何国人。”听的人就当真以为他姓何,是何国人。他死后,李邕为他作墓碑,也因此写道:“大师姓何,何国人。……”
《冷斋夜话》的作者在记述这段故事之后,说道:“此正所谓对痴人说梦耳!”。
这个外国和尚,可能因为语言不通,说不清楚,也可能是故意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国籍,所以那样俏皮地含糊回答,而听的人却信以为真了。《冷斋夜话》又说,这外国和尚,原来名叫僧伽。《太平广记》也称他为僧伽大师,还说他是西域人。其实,也不一定对。所谓“僧伽”,是梵语的译音,一般都简作“僧”,也就是和尚的意思,哪里就是他的真名?至于说他是西域人,那倒是可信的,因为那时的外国和尚,多来自西域;但西域的国家很多,究竟是何国人?还是不详。《朱高僧传》说:“僧伽,唐时高僧,何国人,自言俗姓何。”看来《宋高僧传》的编撰者也是“痴人”。
“对痴人说梦”或“痴人前不得说梦”这句话,后来不知怎么变成了“痴人说梦”。现在形容说话荒诞不稽。
3⃣道听途说

【拼音】
dào tīng tú shuō 123
【含义】
从路上听来的,马上就在路上传播给别人。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解析】
见“齐东野语”。
【示例】
①***《农村调查》:“东张西望,道听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②马南邨《燕山夜话·替〈宝岛游记〉更正》:“今后凡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务必要把具体情节反复查考得清清楚楚,千万不要道听途说,就信以为真。”
【出处】
①《论语·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②《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近义词】
①捕风捉影
②耳食之谈
③齐东野语
【反义词】
①言之凿凿
②耳闻目睹
【故事】
毛空告诉艾子:“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艾子不相信。毛空又说:“是两只鸭子生的。”艾子还是不相信。毛空又说是三只鸭子生的,艾子也不相信……这样,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鸭子,艾子就是不信。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告诉艾子:“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三十丈长、二十丈宽的肉。”艾子也不信,毛空又缩短到二十丈长、十丈宽,艾子依然不信。艾子问毛空:“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肉掉到什么地方?”毛空说:“我说的话都是在路上听别人讲的。”于是,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4⃣颠倒黑白

【拼音】
diān dǎo hēi bái 123
【含义】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指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赵家璧《编辑忆旧·记郑伯奇在良友图书公司》:“‘罪状’之一说他曾反对鲁迅,真是颠倒黑白,无中生有。”
【出处】
①《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郑玄笺:“蝇之为虫,污白使黑,污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
②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七回:“公事大小,一概不问,任着幕宾胥吏,颠倒黑白。”
【近义词】
①颠倒是非
②混淆黑白
③指鹿为马
【反义词】
①黑白分明
②是非分明
③实事求是
④泾渭分明
【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工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嫉恨。因此,他们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便相互勾结,不断向楚怀王进谗,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久而久之,怀王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庸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
等到楚、齐绝交以后,秦国立即变卦赖账,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怀王怨恨秦国食言,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遭到惨重失败。后来,秦王又主动要求讲和,并约怀王到秦国相会。怀王中计前往,进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终于病死在秦国。
怀王的儿子襄王即位以后,更加糊涂昏庸,对靳尚和子兰言听计从,进一步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不久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遥远的湘水地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烧毁楚国先王的陵墓,使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四出逃亡。屈原在湘水闻讯后,感到无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负屈含冤,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的忠诚和悲愤,抒发在回环起伏、激越奔放的诗篇中。在著名的《九章.怀沙》里,他写了这样两句诗:“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对那些肆意颠倒黑白、葬送楚国的奸佞小人,作了愤怒的鞭挞和控诉。
不久,屈原写下了最后一篇绝命诗《惜往日》,便纵身跳进滚滚的汨罗江,自沉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