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成语大全
本书标签: 现代  小说写作素材大全  成语故事 

写人 言谈 争论 情态1

成语大全

1⃣百口莫辩

【拼音】

bǎi kǒu mò biàn 123

【含义】

莫:不能;辩:辩解,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不能辩白清楚。形容无法申辩。

【示例】

①徐铸成《报海旧闻》四二:“事情还没有搞清楚,报纸先加上了倾向性甚至结论性的评语。使得被害者先在声誉上破了产,百口莫辩。”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按院根据片面之辞,上疏弹劾,将弟革去举人,下入狱中。弟负屈含冤,百口莫辩。”

【出处】

①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因一身于囹圄之中,不胜涂炭;被五木于拘挛之下,正值冰霜……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②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大虹村》:“盖女虽与邻子私,是夕固独宿也,细细幻形以挫辱之耳,然自此百口莫辩矣。”

【近义词】

①有口难分

【反义词】

①一语道破

【另见】

①百喙莫辩

②百口难分

2⃣奔走相告

【拼音】

bēn zǒu xiāng gào 123

【含义】

走:快跑。奔跑着互相传告。

【示例】

*******************************************

②胡天亮等《山村新人》:“孩子们高兴得奔走相告;老爷爷激动得银须乱抖,说不出话来。”

【出处】

①《国语·鲁语》:“士有陪乘,告奔走也。”

②宋·张孝祥《寿芝颂代揔得居士上郑漕》:“诏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自县达之田里,自田里达之穷岩幽谷。”

【反义词】

①置若罔闻

3⃣捕风捉影

【拼音】

bǔ fēng zhuō yǐng 123

【含义】

原比喻事物像风和影子一样难以捉摸。后比喻说话、做事毫无事实根据。

【用法】

今用于贬义。

【常用】

常与“语焉不详”连用。

【示例】

黎汝清《叶秋红》:“……他认为叶秋红对程维利的那些猜测,完全是捕风捉影,甚至是为了打击同志。”

【出处】

①《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②《朱子语类》卷六九:“忠信者,无一毫之不实。若有一毫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工处,德何由进。”

【近义词】

①无中生有

②疑神疑鬼

【反义词】

①耳闻目睹

②铁证如山

【另见】

①捉影捕风

②系风捕影

【故事】

  谷永,字子云,长安(在今陕西西安市)人,汉成帝时担任过光禄大夫、大司农等职。

  汉成帝二十岁做皇帝,到四十多岁还没有孩子。他听信方士的话,热衷于祭祀鬼神。许多向汉成帝上书谈论祭祀鬼神或谈论仙道的人,都轻而易举地得到高官厚禄。成帝听信他们的话,在长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祈求上天赐福,花了很大的费用,但并没有什么效验。

  谷永向汉成帝上书说:“我听说对于明了天地本性的人,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懂得世上万物之理的人,不可能受行为不正的人蒙蔽。现在有些人大谈神仙鬼怪,宣扬祭祀的方法,还说什么世上有仙人,服不死的药,寿高得像南山一样。听他们的说话,满耳都是美好的景象,好像马上就能遇见神仙一样,可是,你要寻找它,却虚无缥缈,好像要缚住风、捉住影子一样不可能得到。所以古代贤明的君王不听这些话,圣人绝对不说这种话。”

  谷永又举例说:周代史官苌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办法帮助周灵王,让天下诸侯来朝会,可是周王室更加衰败,诸侯反叛的更多,楚怀王隆重祭祀鬼神,求神灵保佑打退秦国军队,结果仗打败了,土地被秦削割,自己做了俘虏,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采药,结果一去不回,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最后,他又说道:“从古到今,帝王们凭着尊贵的地位、众多的财物,寻遍天下去求神灵、仙人,经过了多少岁月,却没有丝毫应验。希望您不要再让那些行为不正的人干预朝廷的事。”

  汉成帝认为谷水说得很有道理,便听从了他的意见。

4⃣不容置辩

【拼音】

bù róng zhì biàn 123

【含义】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示例】

王朔《橡皮人》:“她坚决不容置辩地说:‘说什么我也要跟你走,就算我是你的累赘也罢。’”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近义词】

①不容分说

5⃣不以为然

【拼音】

bù yǐ wéi rán 123

【含义】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轻蔑。

【示例】

①吴南星《三家村札记·谈海派》:“对于京派正统观点,像前述对海派的针砭,我却是大不以为然的。”

②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八:“朱怀义瞪大了眼睛,一时想不出回答,但心里是不以为然的。”

【出处】

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五:“范公曰:‘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盛德事,奈何欲轻坏之?……’富公终不以为然。”

②宋·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四:“宣和初,徽宗有意征辽,蔡元长、郑达夫不以为然。”

【近义词】

①嗤之以鼻

②不敢苟同

【反义词】

①五体投地

6⃣耳边风

【拼音】

ěr biān fēng 123

【含义】

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之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示例】

************************************************

【出处】

①唐·杜荀鹤《题赠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②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二回:“计氏把那听见的话也只当耳边风,丢过一边去了。”

