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恋,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生理上,女孩子15岁发育成熟,男孩子16岁发育成熟;高中阶段,十六七岁的少年少女,彼此产生懵懂的爱慕之情,是人之常情。而之所以很多人把这种情绪定义为“早恋”,是因为学生谈恋爱,会影响某些人的KPI。宏桑是在山东长大,残酷的高考压力和学校的升学率让人异化。高中时候我十分爱打篮球,但是我们的学校有一个几乎BT的规定,除了体育课期间,学生不得打篮球。原因很简单:怕打篮球受伤耽误学习。而且,体育课一周只有一节。在男女相处,对于学生的管控更加的变本加厉,校方不允许男生女生并肩走在一起,一旦发现两个人有暧昧行为,成绩好的警告处理,成绩差的留校察看。是的,你没看错,惩罚方式也是按照成绩来的。基本上,父母也好,老师也罢,反对“早恋”的最大原因是“耽误学业”,虽然他们并不能有效证明这两者有必然关联,然而那时候没有话语权的我们无力抵抗。2.中国一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孩子到了高考结束报志愿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自己“适合学什么”,到了所谓的“适婚年龄”,才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感情。直到现在,很多父母要求我们初中高中不许早恋投入学业,对男女之间的交往视为禁忌;告诉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其他的都自有安排;在我们毕业一两年之后,又慌不迭得着急把我们像小猫小狗配种一样撮合结婚,原因是:同事家的小孩都结婚生子了,你也必须要这么做。“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上学的时候,他们叮嘱你,不要因为小情小爱“耽误大好前程”,毕业之后几年的措辞又变成了“怎么还不赶紧找对象结婚,我跟你爸等着抱孙子呢”。很多人就是在这种压力下,懵懵懂懂的相亲,匆匆忙忙得进入一段婚姻关系,结果发现自己困于牢笼。这也是为什么现在85后和90后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宏桑在知乎付费咨询上回答了2300多个情感问题,发现很多离婚问题,都是如下原因导致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懵懵懂懂进入一段关系,又挣脱着想要离开。-不了解异性思维,总是听不懂另一半的表达,导致语言暴力充斥着两个人的生活;-不懂得相处方式,总是用自以为感动和合理的方式去跟喜欢的人交往,导致两个人都很疲惫;这一代很多家长忽视了爱情和婚姻并不是水到渠成的一种事情,爱是一种能力,很多从没学会爱与被爱的人,被盲目得投进一段长期关系中,也很难得到幸福的体验。父母们从那个压抑的年代走出来,自然以为婚姻幸福的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然而却忽略了自己的子女在成长中已经逐渐丧失了爱的能力这一点。3.之前看过一段视频,印象深刻。日本八街南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屋顶告白大会”。校长主持,学生走上屋顶向喜欢人大声告白。第一位站上屋顶的初二男生久保田圣斗,一直喜欢他的同桌。他说:“像旁边坐着一个天使,从此每天都像做梦一样。”在天台上,他像天使表述的衷肠“我们交往吧。”第二位是初二女生,滨本初花。她一直暗恋一位男生,可是她也知道,她喜欢的人有女朋友了。她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段感情,所以,借着这次表白大会,说出自己的心声,给这段感情一段了结。“今天我要趁这个机会,给自己的这种心情做个了断。二年级三班的酒井一喜,虽然我想过,如果能和你交往该有多好,可是现在我要干脆地放弃喜欢这件事。如果什么时候,我有了新喜欢的人,那个时候,请为我的恋情声援吧!”而被表白的男生对着她大声说:“如果你有了喜欢的人,我会为你加油的。”最后登场的这段剧情,最让人印象深刻。以个初一小男孩木村启希,面对喜欢的女生,他狂喊了16次“喜欢你”。虽然结局是女孩子的一声“对不起”。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忍住眼泪说出了一声“谢谢”。面对喜欢的人,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喜欢。被拒绝之后,坦坦荡荡说出一声“谢谢”。这是很多成年很久的人都没学会的事情。《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歌德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希望以后在中文语境里面,不要再把这种情窦初开的纯真感情,形容为“早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