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这本书,我就知道,自己正在踏上一个伟大的旅程。这是关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并不久远,却恍如隔世。
故事是从主人公孙少平求学时期的县立高中开始的。食堂的菜分为“甲乙丙”三类,却是学生家境的充分体现:富裕、温饱还是赤贫,从颜色上就表现得极为分明,而孙少平和郝红梅正是那最特殊的一类,在贫穷面前,人的尊严和敏感的心会更加凸显。
在一般的小说中,但凡这样出身的主人公往往会意志坚定,不屈不挠,即使再怎么贫困也会时时刻刻充满着自信。可路遥并没有这样写,自一开始我就看到了一个自卑,无助的人物形象。这样也许少了些激昂与振奋,但这才最真实。在那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人,性格也就是那样子了。
不过,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经历了初恋的失败后他已逐渐成熟,这时,出身优越,见多识广的田晓霞逐渐走进了他的世界。他又因此进一步成长。不甘心在家务农的孙少平又来到煤矿当矿工,同时和田晓霞的关系也进一步发展。当他就快到达人生的巅峰时,却收到了田晓霞意外身亡的噩耗。后来又经历了矿难,在这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打击下,他完成了真正的蜕变,从平凡到伟大。
他是一个极有自尊的人。一开始他因家境贫穷而深感自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他的自尊开始茁壮生长——他已经不像刚入学那样,老是等别人打完饭才去取那两个黑馍,他渐渐抛弃了这种虚荣或者是自卑,大大方方站在队列中取他的饭。到了揽工时自尊更加强烈,不愿接受曹书记一家多给的九十块——一种男子汉的气概,使孙少平不愿接受这种馈赠。
如此平凡之人却有如此强烈之自尊,更体现其人格高贵。
其次,他是一个善良热心的人。
当曾经嘲笑过他的候玉英快要被洪水淹没时,他义无反顾地冒着生命危险冲出去救了她;当曾经在感情上伤害过他的郝红梅偷拿手帕被抓住时,他不仅拿出自己的钱帮郝红梅付了手帕,还要求侯生才起誓不宣扬这件事以维护郝红梅;当他在揽工时发现包工头欺负做饭小女孩小翠时,立刻找包工头“算账”,并坚定地带小翠离开了工地,几乎将身上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小翠帮其回家;当师傅王世才去世后,他勇敢地承担起了照顾惠英嫂和明明的责任。
就是如此善良的一个人啊,甚至善良地让人觉得不真实!
最后,他还是一个有自我追求的人。在面对家庭需要人手干活的的时候,他清楚地意识到不应该囿于双水村这个小天地,应该出去外面闯一闯。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曾面临过这样的抉择困境:当个人的责任与自身的追求发生了冲突时,是选择服从于沉重的责任,抑或是遵从自己的本心追求自我价值?孙少平给出的答案是后者,当然他也不是完全逃避对这个家庭的责任,他也会将自己揽工赚到的钱寄给家里。
哥哥孙少安又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早早辍学供弟弟读书。他没能和自己青梅竹马的润叶走在一起,却也收获到了另一份幸福的情感。相对弟弟而言,他的人生也充满了波折,但生活就是这样无奈。
他们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我们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对于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路遥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就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煤矿,这不是说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于是,他选择了平凡。
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去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