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成语大全
本书标签: 现代  小说写作素材大全  成语故事 

写人 言谈 争论 方式1

成语大全

1⃣搬弄是非

【拼音】

bān nòng shì fēi 123

【含义】

搬弄:挑拨。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解析】

见“搬唇递舌”。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鲁迅《书信集·致时玳》:“我觉得你所从朋友和报上得来的,多是些无关大体的无聊事,这是堕落文人的搬弄是非,只能令人变小。”

②茅盾《锻炼》第一五章:“不过刚才你们一进来,那家伙就溜到外边去了,难免要去搬弄是非。”

【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谁想太傅伍奢无礼,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

【近义词】

①鼓唇摇舌

②挑拨离间

③惹是生非

【反义词】

①精诚团结

【另见】

①拨弄是非

2⃣避而不谈

【拼音】

bì ér bù tán 123

【含义】

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有意避开话题不谈

【示例】

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澹了。(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

【出处】

徐迟《一九五六年<特写选>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近义词】

①守口如瓶

②退避三舍

【反义词】

①口若悬河

②滔滔不绝

3⃣唱对台戏

【拼音】

chàng duì tái xì 123

【含义】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与对方对着干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6章:“这些摊贩吆喝声四起,像是专门和县剧团唱对台戏。”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40章:“他们喊他们的,咱们不跟他们唱对台戏。”

【近义词】

①唱反调

【反义词】

①齐心协力

4⃣赤口毒舌

【拼音】

chì kǒu dú shé 123

【含义】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言语恶毒

【出处】

唐·卢仝《月蚀》诗:“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却吃月,不啄杀。”

【近义词】

①恶言恶语

②出口伤人

5⃣穿凿附会

【拼音】

chuān záo fù huì 123

【含义】

穿凿:对于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硬要讲通;附会:把没有关联的事物比附在一起,说成有关联。指生拉硬扯,胡乱解释。

【解析】

“穿凿附会”和“牵强附会”都含有勉强解释,生拉硬扯的意思。“穿凿附会”偏重于“穿凿”,强调将讲不通的讲通;“牵强附会”强调“牵强”,强调将没联系的联系在一起。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①马南邨《燕山夜话·学问不可穿凿》:“古来不管何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凡是做学问不踏实,而有穿凿附会之病者,几乎没有不闹笑话的。”

②秦牧《鲁班的妙手》:“这些故事自然都是穿凿附会的。”

【出处】

宋·洪迈《容斋续笔·义理之说无穷》:“经典义理之说,最为无穷,以故解释传疏,自汉至今,不可概举,至有一字而数说者……用是知好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近义词】

①牵强附会

②郢书燕说

【反义词】

①顺理成章

②理所当然

6⃣唇枪舌剑

【拼音】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123

【含义】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犀利尖刻。

【解析】

“唇枪舌剑”和“针锋相对”都可表示争论时言辞激烈犀利。“唇枪舌剑”主要强调言辞的犀利;“针锋相对”主要强调互相攻击对方论点。

【示例】

①李健吾《姊妹花店》:“矮个子姑娘见她这样,才收起唇枪舌剑,样子也很难过。”

②霍达《小巷匹夫》:“‘枪打出头鸟’用的是唇枪舌剑,而且只是从背后射来。”

【出处】

①金·丘处机《神光灿·悲欢绝念》词:“不在唇枪舌剑,人前斗,惺惺广学多知。”

②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空江山。”

【近义词】

①针锋相对

②咄咄逼人

【反义词】

①和风细雨

【另见】

①舌剑唇枪

7⃣当面鼓,对面锣

【拼音】

dāng miàn gǔ,duì miàn luó 123

【含义】

比喻面对面地商讨或争论。

【解析】

“当面鼓,对面锣”强调的是面对面地争论;“针锋相对”强调的是观点对立。

【示例】

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听我说,当面鼓,对面锣,同他敲个明白。”

【出处】

①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要着我,你两个当面鼓对面锣的对不是!”

②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就说媳妇儿也罢,也有这样当面鼓,对面锣的说亲的吗?”

