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猫又称临清狮子猫,主要产于山东省临清市,是由蓝眼睛的波斯猫与黄眼睛的鲁西本地狸猫杂交繁育出来的变异品种。在诸多品种中,以一只蓝眼、一只黄眼,白毛拖地的雪狮子最为珍贵。人们称其为“鸳鸯眼狮猫”。
临清狮子猫的培育形成与伊斯兰教的传人和运河的开通有密切的关系。到了明代,伴随着明朝与波斯的交往,波斯猫也在这里安家落户,加之波斯猫喜食羊的肝肾,便很快在回民家中繁衍开来。
纯种临清狮子猫的颈、背部毛长达4—5厘米,站姿犹如狮子。也有黑白相间毛色的品种,但以纯白的较为珍贵。狮子猫身体强壮、抗病力强、耐寒冷、善于捕鼠。性格温婉,不喜欢陌生人,对主人有较强的依赖性。
临清狮子猫因其独特的形象,一直是宠物市场上的高价极品猫。
起源传说:
物种历史
临清狮子猫的培育形成与伊斯兰教的传人和运河的开通有密切的关系;它是波斯猫(即所说的传统安哥拉猫)与鲁西狸猫的繁育而来的后代。
早在唐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王国向中国派来了第一个使节团,谒见了唐朝皇帝。这是伊斯兰教正式传入我国的标志。波斯人来华就带来了他们心爱的波斯猫。
到了明代,临清已建有一座大清真寺和一处清真女寺,成了运河上一处回民聚居地,也成了与波斯人开展商业、文化交流的重镇。伴随着这种交往,波斯猫也在这里安家落户,加之波斯猫喜食羊的肝肾,便很快在回民家中繁衍开来。由于其珍贵,旧时也常贡到宫中,史载:明嘉靖皇帝在西苑永寿宫宠养一只狮猫,后死,上痛惜,制金棺彝之万寿山麓,又命在值诸老为文,荐度超生。侍讲学士袁炜,在祭文中有“化狮为龙”语,以此邀宠皇上,彼提升为少宰,陛宗伯,加一品入阁。
据临清县志记载:狮猫比寻常者大,长毛拖地,色白如雪,以鸳鸯眼为贵,北街回民多畜此居奇。
著名画猫专家曹克家曾赞曰:“世界动物没有异眼的,只有山东临清有异眼猫。”
由于狮子猫一直以户家散养为主,生产无序,繁育无计划,遗传性状不稳定,饲养管理技术不规范,近亲繁殖现象严重,造成品种品质不断退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饲养者日趋减少。
2000年后,随着城建开发进度加快,很多喜爱饲养狮猫的住户,搬进楼房,失去了饲养狮子猫的环境,饲养户愈来愈少。
2001年、2002年,当地部分市政协委员提出保护和抢救临清狮猫资源的提案,由于缺少经费等原因,未能落实。
在过去,由于这种猫的价格不菲,只有那些皇宫贵族们才能拥有。直到建国以来,狮猫们才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伴侣。
物种传说
临清狮子猫被赋子神奇的迷信传说。据说,家里养有这种猫能辟邪旺家,给家里人带来好运气。
形态特征:
形态综述
临清鸳鸯眼狮子猫以其昂贵的身份,在世界宠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临清狮子猫遍体长毛,头大而耳短,因颈部毛长,形如狮子而得名。两眼圆而大,一蓝一黄,炯炯有神,俗称“鸳鸯眼”。临清狮猫以全身雪白而长毛,鸳鸯眼者为最珍贵。全黑、全黄又鸳鸯眼者则次之。临清狮子猫有一些稀有品种:如白猫黑尾,谓之“铁枪拖玉瓶”;背上正中有异色者叫“将军挂印”;“将军挂印”并生黑或黄尾者,叫“挂印拖枪”;背黑而腹白,叫“乌云覆雪”;黑猫白爪,称之“踏雪寻梅”;头颈正中有异色,尾尖与头斑色的叫做“鞭打绣球”等等,而红背白肚,鸳鸯双眼,红鼻红脚的狮猫,则尤为珍罕,被称之为红云(鸿云)盖顶,也叫“走鸿运”。
品种标准:
体型
强壮,略壮于一般的猫类。
头部:
脸宽而圆,嘴巴那里有狐狸脸形状;耳朵相对比较短。直鼻梁,下巴强壮,饱满面向和狮子相像。眼睛双黄色,双蓝色、鸳鸯眼。眼睛是杏眼,眼角不吊起为好。
毛色
毛长,大多为白色,也有花色毛。白猫的话,身上或纯白,或在尾巴、头顶有黑毛,其它部位没有。血统接近纯种的猫背毛不能少于5公分——所谓三寸余(旧制16寸)。带临清狮子猫血统的猫尾毛长度一定大于15公分,少于15公分则就是普通长毛猫,无论是否鸳鸯眼。
领毛——就是耳朵以下脖子那圈毛长而厚,明显比胸毛长——有点像雄性狮子那样,毛长超过10公分为好。
胸毛——端坐时几乎能接近脚面。
背毛——可以有披身的效果,长度应该6厘米上下。
尾长毛多,尾毛长度是全身最长的,大约在15公分左右。
四肢
脚大,有长长的脚毛。四肢长短适中,结实有力。粉色,成年之后也会转变略带青黑色。爪子上仍有长毛。
生活习性:
中国狮猫活泼可爱,温顺宜人且性格温和,不欺生,能够与陌生的同伴和谐相处;聪明,易于沟通;粘人,希望得到主人的宠爱,对主人有较强的依赖性。山东狮子猫身体强壮、抗病力强、耐寒冷。身材矫健型,是捕鼠能手。与其他猫咪无异,容易饲养。有个别狮猫爱吃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