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甚嚣尘上

【拼音】
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123
【含义】
甚:很;嚣:喧闹;尘上:地上尘土飞扬起来。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忙于备战的状态。后比喻消息到处流传,议论纷纷。
【用法】
今多用于贬义。
【出处】
①《左传·成公十六年》:“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
②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一:“最近美国正在闹得甚嚣尘上的总统竞选,共和党所推定的一届正副总统候选人兰顿和诺克斯……因为赫斯特他的散布全国的报纸上捧他们,立刻使他们成为全美国所注意的人物。”
【近义词】
①满城风雨
【反义词】
①风平浪静
②无声无息
【故事】
春秋时,楚国和晋国相战于鄢陵(在今河南省)。当战斗开始之前,楚共王和太宰伯州犁登上战车,了望和观察晋军的情况。楚王边看边问,伯州犁一一回答。
楚王问:“晋军中那几个人骑着马在奔来跑去,干什么啊?”
伯州犁答:“在召集各军将领。”
“你看有不少人会集到一起了!”
“他们在商议作战计划。”
“怎么张起帐篷来了?”
“为了要祭祀祖先,祝祷胜利。”
“帐篷怎么又撤了?”
“那就是要发布命令了。”
“甚嚣,且尘上矣(大声喧闹,而且尘土上扬),这是干什么?”
“这是在填井平灶,准备摆开阵势了。”
“晋军都上战车了……咦,怎么又都下车了?”
“下车进行战前宣誓。”
楚共王和伯州犁所见到的这些情况,说明晋军是指挥有方、行动有序、士气很高、纪律很严的。战斗一打响,晋军果然猛不可当,楚军大败。
上面所说的“甚嚣,且尘上矣”,后来简化而为成语“甚嚣尘上”。(甚,很;嚣,喧闹)这个成语本是形容军中准备战斗的那种忙碌的状态,后来也用来形容对于传闻之事纷纷议论的情况。
1⃣2⃣舐皮论骨

【拼音】
shì pí lùn gǔ 123
【含义】
舐:舔。比喻只看到一点表面现象就妄加评论。
【示例】
至于《野草》,此后做不做很难说,大约是不见得再做了,省得人来谬托知己,舐皮论骨。(鲁迅《华盖集续编的续编·海上通信》)
1⃣3⃣言三语四

【拼音】
yán sān yǔ sì 123
【含义】
随口乱说话。
【用法】
用于贬义。
【出处】
①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难道我哄你?那里有个圣旨好假的!你只管言三语四,信口儿骂谁哩!”
②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六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近义词】
①信口雌黄
1⃣4⃣异口同声

【拼音】
yì kǒu tóng shēng 123
【含义】
不同的人说出同样的话。形容众口一词。
【示例】
①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一一章:“讲完了话解散,大家异口同声痛诋潘协统的荒谬。”
②冰心《秋雨秋风愁煞人》:“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夸奖,说她有‘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的态度。”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众,本无至心,而谏怖者,异口同声。”
【近义词】
①众口一词
【反义词】
①众说纷纭
②七嘴八舌
③议论纷纷
1⃣5⃣议论纷纷

【拼音】
yì lùn fēn fēn 123
【含义】
形容众人谈论不休,意见不一,说法众多。
【解析】
“议论纷纷”和“众说纷纭”都含有议论很多,看法不同的意思。“议论纷纷”偏重于议论多;“众说纷纭”偏重于看法杂。
【示例】
***《认清形势,掌握主动》:“你不说清楚,他们不晓得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而互相猜疑,议论纷纷。”
【出处】
①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三回:“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
②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们大家且不必议论纷纷,我早有一个实不可破的主见在此。”
【近义词】
①众说纷纭
②七嘴八舌
【反义词】
①众口一词
②万马齐喑
1⃣6⃣臧否人物

【拼音】
zāng pǐ rén wù 123
【含义】
臧否:褒贬,评论;臧:善,好;否:贬,非议。对人物的好坏进行评论。
【示例】
章炳麟《致汪康年书》:“大著宗旨,不欲臧否人物,韪非教令。”
【出处】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②《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1⃣7⃣知人论世

【拼音】
zhī rén lùn shì 123
【含义】
原指为了了解历史上的人物而论述有关他的时代背景。后来泛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评论世事的得失。
【示例】
①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不过倘要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
②柯安《后期章太炎并不是“宁静的学者”》:“‘知人论世’,原是很不容易做到完全客观公允,功过是非分毫不差的。”
【出处】
《孟子·万章下》:“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近义词】
①臧否人物
1⃣8⃣众口铄金

【拼音】
zhòng kǒu shuò jīn 123
【含义】
铄:熔化。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足以熔化金属。原比喻舆论力量强大。现多比喻错误的议论或谣言一多,可以混淆是非。
【用法】
现多用于贬义。
【示例】
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群言淆乱,异说争鸣,众口铄金,积非成是。”
【出处】
《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近义词】
①积毁销骨
②三人成虎
③人言可畏
【另见】
①群口铄金
1⃣9⃣众口一词

【拼音】
zhòng kǒu yī cí 123
【含义】
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样。
【示例】
①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一四章:“关于一九一二年正月十二日的北京兵变,许多文献中都众口一词,说那是袁世凯预定的阴谋,故意制作出来,以为他不能到南京去的藉口的。”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九章:“……坐山虎不问是非,挟众鼓噪,围攻李友,使双方都死伤了一些弟兄。事情就是这样,众口一词,并无二话。”
【出处】
①唐·令狐楚《谢赐冬衣状》三:“自臣而下,万口一声。”
②明·无名氏《风流配》第三回:“司马玄下马,四下访问,众口一词。”
【近义词】
①异口同声
②如出一口
【反义词】
①各执一词
②众口纷纭
③众说纷纭
【另见】
①众口一辞
2⃣0⃣众说纷纭

【拼音】
zhòng shuō fēn yún 123
【含义】
纷纭:多而杂乱。各种说法很多而不一致。
【解析】
“众说纷纭”偏重说法多而不一;“议论纷纷”偏重议论的人多且内容杂乱。另见“聚讼纷纭”。
【示例】
汪向荣《徐福东渡》:“至于传入的路线,虽至今还众说纷纭,但有一条是通过山东半岛渡海而传去这一点是无论哪一派都承认的。”
【出处】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从前所采,众议纷纭。”
【近义词】
①聚讼纷纭
②言人人殊
③议论纷纷
④莫衷一是
【反义词】
①众口一词
②异口同声
【另见】
①众口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