【近义词】

①针锋相对

【反义词】

①理屈词穷

8⃣当头棒喝

【拼音】

dāng tóu bàng hè 123

【含义】

当:对着;棒:用棒子打。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者的时候,常常用棒当头一击或朝他大喝一声,使他领悟。后比喻使人猛醒的警告或劝诫。

【解析】

“当头棒喝”和“当头一棒”同出一源,都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当头一棒”还比喻突如其来的打击;“当头棒喝”不能。

【示例】

鲍昌《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一一章:“终于,大家被李来中当头棒喝地唤醒。”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

【近义词】

①当头一棒

【反义词】

①醍醐灌顶

9⃣掉三寸舌

【拼音】

diào sān cùn shé 123

【含义】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多指进行游说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断章取义

【拼音】

duàn zhāng qǔ yì 123

【含义】

章:本来是指《诗经》中诗篇的某一章。形容引证文章或谈话,只取合乎己意的一句两句,不问原意,不顾全文。

【用法】

用于贬义。

【示例】

巴金《怀念鲁迅先生》:“他的著作被人断章取义、用来打人,他的名字给新出现的‘战友’、‘知己’们作为装饰品。”

【出处】

①《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②《朱子语类》卷九四:“几、机二字无异义,举易一句者,特断章取义以解上文。”

【反义词】

①实事求是

【故事】

  春秋后期,齐国的大夫崔杼和庆封合伙杀死了齐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国君,史称齐景公。崔杼和庆封功分右相和左相。

  庄公有两个忠诚的卫士,一个叫卢蒲癸,一个叫王何。他们在庄公遇害后逃到国外去。卢蒲癸在出逃前恳切地嘱托弟弟卢蒲敝:“你要千方百计取得崔杼和庆封的信任,在适当时候使我回国,为庄公报仇。”

  卢蒲敝不忘哥哥的嘱托,后来当了庆封的家臣。他很快发现,庆封虽然是左相,但朝政大权全被右相崔杼揽住,庆封只是名义上的相国而已。于是他帮庆封施出一条计谋,利用崔杼几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矛盾,杀了崔杼一家,崔杼也自杀身亡。此后,齐国的朝政大权全落入了庆封手里。后来,庆封迷恋上了卢蒲敝的妻子,不再关心朝政大事,便让儿子庆舍来掌管。

  卢蒲敝在逼死崔杼的过程中立了大功,自然成了大红人。他根据哥哥卢蒲癸的嘱托,设法让哥哥回到齐国,当了庆舍的侍卫。卢蒲癸本来是卫士,勇力过人,庆舍很欣赏他,不久把自己的女儿庆姜嫁给了他。在受到庆舍宠信后,他又设法让同时逃到国外去的卫士王何回到齐国,与自己一起当庆舍的侍卫。从此,两人私下联络了一些不满庆氏父子的人,准备杀灭庆氏,为庄公报仇。

  卢蒲癸的妻子庆姜发现丈夫的行为很神秘,便问他究竟在干什么,能否与自己一起商量商量。卢蒲癸心想,我在干杀灭你们庆氏的事,怎么能与你商量呢?但经不起她一再询问,便对她说,如果告诉了她,可能不但自己难逃一死,就会坏了大事。于是庆姜说:“你的事也就是我的事。你告诉了我,我能出力就与你一起策划,不能出力也决不泄露出去。”

  在这种情况下,卢蒲癸把准备杀灭庆氏的事告诉了庆姜。庆姜表示要大义灭亲,帮助丈夫完成这一义举,并严守秘密。预定举事的日子,选在庆封外出打猎的那天,庆姜又说服父亲庆舍随同齐景公去太庙举行祭礼。就在这时候,卢蒲癸突然将长戈刺进了庆舍的胸膛。庆舍死后,卢蒲癸率兵杀灭了庆氏余党。庆封在出猎途中得知这个消息后,带着随从的士兵回城,因城坚无法攻克,逃奔鲁国,后被杀。

  事后,有人问卢蒲癸道:“庆氏和你们卢氏都是姜姓的后裔,你怎么会和同宗的庆氏联姻,娶庆姜为妻呢?”

  卢蒲癸回答说:“庆舍不因为我与他是同宗而避开,把女儿嫁给我,我又为什么要去避开呢?就像有人常常截取《诗经》中某诵诗的某一章节,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只取我所需要的,管它什么同宗不同宗!”

上一章 写人 言谈 争论 情态2 成语大全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写人 言谈 争论 方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