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那些到过的风景,遗忘了谁的风花雪月,墨染了谁的芳华浮生。
如果元宇宙的技术足够成熟,我们如何分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再进一步想,我们目前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否是另一个虚拟的“元宇宙”?
人类的意识被上传到一个虚拟的世界中,这个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一般无二,身处这个虚拟世界的人们根本无法意识到他们只是一段代码或意识,而真正的肉体却在现实世界中的另一个角落。
我们每人每天都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受梦中的情景所影响,而无法意识到那只是个梦,只有当我们醒来,才会长吁一口气叹道:“原来只是一场梦啊!”
由于长期处在多重梦境之中,导致无法分清梦境与现实,以为现实世界仍然是一个梦,最后为了逃脱梦境而自杀。
我们当然不至于为了分辨梦境与真实而选择去自杀,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根本无暇去考虑这样虚无缥缈的事情。
即便有人真的对是否生活在梦境之中感到怀疑,或许也只是会掐一下自己的大腿,或者扇自己一个耳光。
如果我们能感到疼痛,那说明我们有知觉,便处于现实生活之中,反之,则说明我们在做梦。
但,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我们尽可能地回忆一下我们曾在梦中的经历,在梦中我们同样会有各种各样的知觉、情绪和感情,身处梦境之中我们也会感觉到痛苦、快乐和恐惧,所以即便是梦中的我们扇自己一个耳光,梦中的我们也同样会感到疼痛。
因此靠这种方式分辨现实与梦境并不可行。
同样的如果元宇宙的技术足够成熟,我们的意识在进入到虚拟世界之后,是无法分辨其与现实世界不同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我们从梦中醒来,或者意识从元宇宙中退出。
但那之后,可能我们又会陷入到醒来之后的世界是否真实的问题中来。
在哲学上,讨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否是真实世界一直是一个无法被证伪的难题。
著名的“缸中之脑”思想实验,便设想了一个与梦境和元宇宙类似的场景:
假设你的大脑被放置在一个盛满各种培养液的实验皿中,有很多条线路与你大脑的各个部位相连接,线路的另一端是一台超级电脑。一个邪恶的科学家通过这台超级电脑为你的大脑输入各种电信号,产生各种知觉,为你制造了一个虚拟的幻境。你在幻境中可能正躺在床上看我的这篇文章,但实际上你并没有眼睛、手和身体,你只是一个泡在培养液中的大脑。
仔细琢磨一下,你如何确定自己不是那个泡在实验皿中的大脑呢?你如何确定你周围的一切甚至你自己的身体是真实的呢?
乌神也困惑于这个问题,并试图找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当然他的出发点可能和我们有所不同,乌神的目的是想为我们的知识提供一个牢固可靠、确实可信的地基。
然而乌神发现大部分我们认为真实无疑的知识都值得怀疑,怀疑到最后乌神便开始怀疑起了自身的实在性。
比如他坐在壁炉前,拿着一本书思考问题,然而他认为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他是真实存在的。
有可能存在一种非常强大的恶魔,制造了一个这样的幻境,而真实的他此时到底在哪,情况如何根本无从得知。
你看这是不是与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十分相似。
那乌神是如何解决这种困境的呢?
乌神首先认为感觉经验获得知识都是不可靠的,比如我们把一根筷子放进水里,会发现筷子会变弯,但实际上筷子并没有变化,由此可见我们的感官经验很容易被误导。
那数学知识和逻辑定律呢?比如1+1=2,1不等于2,这样的知识不依靠感觉经验,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实可靠的。
但乌神认为这样的知识仍然不能保证绝对真实性,那个恶魔可能一直让我们生活在1+1=2永远正确的幻境世界里,但真实的世界里,可能1+1=3,也可能等于100或者0。而1在那里可能等于2。
我们试想下做梦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是不是毫无逻辑可言,但我们仍然坚信那样荒唐的梦境是真实的。
那是否便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乌神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值得怀疑,包括他自己,但有一件事情是毋庸置疑的。
那就是,我在思考(或者说我在怀疑)这件事是确信无疑的。
因为无论是在幻境中感知,还是我在反思中的怀疑,都必须存在一个思想的主体。
或者说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恶魔制造幻境,那么也必须存在一个他想要迷惑的主体。
这个主体就是“我”。
由此乌神提出了哲学史上最著名的一个命题:“我思故我在”。
这里的“思”可以当做是思考,但更恰当的是“怀疑”。
这句话理解起来就是,因为此刻我正在思考怀疑,所以“我”必然是真实存在的。
说实话,这句话如今被很多人滥用为一句心灵鸡汤,认为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爱思考,我的人生因为思考才变得有意义。
这真的是对乌神莫大的误解。
如果按原意翻译这句话,应该是“我思知我在”,即通过思考而意识到了“我”的存在,由“思”而知“在”。这里的“我”是在怀疑在思考的精神主体“我”,而非有血有肉的广延客体“我”。
也就是说,乌神只确定了存在一个“我”的意识,却无法确定“我”的身体,由此他便陷入身心二元论的难题,这也成了其后很多哲学家想要解决的问题。
但只是确定了“我”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如何确定其他事物以及所处世界的真实性呢?