【另见】

①耳旁风

【故事】

  荀鹤七岁知好学,资颖豪迈,传说是唐代大诗人杜牧之庶子。牧于会昌末自齐安移守秋浦(今池州,安徽石台县),时妾程氏有孕,妻逐之,适长林乡士杜筠而遗腹生荀鹤。杜牧作“示阿宣诗”曰:“一子呶呶跨相门,宣乎闻此若而人。长林管领闲风月,却有佳儿属杜筠。”

  荀鹤出身寒微,生活潦倒,常以“布衣”自称,并自谓“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

  虽然杜荀鹤的诗作在当时就很出名,但在考场上却屡试屡败。唐昭宗大顺二年,46岁头发已经发白的杜荀鹤终于考中了进士第八名,故时人称“九华山色高千尺,未必高于第八枝”。但这时天下大乱不治,长安也快变成了战场,杜荀鹤只好离开,仍然是个一贫如洗的布衣,就像他自己说的“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荀鹤生活在唐末政治昏暗,军阀混战的年代,所写的许多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悲惨现实,如《赠崔道士》诗中写道:“四海兵戈无静处,人家废业望烽烟”;《山中寡妇》诗中写道:“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此外,在《蚕妇》、《田翁》、《乱后逢村叟》等诗中还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酷吏的憎恶感情。荀鹤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认为诗歌可以起传播教育的作用,并可以影响后代,所谓“雅篇三百首,留作后来师”。他的诗平易委婉,如话家常,有着张籍、白居易的近体风格。

  荀鹤著有《绿窗琐碎》若干卷(一个“琐翠”)。晚年编年的《唐风集》共三百二十三首,清初被收入《全唐诗》。

7⃣锋芒逼人

【拼音】

fēng máng bī rén 123

【含义】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比喻言辞犀利,使人感到威胁。

【出处】

茅盾《子夜》七:“在屠维岳的锋芒逼人的眼光下,这张长方脸儿上渐渐显现了忸怩不安的气色。”

8⃣前言不搭后语

【拼音】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123

【含义】

形容语无伦次,或说话自相矛盾。

【示例】

管桦《在妇产院里》:“我的话虽然前言不搭后语,可是总算把意思说出来了。”

【出处】

①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明州天童澹交禅师》:“师曰:‘前言不及后语。’”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五四回:“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头知道?你们想想,那些人都是管做什么的?可是前言不搭后语了不是?”

【近义词】

①语无伦次

②不知所云

【反义词】

①有条有理

②有条不紊

【另见】

①前言不接后语

9⃣声色俱厉

【拼音】

shēng sè jù lì 123

【含义】

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俱:都;厉:严厉。说话的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解析】

“声色俱厉”多指态度严厉;“疾言厉色”多指发怒的神态,表现有说话急躁的情形。

【示例】

①巴金《秋》二:“‘你站住!’克明忽然声色俱厉地喝道。”

②黎汝清《叶秋红》:“两个特工队员用枪指着程维利,声色俱厉地要他举起手来。”

【出处】

《晋书·明帝纪》:“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近义词】

①正言厉色

②疾言厉色

【反义词】

①和颜悦色

【故事】

  唐德宗时,翰林学士韦绶忠于职守,成为德宗非常信赖的大臣。翰林学士是皇帝最亲近的顾问秘书官,经常住宿内廷,奉命撰拟有关任免将相等的文告,有“内相”之称。韦绶担任这个职务后忙于公务,时常个把月不能回家一次,自然也无法照顾老母。

  韦绶因自己不能对老母恪尽孝道,因此内心感到非常不安,几次向德宗提出辞呈。但是,德宗少不了他,一直没有予以批准。直到他一直干了八年,身体越来越差,德宗才同意他辞去职务,回家休养。

  韦绶的儿子韦温,是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他十一岁就考试合格,被补授咸阳尉,后来他升迁到监察御史。他很孝顺长辈,父亲因病辞官回家后,他也跟着辞职回家,一心服侍父亲,时间长达二十年之久。

  韦绶临终前,谆谆告诫韦温说:“内廷系是非之地,你千万不能当翰林学士。一不小心,就会遭致杀身之祸。”

  韦温含着眼泪表示,一定牢记父亲遗训。韦绶去世后,韦温担任过许多官职,当时文宗皇帝执政,他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韦温为翰林学士。

  韦温铭记父亲遗训,几次恳切地向文宗辞让这个官职。文宗不理解,韦温为什么如此固执地辞让这个对旁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官职。经过再三询问,韦温才表示,他不能违背对父亲许下的诺言。

  后来,文宗对在旁的大臣说:“我想重用韦温,他每次都坚决回绝:难道没有他就不行了吗·”

  文宗说这话时,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厉。在旁的一位大臣见他这样发怒,怕对韦温不利,便劝谏道:“陛下,韦温虽然如此固执,但他是遵承父亲道命,也是一片孝心。请陛下成全他。”

文宗不以为然地说:“韦绶不让其子当翰林学士,这种遗命是乱命,怎么能成全呢·” 那位大臣再次解释说:“韦温连父亲的乱命也能遵承,这说明他的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文宗听这样解释,才渐渐平下气来,并取消了对韦温新的任命。

上一章 写人 言谈 争论 直率 成语大全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写人 言谈 争论 情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