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小说的礼物
本书标签: 古代  古典诗词  花语 

清朝后妃制度

小说的礼物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嫔的选择、册封、晋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关制度,随着时间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将后妃分为八个等级,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君主

皇后

储君

皇太子妃

内命妇

皇贵妃(地位视同皇太子妃)

贵妃(地位视同亲王妃)

妃(地位视同世子妃)

嫔(地位视同郡王妃)

贵人

常在

答应

(皇贵妃至嫔为妾室,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仅为通房,不算妾室,没有朝服和朝冠)

外命妇

亲王妃

世子妃

郡王妃

长子妃

贝勒夫人

贝子夫人

镇国公夫人

辅国公夫人

不入八分镇国公夫人

不入八分辅国公夫人

镇国将军夫人(正一品)

辅国将军夫人(正二品)

奉国将军夫人(正三品)

奉恩将军夫人(正四品)

册封册宝

册封/册立皇贵妃、太子妃、贵妃、亲王妃、世子妃用金册;册封妃、郡王妃用镀金银册;册封嫔用银册;册封贝勒夫人及以下用纸册;贵人、常在及答应无册。

历史沿革

后金时期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

皇太极时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天聪六年(1632年)二月,已册立了中宫福晋(孝端文皇后哲哲)、西宫福晋(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皇太极,选择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为东宫福晋。第二年,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生皇太极第六女。天聪九年(1635年),生皇太极第九女。同年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其后事迹不详。《清史稿·后妃传》中,未提及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改嫁他人之事。

其后,皇太极开启了五宫并嫡: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1]

入关后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以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但还存在庶妃、大答应、小答应的情况。雍正时没有了大答应、小答应、庶妃。乾隆时期才是广为人所知的八个等级的清代后宫嫔妃编制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顺治时期后妃的等级并不完善,大概的级别为皇后、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格格。 [9-10]

康熙时期后妃的等级有所完善,大概的级别为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大答应、小答应、庶妃。(其中大答应的地位类似于答应,小答应的地位低于低于高于宫女,在清史料上很多妃嫔在正式册封前,也被记载为“庶妃”。所以也有很多未得妃名而享受中高位待遇的妃嫔。) [11-12]

雍正时将大答应、小答应合并为答应,庶妃取消了,后妃级别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直到雍正时后妃没有人数规定,且皇贵妃和贵妃没有地位差距,康雍时期的会典里皇贵妃和贵妃的册宝、冠服、仪仗都是一样。 [13] 贵妃是妃位之首。)

乾隆前期和雍正时后妃制度一样,乾隆中后期将皇贵妃、贵妃大幅度提升。乾隆十三年的后妃级别为皇后1名,皇贵妃(分为摄事皇贵妃、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在乾隆十年将贵妃提升至妃位之上并设置2名,在此之前贵妃一直是妃位之首且只有1名。乾隆十三年在皇贵妃里设置摄事皇贵妃,并将皇贵妃和贵妃拉开差距。)此后后妃制度没有较大的改变。 [14-15]

清中、后期

嘉庆帝逝世后,道光帝对父亲嘉庆帝的遗孀、诸位庶母晋尊升位,例如:如妃晋尊为皇考如贵妃、安常在晋尊为皇考安嫔。此后,先朝妃嫔晋尊升位,成为清帝登基后的惯例。此惯例延续至清末。同时,道光帝的多位妃嫔降位在清朝诸帝后宫比较少见,如彤贵妃连降三级亦是罕见。

晚清时,同治帝、光绪帝的后妃人数与前朝相比大为减少。同治帝仅一后四妃,光绪帝仅一后二妃。

上一章 西京赋(张衡) 小说的礼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清朝选妃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