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办豪强
曹操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
由于祸在中央,曹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
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
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
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
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
所以袁绍虽兵多、钱多、粮多,终为曹所败
曹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曹“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稳定局面
汉献帝被西凉军争夺,各州郡牧守都在拥兵自强,断绝纳贡。
整个中国的局面是群雄割据,军阀混战
汉献帝小朝廷,远远没有控制政治局势的能力,在这危难之际,曹操挟持穷途末路的皇帝,迁都许县,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图进而统一中国,起到了稳定东汉朝政局面的作用。
唯才是举
汉时期选拔官吏,被选用人既要有仁义孝悌等方面封建道德品质,也要有高贵的家世出身。
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
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
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尚礼重法
曹操的思想受儒家影响,其根基属于儒家思想范畴,尚仁义礼让,并试图以仁义、道德、礼让教民和行政,即“治定礼为首”
另一方面,曹操重法尚术,严刑峻法,史载甚明,这构成曹操思想的另一重要侧面
此即“拨乱刑为先”。所以,曹操的思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处于乱世之中的曹操既强调刑法,也没有忘记礼教之用
他始终尚礼重法,两手俱用,并在礼法并举、两手俱用中表现出了特有的谲诈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