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就是那一首特别著名的《登高》。这首诗从明朝一直到清朝很多人认为这首诗是唐朝七言律诗的第一。
甚至胡应麟(明代中叶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诗论家)认为这首诗是古今七言律诗的第一,历代的学者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写的,杜甫在写完这首诗两年多,还是三年我有点记不清了,大概过了两年多就逝世了。
这首诗是写于当时的夔州,也就是今天的白帝城。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
我总记得前几年有一次我姐想让我的小外甥背这首诗,我姐还把这首诗抄在小黑板上让我小外甥背,我外甥当时还在上幼儿园。
我小外甥确实背会了,但从背会了以后一直到现在就再也没背过,我估计他现在早就忘的一干二净了。
杜甫的这首诗由于他写在三峡是秋天,秋天的时候要登高。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两个三峡,一个三峡在台湾省新北市。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长江三峡了。
第一峡叫“瞿塘峡”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第二峡叫“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境内;第三个峡叫“西陵峡”则在湖北省宜昌市。因此,整个三峡是跨了两个省市的。
杜甫的这首诗是在白帝城写的,白帝城在哪里呢?在重庆奉节。
我要告诉大家,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出它的感情脉络,不管是诗也好、词也好都是这样。
我们要感受诗人的内心,他为什么这样写?他的每一句都是怎么写的?我们要弄清楚。
那么在清楚感情脉络的同时,我们要弄清楚这首诗的章法。其实它的章法就是我们说的结构,诗人感情的脉络都是相通的。
你把章法搞清楚了,那么他感情的脉络你也就清楚了。就是要搞清楚诗人在情感上是怎么一步步发展的。
这个发展它在艺术上的表现就叫章法,我们今天叫结构,我们来看这首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两个字很重要,在整个诗歌的前四句都是由“风急”而来的。
没有风急就没有后面的后四句,”如果没有“风急”就没有“天高”。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重庆又叫“雾重庆因为在秋天里本来就秋高气爽,而且又来了风急。
重庆地区的湿度很大在春天也是经常下雨的,包括四川也是整个巴蜀都是这样。
重庆是个盆地,它的周边都是山所以风就容易进去。那么即使秋天里如果没有风急,就很难有天高气爽。像我们这种四季分明的地方,很难看到那种景象。
有一个成语叫“蜀犬吠日”。吠就是狗叫,“蜀犬”就是四川的狗,蜀犬吠日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少见多怪。
重庆、四川这些地方湿度很大经常下雨,所以四川的狗就很少见到太阳。狗一看到太阳就以为来了个什么稀世珍宝,所以就叫个不停。
那么“风急”是什么呢?因为风把那个云彩吹散了,吹散了以后才有天高,所以说“风急”两个字很重要。正因为有风急才有天高。
那个“猿啸哀”大家都知道郦道元《三峡》里的两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来这个三峡上面就有猴子叫。
而且那个叫声非常的哀怨、凄厉。那么由于风急,风一吹就把猴子那种哀怨的叫声传得整个三峡上下到处都是。
我们来看下一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
大家注意杜甫押的是平水韵的十灰韵,“鸟飞回”也与风急有关 为什么呢?
渚清的“清”就是水边的陆地,陆地就是长江两岸的岸边。“渚清”由于风把云彩吹散了,吹散了以后就看的很清楚,沙白也看清楚了。沙白就是河边的白沙。
为什么有白沙呢?因为秋天江水枯了,那么江水的两面河床就露出来了,露出来的两岸上的沙子是白色的,所以就是渚清沙白。
那什么是“鸟飞回”呢?鸟飞回就是鸟盘旋在天空中,那个鸟儿在空中不断地来回打转。为什么打转呢?
