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成语大全
本书标签: 现代  小说写作素材大全  成语故事 

写人 相貌 神态 焕发

成语大全

1️⃣踔厉风发

【拼音】

chuō lì fēng fā

【含义】

踔厉:精神奋发,谈论纵横;风发:豪迈超群。形容精神振奋、雄辩有力的样子。也形容文章气势宏大、豪迈。

【示例】

唐浩明《野焚》第一章八:“近来常感右目痒痛、精力不支的曾国藩,看到眼前这个踔厉风发的门生,又是喜欢,又是羡慕。”

【出处】

①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②清·钱谦益《封监察御史谢府君墓志铭》:“少秀出,及壮砥厉,枕籍书诗,穿穴窒疑,踔厉风发,作为文章。”

【近义词】

①发扬蹈厉

【反义词】

①委靡不振

2️⃣精神抖擞

【拼音】

jīng shén dǒu sǒu

【含义】

形容精神振奋,神采飞扬。

【解析】

“精神抖擞”和“精神焕发”都表示很有精神的样子。“精神抖擞”强调一种振作的状态;“精神焕发”强调很有神采的样子。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丁玲《她更是一个文学作家——怀念史沫特莱同志》:“我们欢快地围坐在餐桌周围,史沫特莱还是以前那样精神抖擞。”

②吴强《堡垒》:“人家放哨,有人轮换,柱子这个岗哨,却由他一个人独自担当,而且是一直精神抖擞,连身后的树干都不倚不靠一下。”

【出处】

元·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第二折:“你道是精神抖擞,又道是机谋通透。”

【近义词】

①精神焕发

②神采奕奕

③神采飞扬

【反义词】

①委靡不振

②尸居余气

③暮气沉沉

【另见】

①抖擞精神

3️⃣斗志昂扬

【拼音】

dòu zhì áng yáng

【含义】

昂扬:情绪高涨。斗争意志高涨旺盛。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张友渔《报人生涯三十年·三进〈新华日报〉》:“在被关押期间,吴老每天给省委的干部讲革命历史。大家更加斗志昂扬。”

②秦牧《长河浪花集·红旗初卷英雄城》:“一千多名战士兴高采烈,斗志昂扬,把红布缠在脖子上,跑到饭厅开会。”

【近义词】

①精神抖擞

②发扬蹈厉

③意气风发

【反义词】

①心灰意懒

②暮气沉沉

4️⃣发扬蹈厉

【拼音】

fā yáng dǎo lì

【含义】

发扬:奋发,这里指舞蹈时手足齐动;蹈:跳;厉:猛烈;蹈厉:指舞蹈时猛烈地用脚踏地。原形容舞蹈时动作猛烈威武,表现出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意气昂扬。

【示例】

康有为《大同书》丙部:“于是中国之俗,阶级尽扫……人人皆可奋志青云,发扬蹈厉,无阶级之害。”

【出处】

①《礼记·乐记》:“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

②宋·刘克庄《城山三先生祠记》:“设遇名笔,必有以发扬蹈厉之者。”

【近义词】

①意气风发

②奋发蹈厉

【反义词】

①无精打采

②委靡不振

③暮气沉沉

【另见】

①发扬踔厉

5️⃣奋袂而起

【拼音】

fèn mèi ér qǐ

【含义】

奋袂:挥袖。一挥袖子站起来。形容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士》:“但苟有议及自己或他们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庄王方进午膳,闻申舟见杀,投箸于席,奋袂而起。”

【近义词】

①拍案而起

6️⃣精采秀发

【拼音】

jīng cǎi xiù fā

【含义】

精采:精神、神采;秀发:焕发。形容人的精神焕发。

【出处】

《晋书·慕容超载记》:“精采秀发,容止可观。”

7️⃣精神焕发

【拼音】

jīng shén huàn fā

【含义】

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力充沛旺盛。

【解析】

见“精神抖擞”。

【示例】

①《蔡廷锴自传·擢升军长》:“该团官兵见我到达督战,精神焕发,奋向与该团兵力相等之敌猛冲。”

②巴金《还魂草·某夫妇》:“她脸红红的,精神焕发,带着兴奋的样子。”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生觉丹田火热,精神焕发。”

【近义词】

①精神抖擞

②神采奕奕

③神采飞扬

【反义词】

①委靡不振

②尸居余气

③暮气沉沉

8️⃣炯炯有神

【拼音】

jiǒng jiǒng yǒu shén

【含义】

炯炯:明亮的样子。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洪波曲》第九章:“向来炯炯有神的周公(***)的眼光仿佛要着火了,他向着我诘问了一句:‘那么怎么办呢?’”

②徐铸成《报海旧闻·记徐凌霄兄弟》:“那时,他已五十多岁,瘦长而清矍,两目炯炯有神。”

【出处】

清·石玉昆《七侠五义》第六二回:“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才病起来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

【近义词】

①目光炯炯

②目光如炬

9️⃣慷慨悲歌

【拼音】

kāng kǎi bēi gē

【含义】

激昂放歌,以抒发悲壮的胸怀。

【示例】

①鲁迅《二心集·“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一群是发扬踔厉,一群是慷慨悲歌。”

②刘绍棠《春草》:“当绑赴刑场砍头的时候,她一路谈笑自若,临刑慷慨悲歌,多么可敬可佩呀!”

