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永固与刘文炳制定的突围(逃亡)计划
注:由于剧情需要,下面所列举的人物与历史人物有所差别
首先,确定皇室成员
崇祯皇帝朱由检
周皇后
袁贵妃
懿安皇后张嫣(皇嫂,崇祯皇帝的哥哥先帝朱由校遗孀,反对南下)
刘太妃(万历皇帝的妃子,论辈份算应该是崇祯皇帝的外祖母辈)
其他妃嫔数人
太子:朱慈烺(16岁,周皇后所生)
坤兴公主:朱媺娖(15岁,周皇后所生)
永王:朱慈炤(15岁,田贵妃所生,比媺娖小几个月)
定王:朱慈炯(13岁,周皇后所生)
四皇子:朱慈焕(11岁,田贵妃所生,未册封)
二公主:朱媺婧(6岁,袁贵妃所生,未册封,南下后册封为坤宁公主)
兵分三路突围计划
第一路人马:永王与慈焕
这个队伍由永王与永王妃(永王此时已经结婚,并且王妃正怀有身孕,如果能生下男孩儿,则又多了一重保障,所以王妃一定要带上),加上四皇子朱慈焕,及刘家年逾七旬的太夫人瀛国夫人刘氏(崇祯皇帝的外祖母),刘家三子刘文炤(16岁)结为一队,化妆成一个逃难的家庭(有老人,有小孩儿,两个小伙子,还有一个孕妇),于刘文炳与巩永固的好有申湛然家汇合,在一些家丁健勇的陪同之下,走小路胡同(李自成的军队自远道而来,对北京城内的地型不熟悉,再加上要携带攻城的重型器械,必然不会走小路)避开敌军主力,趁混乱冲出城去。如果有敌军挡路,而家丁无法应付的话,则由负责保护的刘文耀所率领的1000人部队进行解决。队伍中还有几名着便衣的锦衣卫侦察人员,在沿途留下只有锦衣卫能够辨识的暗记,以备其他突围出来的人员寻路前来汇合。
另:队伍中携带有一道密诏,凭借此诏书可以联系锦衣卫的地下组织,或作为与地方官员及驻军联系的凭证,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路人马:太子朱慈烺及定王,以及巩永固长女、襄城伯李国侦之子这夫妇二人,这组人员虽然也是身着便装,由伪装成家人家丁与锦衣卫随行,但是太子慈烺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地位非比寻常,所以这组人员由襄城伯李国桢亲自率领神机营2000重兵护送,并携带诏书,以备不时之需要。冲出北京之后,第二路人马会一直向南,按照事先的约定,寻着留下的标记,在最近的山区寻找第一路人员,进行汇合。
第三路人马:这是最重要的一路人马,包括崇祯皇帝与所有后、妃、公主在内的剩余皇室成员在内,编为一个队伍。这个队伍人数最多,并且由于女性成员太多,因此突围的时候风险也最大,针对这个问题,所有参与武装的护送队伍出城后,会收缩兵力到皇宫集合,联合宫中的侍卫(集结后总兵力约3000-4000人)共同护驾向东由东直门突围。
同时,会有一支800-1000人的骑兵队伍,由化妆成崇祯皇帝的千户高文彩带领,自东向南,再往西在北京城内兜一个圈子,将沿途的闯军吸引过去,最后这些人返回皇宫,与自愿留下的侍卫一起死守皇宫,制造出皇帝仍然在皇宫中的假象。
最后,高文彩与韩宫人分别代替崇祯皇帝与周皇后自尽殉国。
与此同时,其余兵力会死守东直门,直到突围队伍出城后,所有兵士再放弃守卫,随队一起突围出城南下。
如果三路从马都能成功突围,则太子与圣驾一同南下南京,永王与定王分另去四川与福建就藩,以作为皇位的后继储备继承人。
PS:在遇到苏夏之后,计划有又了些许改变,在东直门内增加了一处藏身之处,如果圣驾至东直门附近时城门失守,而随行队伍又没有夺门的把握,则安排圣驾在苏夏提供的藏身之处进行隐藏,之后再伺机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