第一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啸是哀啸,第一句就奠定了整个诗词的感情基调。鸟飞回是盘旋,它在空中不断地打转。
那么鸟儿为什么打转呢?鸟打转也是由于风急,注意第二句紧承第一句的风急。如果没有风急鸟儿就很容易的飞过去了。
但由于风很急鸟儿就飞不过去,鸟自己是搞不清楚的。它不知道自己是迎着风飞,就是迎着逆风飞翔。
风越大鸟就飞得很慢、飞得很累。它就退回来,为什么退回来?因为它迎着逆风飞。
它飞过去以后那个风吹的很大所以它就飞不动,那么飞不动它就要退回来。
退回来以后它再接着迎着逆风飞,然后又被风吹回来了,然后它还想飞过去结果又被风吹回来了,就这样来来回回不断地盘旋。
我在看老师讲解的时候就觉得这鸟真是个笨蛋,我估计它再飞一会就坠机了。接下来两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刚才说了这首诗的前四句都与风急有关,无边落木“落木”是什么?落木就是落叶,杜甫有一首诗说“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这两句是在说由于天上起了大风,那个落叶就不断地飘零。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在《九辩》中间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古代的文人、诗人都有悲秋的情绪,因为古代的农业民族都有悲秋的传统。
“草木摇落而变衰。”是说草枯萎了,那个草在风中间不停地摇摆。所以是“摇落”,“无边落木”就是整个三峡到处都是无边无际飘落的落叶。
这跟什么有关系,落叶为什么飘落?为什么乱飞?现在大家知道了吧。都是跟风急有关,由于风急所以把漫山遍野的黄叶吹的乱飞。
“萧萧下”是形容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我一到秋天就能听到外面有萧萧落叶的声音。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上一句的“无边”对下一句的“不尽”,这两句对偶对得太好了!不仅如此,这两句的整体对偶也特别好,你看“落木”对“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他为什么写这一句呢?因为江水本来就很急,那么风急了以后就掀起了排天的巨浪,正是因为巨浪所以才有了“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前四句是写登高之所闻、所见;后四句写登高之所思、所感。
我刚才说了前四句他写的是哀,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但这是杜甫盛唐的作品。
盛唐作品有什么特点呢?盛唐的作品即使写的哀怨、痛苦、悲凉,但是所作诗歌境界阔大,这种诗歌就是盛唐的诗歌。
那么前四句写登高之所闻、所见;后四句写登高之所思、所感。那么前四句和后四句,它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呢?我们来看后四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第一句他用了“万里”两个字,把前四句和后四句紧紧地把它连了起来。那他是怎么连的呢?
前四句的第三句说“无边落木”,第四句说“不尽长江”,正是这两句所以第五句才有了“万里”。
那么这两句写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宋朝的《鹤林玉露》罗大经说,这十四个字中间包含了八层意思。
“万里悲秋常作客。”
杜甫说;“我离家万里已经够煎熬了,现在的我又作客。”
杜甫说的作客不是我们今天说的到谁谁家里去做客,作客在古时有一个成语叫“依人作客”,就是靠别人吃饭。
杜甫有一首诗《狂夫》其中两句“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杜甫有一段时间是长期靠着别人吃饭,那他一辈子哪段时间最幸福呢?就是在成都杜甫草堂的时候,他当时做了工部员外郎。
他做了两三年,那么他就有了固定的收入。所以那段时间杜甫是比较幸福的,杜甫一辈子其实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
他的生活只要一安定下来了,他所作的诗歌那种沉郁、顿挫很悲凉的东西就减少了。这个时候他就开始写那些优美、细腻的小诗。
你看他在成都写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然后他写过他和他妻子的爱情写得也特别好,他有一首诗叫《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他的妻子特别地贤惠。
我们再回到这首诗中……
“万里悲秋常作客。”
我们古人不喜欢离家,杜甫离家本来就够痛苦的了。而且又碰到了什么时节?秋天,古人有悲秋的情绪。那个悲秋是紧承哪几句呢?悲秋紧承“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说;“我现在又没有生活来源,靠着别人吃饭。靠着别人吃饭就算了吧又是常作客。”
此时的杜甫真是难上加难,我们再看看下一句……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是指什么?百年是指人的一生,古代经常说“人生不过百年。”
在百年中间自己过的比较顺心的就那么几个月,在这几个月中间能够开口笑一笑的就那么几天而已。
杜甫是说;“人生太苦了,百年太煎熬了。”
百年已经够难熬了这是一层意思,百年又遇上多病那就难上加难。人老了,老了又多病还要登台,登台就算了吧还孤独,这是两层意思。人生所有的倒霉事都被杜甫碰上了。
要是像杜甫那样简直没办法活,如果是我早就跳楼了,还写什么诗、谈什么苦!我们来看看最后两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两句抑扬顿挫、一字一珠都透露着艰难、坎坷、孤独。“繁霜鬓“就是满头的白发。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就是形容面色憔悴。“新亭”就是刚刚停了。“浊酒杯”此时的杜甫连浊酒都不能喝。
潦倒刚才说了是面容憔悴,那他为什么要写“新停浊酒杯”呢?