【出处】

①晋·陶渊明《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②宋·张耒《项羽》诗:“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③元·秦竹村《行香子·知足》套曲:“慷慨悲歌,空敲唾壶,落魄无成,新丰逆旅。”

🔟慷慨陈词

【拼音】

kāng kǎi chén cí

【含义】

情绪激昂地发表言论,陈述自己的见解。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我们也常常让伟大的历史从我们身边过去,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向往,去悬旗,放假,在纪念会中慷慨陈词,溢洋赞叹。”

②《蒋子龙中篇小说集·序》:“乔光朴敢立‘军令状’,敢在激战中‘演主角’;车篷宽敢当副总理的面慷慨陈词,其源盖出于此。”

【出处】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六:“元末群盗纵横,时事不堪言矣。诗家慷慨陈词,多衰飒无余地。”

【反义词】

①窃窃私语

1️⃣1️⃣龙马精神

【拼音】

lóng mǎ jīng shén

【含义】

龙马:骏马。像龙马那样的精神。比喻旺盛的奋发向上的精神。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欧阳山《三家巷》九:“她在周家神厅里……见那些大哥哥还在龙马精神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呵欠,悄悄溜了出来。”

【出处】

唐·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近义词】

①精神抖擞

②意气风发

③斗志昂扬

【反义词】

①委靡不振

②暮气沉沉

③老气横秋

1️⃣2️⃣容光焕发

【拼音】

róng guāng huàn fā

【含义】

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脸上光彩四射。形容人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解析】

“容光焕发”强调面貌上的光彩和身体的健康;“神采奕奕”偏重于精神兴奋和情绪高昂。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肩臂之间,隐约地露着玉肌,脚底下是肉色丝袜子,青锻高跟鞋。重施脂粉,也点上口红,显得容光焕发。”

②丁玲《於梨华》:“下午,她又和姚利民先生主持《新土》杂志社召开的座谈会。她好像更年轻了,容光焕发。”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竟妆,容光焕发。”

【近义词】

①神采奕奕

②精神焕发

③精神抖擞

【反义词】

①精神恍惚

②黯然神伤

③委靡不振

④无精打采

1️⃣3️⃣生龙活虎

【拼音】

shēng lóng huó hǔ

【含义】

富有生气的龙,充满活力的虎。形容富有生气,充满活力。也形容矫健活泼。

【解析】

见“龙腾虎跃”。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巴金《哭靳以》:“全国文艺界欢欣鼓舞信心百倍地继续跃进的时候,偏偏少了一个生龙活虎般的你!”

②曹禺《我们的春天》:“他们挖渠、抬土、打夯、筑堰,一个个生龙活虎,矫健如飞。”

【出处】

《朱子语类》卷九五:“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近义词】

①龙腾虎跃

②生气勃勃

【反义词】

①老态龙钟

②死气沉沉

③半死不活

1️⃣4️⃣生气勃勃

【拼音】

shēng qì bó bó

【含义】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解析】

见“生机勃勃”。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①巴金《广州的最后一晚》:“一切都是梦魇罢,明天早晨醒起来的还是那繁荣的、生气勃勃的大都市罢。”

②丁玲《电影〈锡鼓〉及其它》:“但这里总有妍媸,总有清浊,总有生气勃勃或萎靡不振;总有使人清新与崇高,或令人郁闷与空虚。”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五:“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近义词】

①朝气蓬勃

②生机勃勃

③生龙活虎

【反义词】

①死气沉沉

1️⃣5️⃣仰首伸眉

【拼音】

yǎng shǒu shēn méi

【含义】

仰:抬起头;伸:舒展。抬起头,舒展眉毛。形容意气风发,傲然不屈的神态。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②宋·陈亮《祭郑景元提幹文》:“我困囚系,死生毫厘,尚欲于中,仰首伸眉。”

③清·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世无大人君子如先生者为之振拔,迍邅坎坷,曾不能仰首伸眉,发名成业,以赴先生之望,将抱无穷之志而莫之遂也。”

【反义词】

①俯首帖耳

1️⃣6️⃣意气风发

【拼音】

yì qì fēng fā

【含义】

意气:意态,气概;风发:像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解析】

见“慷慨激昂”。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茅盾《化悲痛为力量》:“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迈气魄,激发了广大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热情,从而加倍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②施蛰存《重印〈杂拌儿〉题记》:“他们大多是不到三十岁的青年,精力充沛,意气风发,每一本著作,都是新文学史的奠基石。”

【近义词】

①意气轩昂

②发扬蹈厉

③精神焕发

④精神抖擞

⑤慷慨激昂

【反义词】

①委靡不振

②垂头丧气

③暮气沉沉

1️⃣7️⃣朝气蓬勃

【拼音】

zhāo qì péng bó

【含义】

朝气:早晨的气象,引申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很有生气,蓬勃向上,充满青春活力。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魏巍《〈壮行集〉后记》:“在这里,我怀着满心挚诚,热烈地凝望着他们,祝愿他们能像革命先辈那样,朝气蓬勃,奋发前进。”

②杜书瀛《青海塔尔寺记游》:“穿红衣的公社妇女,骑骏马的藏族青年,嬉戏的孩子,长须的老人,都显得朝气蓬勃,雄姿英发。”

【近义词】

①生气勃勃

【反义词】

①暮气沉沉

②委靡不振

③老气横秋

1️⃣8️⃣振奋人心

【拼音】

zhèn fèn rén xīn

【含义】

使人们的情绪、精神振作奋发。

【用法】

用于褒义。

【出处】

①茅盾《八月的感想》:“写人即使极尽能事,也不过达到了表扬忠烈,激励士气,振奋人心的任务。”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四章:“如此重大消息,宜由抚台大人、藩台大人或臬台大人亲自登城宣布,更能振奋人心。”

上一章 写人 相貌 外貌 其他 成语大全最新章节 下一章 写人 相貌 神态 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