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讲一首苏轼逝世前写的一首诗,诗的标题是《自题金山画像》这首诗就是给自己的一生做个总结。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我在上一章讲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他从海南的被赦回来以后,他上岸到了虔州;再到江西的南昌;再到南京;他又过江到了仪征。仪佂就是扬州的一个县级市,现在叫“仪征市”,以前叫“仪征县”。
苏轼到了仪征以后仪征有一个龙游寺,就是仪征的金山有个龙游寺。苏轼简称“金山寺”有一次苏轼到金山寺里游玩。
他到寺庙里以后大发感慨,所以苏轼就在寺庙的墙上自题了一首自画像。我们看看苏轼是怎样总结自己的一生的……
《自题金山画像》
宋: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大家都知道苏轼一辈子可以说风光无限,而且才华盖世。他最风光的就是二十出头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把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一起带到京城汴京来考进士。
苏轼和苏辙在同一天考上了进士,兄弟两人同时及第而且都特别年轻可以说年少有为,这个时候真的是风光无限尤其是苏轼,欧阳修佩服他佩服的要死。
苏轼考完了一交卷,这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
这一年的学子有很多名人;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届科考还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
等考完阅卷的时候梅尧臣拿着一张试卷手舞足蹈。欧阳修接过一看,啧啧赞叹:“真是妙文啊!”
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正要下笔,他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必会觉得不公。”
于是笔锋一转,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的作者竟是苏轼。
欧阳修立马对苏轼青眼以待,欧阳修说苏轼;“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给我看看。”
欧阳修一看,更是惊赞不已:“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他觉得自己这个文坛领袖该退休了,以便让苏轼这个年轻人出人头地。
苏轼作为一个读书人可以说风光无限,大家都知道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考到老还没考上,苏轼一下就考中了而且还这么年轻。
那么他一辈子的功业,你看他在文学创作、在政治上、在朋友上他了不起的地方太多了。那么他怎么样总结自己呢,他写了这首诗过了两个月就死了。
我在说一下扬州在江北它和隔江的南京遥遥相对,那个仪征这个小县城现在叫市,它是斜对着江苏的湛江。
苏轼离开仪征以后他马上过江,就是湛江底下有一个叫润州,从润州再到常州。他准备在常州养老他喜欢常州,他到了常州由于是夏天很快就中暑,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
所以这首诗差不多是苏轼的绝笔诗,也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一起笔就说“心似已灰之木。”
他在这一句里面引用了庄子的《齐物论》《齐物论》说“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庄子说;“一个人的形固可以像枯了的木头,一个人的心能够像已经死了的死灰吗?”我们现在有个成语叫“心如死灰”就是从这里面来的。
“心似已灰之木。”
苏轼说;“我的心就像木头烧成了灰一样,现在什么波澜都没有了。”
苏轼这种状态就是我们说的“心枯如井水”,就是说;“我的心静如井水。”
他为什么这样写,是很消沉吗?不是这样的苏轼这个时候就像另一个词人说的一样“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苏轼什么风浪都见过了,乌台诗案都要杀他的头他都经历了,他还有什么没有见过的呢。这个时候他什么风浪都见过了,所以他的心情就非常地平静。所以他说自己的心像烧成灰的木一样非常平静,
“身如不系之舟。”
苏轼虽然什么风浪都见过了但是他的身体、他的人却是从来没有安稳过,我上一章讲过他考上进士以后几十年一直遭贬,长期处于动荡他没有在哪个地方能够待上五年的。
他一直处于动荡,所以他才说“身如不系之舟。”“不系”就是没有抛锚没有系住的船,总是在水中到处飘荡。这里是一个极大的反差。
苏轼说;“我的心情非常的平静,而我的人却总是在不断地动荡。我现在不管怎么样动荡,都不可能改变我内心的宁静。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这两句苏轼写出了他的内心精神和他身体的极大的反差,最后两句是总结自己的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问汝平生功业?”这是苏轼在扪心自问;“苏轼,你一生的功业在哪个地方呢?”最后他写的太好了“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一生遭贬了好多地方,他为什么只写黄州、惠州、儋州呢?大家都知道他贬过杭州、贬过密州。“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这首词就是在密州写的。
苏轼两贬杭州 贬到杭州两次,他又贬过徐州。他贬过这么多地方为什么只说黄州、惠州、儋州呢?那是他晚年这三个地方是他人生最重要的节点,为什么呢?
在黄州苏轼的人生可以说达到一个飞跃,他如果没有贬到黄州那他的很多伟大的作品可能都产生不了。
他这个时候人真正的成熟、清醒、豁达、大度,苏轼越到晚年他的眼界就越来越开阔,人生的境界越高。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他的很多伟大的作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全部都是那个阶段写的。
再说惠州他的爱妾王朝云就死在了惠州,王朝云早年家境清寒,沦落歌舞班中,成为西湖名伎。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
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纳为爱妾。王朝云敏而好义,跟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于惠州,时年三十四岁,葬于栖禅寺东南。
苏轼比王朝云大二十五岁,所以王朝云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着苏轼,我个人认为她是最了解苏轼的。
为什么呢?说有一次苏轼下朝,苏轼这个人很幽默爱开玩笑,所以他就跟几个宫女包括王朝云说;“你们说一说我这肚子里装的都是什么啊。”
一个宫女说了;“先生腹有诗书。”
那个宫女说了;“先生腹有智慧。”
那个宫女说了;“先生腹有文章。”
到了王朝云;“一肚子不合时宜。”
王朝云说完,苏轼哈哈大笑;“知我者,朝云也!”所以我认为王朝云是最了解苏轼的。
王朝云死了以后,苏轼在惠州把人生什么都看透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不管贬到哪个地方他都能过的很好,到了儋州那是人生的一个生死劫。到了儋州他不仅超越了功名、超越了富贵,苏轼到了儋州他才真正的超越了生死。
一个人超越功名、超越富贵都容易。但超越生死可不容易,因为到了儋州他可能随时都会死,在面临死的时候他仍然洒脱、快乐、从容。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向死而生。
就是把人生逼向了死亡边缘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你还能洒脱而且还能热爱生活那真的是太了不起。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两句他既是说真的,他也是在调侃。
他是在调侃说;“我这一生我的功业就是在贬谪,而且贬到死地。”这是人生的一个调侃,他也是对社会的反讽。
这么有才的人一辈子都在遭贬,一直都是在贬谪中间度过来的。所以他真的是“身如不系之舟。”苏轼的一生既是悲剧、也是喜剧、也是正剧。
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对不起苏轼,但苏轼对得起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正是在苦难中间成就了苏轼的伟大;也是在磨难中间成就了苏轼的潇洒。
现在我们希望我们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这个既不可能也不可贵。在如何命运的灾难面前,你或许能够变得更加的豁达,或许变得更加的成功,又或许变得更加的消沉、更加的沮丧、更加的绝望。
如果你在不幸的时候;或者你在不幸福、不快乐的时候;又或者你遇到挫折的时候。读一下苏轼也许你可能就洒脱了。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