因为杜甫晚年有很多病,而且他又有很多肺气肿所以他经常咳嗽,这个时候他就不能喝酒了。
其实杜甫也是个酒鬼、酒徒。他有首诗说“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一个人痛苦需要宽心的话那就是喝酒,醉了高兴了最好的表达就是诗歌。
他现在这么痛苦连酒都不能喝了,在杜甫看来人生就走入了绝路。所以他才写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四句都由风急而来。没有风急就没有天高;也没有鸟飞回;也没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也没有不尽长江滚滚来。
第五句用万里二字,紧承前面的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从空间上把前四句和后四句紧紧地扣在一起,结构非常紧凑。
“万里悲秋常作客。”它引出了哪一句?引出了第七句,由于他长期靠着别人吃饭,所以他的人生怎么样呢?“艰难苦恨繁霜鬓。”
“百年多病独登台。”第六句紧承下面的“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憔悴。
那他为什么面容憔悴呢?就是因为百年多病。所以这首诗它在结构上是环环相扣的,杜甫写了这首诗过了两年多就逝世了。
这首诗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在感受了人间的动荡和人生的凄凉以后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生所发出来的沉重的叹息。
尽管杜甫的情调很悲凉,但是这首诗境界阔大而又雄壮。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这两句是巨大的时间和空间结构;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他即使痛苦,也痛苦得有盛唐人的气象。
所以这首诗它在情感上,它不是悲凉而是悲壮。这首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呢?
这首诗在艺术上怎样恭维都不过分,为什么呢?
第一:杜甫说“老去渐于诗律细。”他说;“我越是老了对诗词的格律,琢磨的就越来越细。”这首诗八句全用对偶,他一起笔就对偶。
我告诉大家在写诗的时候首联是不需要对偶的,他一起笔就对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对“渚清沙白”、“猿啸哀”对“鸟飞回”。对得特别好,这两句真是天造地设地好对偶。
他的当句对也特别好,什么叫当句对呢?“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这就叫当句对。
他不仅两句互对,当句又自对。本来是可以不用对偶的但是他对的特别好。
杜甫的诗歌了不起的在哪个地方?他和李白不一样李白真的是脱口而出,李白是一种天才的极致。
那么杜甫他对偶对得这么工整、这么流畅。杜甫的诗歌是久经锤炼而又归于自然,我之前说过我们要想写好诗我建议模仿杜甫的诗,杜甫的诗歌是可以模仿的。
杜甫绝对是一种人工的极致,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琢磨杜甫的诗歌,他对中国汉字这种形式的美,杜甫可以说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还有杜甫这首诗语言的密度很高,什么叫语言的密度呢?就是在有限的字句中间包含无数层次的意思。它的信息含量极其凝练。
由于它语言密度高所以它的语言就沉重、凝重。这首诗的针脚绵密,我们现在叫结构紧凑。
为什么结构紧凑呢?前四句都由风急而来;第五句由万里仅仅从空间上就与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紧紧地扣在一起。
而悲秋紧承“无边落木萧萧下。”,又引申出了第七句。因为他长期靠着别人又到处漂泊,所以他的人生怎么样啊?“艰难苦恨繁霜鬓。”
那么第八句紧承前面的第六句,为什么憔悴呢?因为由于他百年多病,所以它在结构上环环相扣。
这首诗说是古今七言律诗第一,不是虚言这首诗确实当之无愧!
本篇内容,如有遗漏处,请多海涵!
本篇内容,如有不详处,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