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成语大全
本书标签: 现代  小说写作素材大全  成语故事 

写人 言谈 谈吐 善言1

成语大全

1⃣八字打开

【拼音】

bā zì dǎ kāi 123

【含义】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简单明了

【示例】

这事已八字打开,请大家多提建议。

【出处】

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近义词】

①开门见山

2⃣单刀直入

【拼音】

dān dāo zhí rù 123

【含义】

原为佛教用语。比喻说话、做文章、做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解析】

“单刀直入”和“开门见山”都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单刀直入”常含有一下子就抓住问题的要害进行议论的意思;“开门见山”一般指一开始就进入所要谈论的正题。

【示例】

①刘流《烈火金刚》第二九回:“今天赵中保带来的这个连……先是一路队形,单刀直入,然后再分三路冲击,猛走山顶,发现敌人就猛烈射击。”

②徐铸成《旧闻杂忆·李任潮的妙喻》:“照例寒暄以后,我单刀直入问起白今后的动向。”

【出处】

①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旻德和尚》:“若是作家战将,便请单刀直入,更莫如何若何。”

②明·朱之瑜《答安东守约问三十四条》:“文字最难是单刀直入,然直须要有力,一声便要喝得响亮。”

【近义词】

①开门见山

②一针见血

【反义词】

①拐弯抹角

②隐晦曲折

③转弯抹角

3⃣对答如流

【拼音】

duì dá rú liú 123

【含义】

答话像水流一样顺畅。形容反应敏捷,口才好。

【用法】

多用于褒义。

【示例】

王蒙《活动变人形》第六章:“在这课堂上对答如流,使旁观者惊叹,为老师增光,为学校和班级增光的是谁呢?”

【出处】

①《北史·李孝伯传》:“风容闲雅,应答如流。”

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近义词】

①口若悬河

【反义词】

①张口结舌

②笨嘴拙舌

【另见】

①应答如流

②应对如流

4⃣讽一劝百

【拼音】

fěng yī quàn bǎi 123

【详见】

①劝百讽一

5⃣劝百讽一

【拼音】

quàn bǎi fěng yī 123

【含义】

劝:劝勉,鼓励;讽:用委婉含蓄的话劝谏。指司马相如作赋,过于讲究修辞,虽用于讽谏,却适得其反。

【示例】

陈四益《萧乾先生》:“中国的官方文学,始终以歌功颂德为主流,即便掺入一点讽喻,也往往劝百讽一。”

【出处】

《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一。”

【另见】

①讽一劝百

6⃣高谈阔论

【拼音】

gāo tán kuò lùn 123

【含义】

原指旨趣高雅,不涉俗务的谈论。后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或滔滔不绝地谈论。

【解析】

“高谈阔论”偏重于谈话的内容广博或漫无边际;“夸夸其谈”偏重于谈话的内容浮夸不切实际。另见“放言高论”。

【用法】

多用于贬义。

【示例】

①巴金《寒夜》四:“男人带笑地高谈阔论,她注意地听着。”

②巴金《秋》一:“真奇怪,你们闭着眼睛高谈阔论。”

【出处】

唐·吕岩《徽宗斋会》诗:“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近义词】

①夸夸其谈

②放言高论

【反义词】

①一言不发

7⃣高谈雄辩

【拼音】

gāo tán xióng biàn 123

【含义】

指言辞高妙广博,辩论充分有力。形容极能言善辩。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诗:“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②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八回:“周庸祐与各亲朋正自高谈雄辩,忽冯少伍走近身旁,附耳说了几句话,周庸祐登时面色变了。”

【近义词】

①侃侃而谈

【反义词】

①一言不发

8⃣喙长三尺

【拼音】

huì cháng sān chǐ 123

【含义】

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能言善辩

【示例】

明·陈继儒《珍珠船》第三卷:“太牢牛僧孺,少牢杨虞卿,喙长三尺。”

【出处】

《庄子·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近义词】

①能言善辩

9⃣开门见山

【拼音】

kāi mén jiàn shān 123

【含义】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一开头就直入主题。

【解析】

见“单刀直入”“开宗明义”。

【示例】

①老舍《四世同堂》四:“为怕因祁老人提起陈谷子烂芝麻而忘了正事,他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

②钱钟书《围城》八:“美国人办交涉请吃饭,一坐下去,菜还没上,就开门见山谈正经。”

【出处】

①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诗:“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②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天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

【近义词】

①直截了当

②单刀直入

③开宗明义

【反义词】

①拐弯抹角

🔟开宗明义

【拼音】

kāi zōng míng yì 123

【含义】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义理。原为《孝经》第一章的篇名,揭示全书的宗旨和意义。后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点明主旨。