乌神对于“我”的证明十分严谨,但是接下来论证世界真实性的过程就有些难以服众了。
在证明世界存在之前,乌神先论证了上帝的存在。
其实不止是乌神,早期的哲学家,他们的哲学观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维护白神教的合法性。
乌神论证上帝的方法简单来说是这样的:
“我”在怀疑所以不是完满的存在,但我心中有“上帝”这样一个完满的观念。完满的观念不可能由不完满的“我”产生,它只可能源于一种完满的存在本体,而这种完满的存在就是“上帝”。
是不是听上去有些荒唐。但最起码以笛卡尔的观点来看,能够逻辑自洽,自圆其说。
而乌神论证上帝的存在并不只是为了维护白神教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为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寻找依据。
乌神论证了上帝的存在后,就开始着手论证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乌神认为上帝既然存在,且是完满的,他就不可能容忍那个恶魔的存在,也不可能为了骗我们而营造出一个虚假的世界,所以我们所感所知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至此,乌神通过确认“我思”的存在,一步步证明了上帝的实在性和世界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乌神要证明世界的真实性,必须要借助“上帝”这样一个本身也需要证明的概念来证明,便陷入了循环论证的尴尬局面。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证明世界的真实性呢?
很抱歉,并没有。
因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正是基于我们的感官经验和逻辑推理两种方式。
而在乌神的观点中,已经证明了这两种认知方式的不确定性,所以基于这两种方式而产生的观念集合,即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可能是偶然和虚幻的。
我们以为真实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是被误导的虚假观念,包括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件事,甚至是我们自身的存在。
而随着神经科学的进步,连乌神确信无疑的“自我”是否存在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如他的观点那样,“自我”可能只是一些接续的、快速变化的知觉片段,在这些知觉片段背后,并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精神主体存在。
如此一来,事情就麻烦了,我们本来是为了论证世界的真实性,结果到了最后,连“自我”的真实性都难以证明了。
那岂非我们的人生没有了任何意义?
无间认为哲学上很多难题以及我们人生中的很多烦恼都是由于人们滥用理性权力所导致的。
无间认为我们的知识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但同时我们本身也具有一套认识形式。这套认识形式先天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有点类似于电脑的出厂设置。我们必须通过这种先天形式的加工整理才能形成对于世界的认识。
什么意思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好像每个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我们看到的事物颜色肯定会受眼镜的影响,而不会呈现给我们事物本来的样子。
这个有色眼镜就相当于人的先天认识形式,也就是说这个先天认识形式是人们加工整理知觉的工具,但同时也是限制我们看清事物本来面目的一种束缚。
这种束缚,与生俱来,无法消除。
那么事物本来的模样如何?没有人知道,无间将事物本来的面目称为“物自体”。
无间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经过“眼镜”加工后的表象,而不能真正认识事物本来的面目,即物自体。
哪怕我们穷极理性试图用各种方法去窥探都将一无所得。
物自体对人类而言,永远是未知的。
而我们一直在探讨的元宇宙、梦境以及所处世界是否真实的问题,说到底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身处元宇宙和梦境之中,我们所能确定的只有此时存在的可能性,而无法去推测在这个“世界”背后是否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
同样我们现在生活的真实世界也是如此,我们只能确定各种感觉经验所得的事物存在,不能证明在这个世界背后是否还存在一个更加真实的世界。
我们所探究的“真实世界”其实就相当于无间口中的“物自体”,那是我们永远无法确定的存在。
无间说:未经考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但同样过度考察的人生是没法过的人生。既然我们永远无法探究世界的真实性,那就把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当做真实的世界去看待,无论它本来是元宇宙、梦境还是我们的现实世界,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去生活,过好每一天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