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明德羽化升天后,张轨师兄弟三人对着师父尸身痛哭流涕不止。随后将师父停尸于太和宫中几日,以经文每日诵念。
随后便将师父尸身以“坐缸”之法安葬于崆峒山崾岘北面灵龟台处,因其峰“孤立幽谷,前微伸而昂似首,两腋广狭中度,背旁夷,中部微微隆起,周围榛石相错,尤酷似乌龟”而被世人当成风水宝地,因此取名灵龟台。明德生前早钟意于此地,因此早给张轨三人说百年之后当长眠于此地。清风等人按照师父遗命便将其安葬于此。
送葬当天,附近山中道观中的诸多道友也前来送明德道长最后一程。其中,以平凉城郊三清宫住持道长灵佑为其中威望最盛者。其人自幼被父母双亲抛弃,于山脚下被原三清宫住持平妙道长捡到,并带回观中加以抚养。灵佑自幼于观中随师父师兄修道,至于今日,已有六十余岁。道法高深莫测,其师父羽化后,便让彼继承了衣钵。在灵佑的发展下,三清宫香火日渐兴盛,遂成为平凉城一大香火胜地。其与明德亦颇有交情,因此来送明德最后一程。
张轨三人抬缸在前,其余道友随之在后。灵佑亦于其中。想起与明德生前的交往,不免悲伤起来,目光也到了缸上不愿离开。忽的他看到缸后有红光散出,上面隐约有王者之气,便定睛看来,只见那光芒乃是一个满脸悲伤的少年散发出来的。他便暗暗道:“此子有王者气象,他日不可预量!”
待到安葬完毕,他便暗暗拉住张轨,示意其留下稍叙。张轨与灵佑虽然见过,却并无太大交集。但见师父故人拉住,必有训诫。所以就垂手而立道:“师父有何见教?”“汝就是清雷否?”“弟子便是。”灵佑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汝师父生前必然看出汝他日必成大器,汝定可不负汝先师所望!”“弟子谨记教诲。”“噢,对了,汝师父羽化前不久曾去吾观中,研讨经文。那时吾见他身上所携带之玉佩有福泽之气,只是未得开光。于是吾便将玉佩留下,加以福泽开光。”说着灵佑顿了顿,悲戚之情油然而生“未及吾送还此玉佩,没想到明德师弟先羽化登仙。吾听汝先师说道此乃汝外公所赠,既如此,当还予汝。”说完便从袖中拿出玉佩,交于张轨手中。
张轨得了玉佩,又想起师父来,不免又要落泪。但因灵佑在此,便忍住泪水对着灵佑作揖道:“弟子谨记师父教诲,定不负先师所望。”灵佑满意的点了点头:“以后若有麻烦,可去平凉城郊十里处三清宫找我,我与汝师父既为师兄弟,自然情同手足。彼弟子即吾弟子也。”张轨听了便又拜谢不已。
丧事办毕,送走各位道友,师兄弟三人回到太和宫。三人睹物思人不免又悲伤一番。清风作为大师兄,对着张轨道:“清雷,师父与汝父母有十年之约,今年已然到期。师父临终前多次嘱咐我待其羽化后汝便可下山,汝可收拾一番,于近日下山。当今乱世,急需英雄,汝须安心报国为是。”张轨听闻大师兄如此说,便道:“既是师父遗命,吾定当遵守,但师父羽化未久,愿在此多呆几日,也是为师父尽孝心。”清风,清雨听得师弟如此说,欣然答应,又感慨一番师父果真没有看错人,小师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过了几日,张轨收拾了一番,便与师兄弟道别,准备返回乌氏城。师兄弟三人寒暄一番,清风道:“师弟尽管放心离开,吾二人亦是自幼便孤,全赖师父抚养长大,早已习惯懒散生活。当在此看守道观,修身以终余年。汝乃世中建功立业之人,必能兴国安邦!”
张轨听得,也不免伤感起来,被师兄安抚了一番,便辞行直奔乌氏城而去。师兄二人目送小师弟离开,返回山中自行修道,按下不表。此后山中经历变故,师兄弟三人亦有再见之机会,乃是后话。
话说张轨使得神行之法,腿上绑着甲马,又兼其修道日久,因此只消得三柱香功夫便来到了乌氏城。
张轨看到城池上书的“乌氏城”三个大字,回家的念头愈加迫切起来。十年之中,虽有几次回家之假,但仍是思念。便急急入城,寻得回家道路。
终于到了自家大门口,张轨看得上书的“张府”两个鎏金大字,此时早已被岁月摧残的破败不已。便上前敲了敲门。
只听的“吱呀”一声,大门被一个老人打开。老人定了定睛,认出是自家小公子,便激动的颤抖着声音道:“可是张轨小公子?”“老冯,是我啊”张轨见老冯如此衰老,也不免伤心起来“老管家,你苍老了不少。”“快快快,进来,我前去通禀老爷夫人。”说着老冯便颤颤巍巍走向正屋。张轨见状,便急忙前去搀扶着他一起进屋。
“爹,娘,孩儿回来了!”张轨进了屋便高兴的喊道。张温此时正同辛氏于厢房中谈话,听得外面喧哗,便转入正屋来,只见得一俊朗少年。少年道:“爹爹,我回来了!”
张温见儿子不光安然回家,又出落得如此玉树临风,心中欣喜异常。便急忙去厢房中叫上辛氏一同去看儿子。辛氏听得儿子回家,亦是欣喜万分,夫妻二人遂直入正屋,与儿子叙话为是。
夫妻二人对着儿子问东问西,张轨一一解答,又说道明德已经羽化,夫妻二人亦唏嘘不已。又说得此处房屋已经历经三代,早已破旧不堪,遂于城中又觅得一地,盖了新府邸,准备今日搬过去。不想与张轨回家碰上,真乃双喜临门!
张轨在家中稍做,与父母又叙了片刻,便跟着搬家的车马来到新家门口。只见门前两只石狮子巍然肃立,大门也刷着崭新的红漆,一派欣欣向荣气象。张轨欣喜的走进去,里面凡屋有二十余间,又有一个花园,其中稀有名花木亦不少。众家人皆欣喜非常。
如此安宁生活过了几月,张轨家门前突然来了一大队车马,来人皆着华服。为首一人从车上下来,对着张温道:“张温接旨!”张温遂引一众家人皆跪于地上:“草民张温接旨。”“皇上有命:朕闻得乌氏城张温儒雅名士,州府推荐,着即日前去京师任太官令,钦此。泰始八年五月。”“张温谢主隆恩!”遂接了旨,又花了些钱财赠与京师来人,此皆不提。
张温得了皇上旨意,自然不敢怠慢,遂收拾下家中各种物品,准备即刻前去洛阳报道。张轨见刚回家不久,便又要离去千里之遥,便坐在台阶上发起呆来。张温见了,便悄悄走到其身后:“轨儿,在想什么?”张轨听得父亲声音,急忙站立起来:“孩子没想什么,只是对家中不舍。”“唉,这乃是身不由己啊。”“父亲于京师任职,乃是好差事。只是家中不可无人,可留下几人看守,日后回家亦有去处。”张温听得儿子如此说,心中愉悦:“轨儿所言,正合吾意。老冯年老体衰,恐不能经历这千里颠簸,就让他于几个小厮留守。”“父亲所言极是!”张轨亦点头同意。
于是,他们一家十几人,浩浩荡荡,五辆车马,自去洛阳。
正是“神龙此去洛阳处,英雄再入大熔炉”。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