【解析】

“开宗明义”指一开始就阐明主旨;“开门见山”指一开始就直谈正题,适用范围较广。

【示例】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开宗明义章第一。”邢昺疏:“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近义词】

①开门见山

【反义词】

①拐弯抹角

1⃣1⃣口若悬河

【拼音】

kǒu ruò xuán hé 123

【含义】

悬河:瀑布。说话滔滔不绝,像瀑布倾泻一样。形容能说善辩,话语不断。

【解析】

“口若悬河”只指说话多,说个不停;“滔滔不绝”除形容说话外,还可形容水不停地流。“口若悬河”和“滔滔不绝”偏重于口才好;“侃侃而谈”则偏重于说话时的从容神态。

【示例】

①鄢国培《漩流》第九章:“他不用讲稿,出口成章,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②映泉《白云深处》第一章:“话匣一打开,他口若悬河,声如洪钟,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年的战斗生活。”

【出处】

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王衍)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②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③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韩道国)但遇着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

【近义词】

①滔滔不绝

②侃侃而谈

【反义词】

①笨嘴拙舌

②张口结舌

【另见】

①口如悬河

②口似悬河

【故事】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他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对于事情也常常能有独到的见解。

  后来,他又潜心研究老子和庄子的学说,并且对他们的学说有了深刻的理解。当时,有不少人慕名而来,请他出去做官,他都一概谢绝,每天只是埋头研究学问,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谈论哲理。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永恒的快乐,活得充实自在。

  但是,又过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来请他,他实在推辞不掉,只得答应了,到朝廷中做了黄门侍郎的官。

  到了京城,由于他的知识很丰富,所以无论对什么事情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而且又非常喜欢发表自已的见解,因此每当人们听他谈论时,都觉得津津有味。

  当时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赏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别人面前赞扬郭象说:“听郭象说话,就好像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

  郭象的辩才,由此可知。而后人就以“口若悬河”来形容人善于说话,且说起话来就像倒悬的河水,滔滔不绝,永远没有停止的时侯。

1⃣2⃣伶牙俐齿

【拼音】

líng yá lì chǐ 123

【含义】

伶、俐:聪明,灵活。形容为人机灵,口齿伶俐,能说会道,善于应付。

【示例】

①林语堂《红牡丹》二九:“‘当然。你信不过我?’她一向伶牙俐齿,回答的语气暗示她永远没有错。”

②萧乾《梦之谷》六:“照例那人向我通身投射一阵审视的目光,很仔细地盘问一番学历年龄——这一切,都有朋友伶牙俐齿地应付着。”

【出处】

①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调三幹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②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一任你百样儿伶牙俐齿,怎知大人行,会断的正没头公事。”

③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八回:“一个铺眉苫眼,滔滔口若悬河;一个俐齿伶牙,喋喋舌如干将。”

【近义词】

①巧舌如簧

②口若悬河

③能言善辩

【反义词】

①笨嘴拙舌

【另见】

①伶牙利齿

1⃣3⃣能说会道

【拼音】

néng shuō huì dào 123

【含义】

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说话。

【示例】

老舍《四世同堂》四五:“野求本来能说会道,乘机会夸赞了金三爷几句,金三爷的红脸上发了光。”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八回:“他自从跟张七到了羊角岭青莲寺中,常与铁头陀的徒弟们讲究些朋友交情,英雄的义气,能说会道,那些小和尚都喜欢他。”

【近义词】

①能言快语

②能言善辩

【反义词】

①笨口拙舌

1⃣4⃣能言巧辩

【拼音】

néng yán qiǎo biàn 123

【含义】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言辩。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善于言辩

【示例】

蹰很薄,据俗见说,这是能言巧辩的标记。(叶圣陶《桥上》)

【出处】

元·无名氏《气英布》第一折:“恰才灵壁之战,项王遣使征布会,布与龙且有隙,称病不赴,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纵项王驰还……破项王必矣。”

【近义词】

①能说会道

【反义词】

①笨嘴拙舌

1⃣5⃣片言折狱

【拼音】

piàn yán zhé yù 123

【含义】

何晏《论语集解》谓偏听一方之言就能断定词讼的,只有子路才能做到。朱熹《四书集注》谓子路善于决事,诉讼双方不等他的断语说完就信服了。后指以简短的话便可判决讼事或判别双方争论的是非。

【出处】

①《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子路)也与?”

②明·卓人月《答詹曰至书》:“所谕西江金沙之异同,真是片言折狱。”

上一章 写人 感情 无情 成语大全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写人 言谈 谈吐 善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