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我们将要探讨的是由托马斯·鲍查德(Thomas Bouchard)、大卫·莱肯(David Lykken)及其助手们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大学所完成的论文。文章所涉及的是一项开始于1979年的研究,该研究意在检验基因在决定个人心理品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人们试图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人的行为和人格中的遗传影响(先天)和环境影响(后天)加以分离,这便促使了该项研究的出现。但是,假定你们每个人都不是被收养的,且生长于基因赠予者(即父母)所营造的环境里,你们想想,此时要把遗传和环境因素分离开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举个例子,你可能和你父亲一样具有幽默感(绝无冒犯之意),这种幽默感是你从他那儿学到的(后天的)呢,还是你继承了他那载有“幽默感”的基因(先天的)?我们似乎无法找到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把这两种因素分开,对吗?
然而,鲍查德和莱肯会回答“错!”他们发现有一种方法可以确定某种心理特征到底是由遗传因素还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他们对这种方法颇有信心。
理论假设
这确实不难,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两个具有相同基因的人,从出生起就把他们分开,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把他们抚养成人。然后,你就可以假定,到他们成年时,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的相同之处便是遗传因素所致。但研究者到底怎样才能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呢(别说是“克隆”;我们还没到那一步)?即使我们能找到,要强迫他们进入完全相反的生存环境也很不道德,不是吗?正如你已经猜到的那样,研究者没必要这么做。社会已经为他们做好了这一切:同卵双胞胎实际上就具有完全一致的遗传结构。之所以称其为同卵双胞胎是因为他们始于同一个受精的卵子,简称受精卵,然后才分裂成为两个相同的胚胎。异卵双胞胎是两个不同的精子细胞使两个不同的卵子受精后的结果,所以把他们称为异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和其他非双胞胎的兄弟姐妹一样,仅具有遗传的相似性。不幸的是,双胞胎弃婴被不同家庭所收养的情况时有发生。收养机构也会尽力把兄弟姐妹放在一起,特别是双胞胎,但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家庭,尽管这有时会意味着分离。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以千计的同卵、异卵双胞胎为不同的家庭所收养,他们在不同的、有时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环境下长大,而且他们通常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个双胞胎的兄弟姐妹。
鲍查德和莱肯从1983年便开始鉴定、寻找这类双胞胎并将他们集中起来,他们最终找到了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这56对双胞胎来自美国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量。在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后,鲍查德等人于1990年完成了这篇研究报告(这项研究是在“双子城”之一的明尼阿波利斯市进行的,它无法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者将这些双胞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行比较,得出了惊人的发现,在整个生物与行为科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方法
被试
这项研究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寻找那些早年分离、成长环境不同、成年后才相聚的同卵双胞胎。研究者要进行这项研究的消息以口头传播方式流传开来以后,找到了许多被试。双胞胎本人、朋友或家庭成员与明尼苏达双胞胎收养和研究中心(MICTAR)取得联系,该机构里从事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员也在其中协助进行联系工作。有时,也会出现双胞胎之一与中心取得联系并寻求帮助的情况,他们希望找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所有的双胞胎在参加研究之前,均经过检测,以确保他们确实是同卵双胞胎。
程序
研究者想要在双胞胎来访的一周内获得足够多的资料。每一名被试完成将近50小时的测试,测试内容几乎涵盖你所能想到的每个维度。他们完成了4种人格特质量表、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以及两项智力测验。另外,被试还要填写一张家用物品清单(例如家用电器、望远镜、艺术真品和辞海等),以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测量他们对养父母教养方式的感受。他们还要进行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以及性生活史等方面的访谈。每名被试的所有项目全部分开独立完成,以避免一对双胞胎间存在不经意的相互影响。
正如你所想到的,数小时的测验产生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料。下面我们将讨论这其中最重要、最令人惊讶的结果。
结果
表1—1显示了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性,也包含了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T)在该方面的测量结果。相似程度在该表中用相关系数或相关值“r”来表示。相关系数越大,其相似程度越高。在此,有这样一个逻辑假设:若个体的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则在相同环境下成长起来并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与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相比,前者的个体特征应更相似。正如你所看到的,研究者所发现的并非如此。
将MZA双胞胎间每种特征的相关系数与MZT双胞胎间的相关系数相除,所得数值列在表1—1的最后一列,这列数值表示两类双胞胎在每种特征相似性上的差异。如果两个相关系数相同,则相除以后的结果是1.00;如果它们完全不同,则相除以后的结果会接近0.00。仔细观察表1—1第4列中的数据,就会发现MZA双胞胎和MZT双胞胎在每种特征上的相关系数惊人地相似,即其比值大多接近于1.00,没有低于0.70的。
好了,这篇文章介绍到这里我就不再往下介绍了。不知大家有没有明白它的意思,它表明了这样一个结论,人最主要的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而非后天的因素。而且接下来的段落中有一张关于同卵双胞胎分开与共同抚养相似性的表格。这个结论真的正确吗?这里先放一放我们来看下一个案例。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英国2018年拍摄的纪录片《孪生陌生人》讲述的是一个三胞胎,出生之后被不同的家庭抚养,在19岁时三胞胎却奇迹般的相遇了。同时他们仨发现,不仅相互之间长相一模一样,而且在性格的其他方面也有许多的相同之处。例如都喜欢抽同一牌子的香烟,喜欢同一种类型的异性等等。然后他们就一直呆在一起没有再分开,并且开了一间三胞胎餐馆,挣到了许多钱。时光飞逝,转眼间他们都各自成立了家庭,然而当他们步入中年时(40多岁)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之中的一个叫艾迪的自杀了。这让另外两兄弟很是震惊。其中的一个兄弟反复问自己为什么是她自杀,而不是我,我们是那么的相似。于是剩下的两兄弟就去寻找艾迪自杀的原因。通过调查与分析他们发现艾迪的养父母在养育爱迪的过程中对其要求非常严格。按理说基因完全相同的三兄弟如果要自杀,应该三个或至少有两个自杀才能充分证明基因决定论。所以这个记录片的结论是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
在百度浏览器上、我也找到了一些关于同卵双胞胎性格存在差异的文章。其中一个百度认证为:“我是妈妈”的作者写了一篇《同卵双胞胎性格差异大,宝爸怀疑抱错了,网友调侃:这还真错不了。》(这篇文章发表于2019年10月19日)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