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概况:公元前35世纪,位于今豫东南地区的神农氏部族进攻位于今鲁西南地区的斧燧氏部族之战。这是古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最终,神农氏部族以压倒性的胜利臣服了斧燧氏部族。
原始部族的发展历程:早在170 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生活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约公元前10000年至前7000年),先民们的足迹遍已经布北至今黑龙江、南至珠江流域的全国各地,其经济形式也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耕畜牧经济逐渐改变。在当时,地广人稀,各民族周围有足够的生产活动空间,氏族之间距离甚远,极少发生矛盾冲突。
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约公元前7000年至前5000年), 在一定区域内定居的氏族、部落逐渐增多,这也开始形成了部族文化圈,各部族相互之间也就有了交流和冲突。
等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考古学中所说的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黄河、 长江流域的气候进人温暖湿润的鼎盛时期,极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人口迅速繁殖增长。
在仰韶文化中期(公元前4000年至前3500年),定居的氏族、部落的数量和规模也急剧增加,各部族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也口益增多。在迄今已经发现的面积达到一万至几十万平方米的聚落遗址,在全国有几千处之多,并且大多部族遗址设置了带有防御性质的环形外壕。其中尤以位于黄河中游,以今陕豫晋交界地区为中心(仰韶文化圈),后世称之为华夏集团的部族群发展最为迅速:开始进入父权制社会,出现了私有化和贫富分化, 有了文字和金属冶铸萌芽,部族内部的组织、管理和首领的权力也较以前加强,并积极向外扩展生存空间。到公元前35世纪时,华夏集团部族的势力已东抵豫东,西达陇东, 南至鄂西北,北至冀西南。
战争过程:当华夏集团中的神农氏部族推进至以今淮阳为中心的豫东南后,发现淮阳以东的黄淮之间,大多是沼泽地和枳水洼,不适于农耕和生活。为开拓生产、生存空间,派出部族中的一部,先行通过沼泽较少的地段,向东扩展。当推进至今皖北萧县和苏北邳州一带时,与海岱地区 (大汶口文化圈),后世称为东夷集团的斧燧氏部族群发生矛盾和冲突。斧燧氏部族不肯屈服,神农氏遂集中主要力量,由今徐州地区沿大野泽东北进攻斧燧氏。在今曲阜南将其击败,遂兼并之。
战争结果:神农氏以压倒性的胜利臣服了斧燧氏,但是并没有像后世战争那样对其灭族或者俘虏族人作为奴隶。他们很有可能将斧遂氏作为神农氏的一个分支而存在。毕竟在那个时候,人口是衡量一个部族强弱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随便杀人的。同时,神农氏部族也迁至农、牧、渔业均相对发达的以曲阜为中心的地区。夙沙氏(今山东胶州附近)等附近的部族,有的也主动归附,形成了新的部落联合体,组成部落联盟。神农氏成为了真正的“中原共主”。
神农氏攻灭斧燧氏之战示意图
奇妙冷知识:
1.补充说明:
在史前时期,氏族和原始部落之间经常为了生存利益而发生暴力冲突。有锋刃的狩猎和生产工具被用于部落之间的相互争斗,这些工具可以看作是是兵器的萌芽。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始社会开始解体,部落联盟之间的原始战争日益频繁和激烈,生产工具已经无法适应作战需求,约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专门用于战争的兵器。
到了新石器时期晚期,人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磨制石器的技能,使制造兵器成为了可能。石器时期由生产工具演化为兵器的主要有:用竹或木制的弓;装有石、骨、角、蚌质箭镞的箭;用于劈砍的石斧、石钺;用于直刺和勾砍的石矛、石戈:石质、骨质的匕首等。这一时期,为防御敌方进攻性兵器的攻击,还产生了用竹木和兽皮制造的盾,以及用藤和兽皮制作的原始甲胄。
石钺,石矛
石箭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