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亡后,贾珍为葬礼风光,恣肆奢华,不仅花钱为贾蓉捐官,还为秦可卿挑选上等棺木,但看了几副杉板都不中用,最后还是薛蟠提供了赞助。
薛蟠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樯木,出在潢海铁网山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原系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拿去。现在还封在店内,也没有人出价敢买。”
薛家是户部挂名的皇商,家里不仅有当铺,还有木店,薛蟠的一番话,也带出了一个从未正面出场的大人物——义忠亲王老千岁。
亲王是王爵中的最高级,也是古代皇室贵族中仅次于皇帝的高级爵位,他预订的棺木自然都是上好的,当然,正如贾政所忧虑的,这样的棺木“恐非常人可享者。”
秦可卿虽然是贾府唯一的长房重孙媳,即便是贾珍为贾蓉捐了官,她作为正妻,也不过就是个五品的诰命夫人,又如何能有资格享用亲王级别的棺木呢?
有人据此推断出两条信息,一条是秦可卿身份非比寻常,极有可能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之女,亲王之女当然有资格用樯木棺材。
另一条是贾珍不听劝阻,用坏了事的老千岁的棺木作为秦可卿棺木,这是为贾府最终被抄家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第一条推论因原文缺乏有力证据,秦可卿身份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我们暂且不说,只说第二条推断,并非空穴来风。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不同品级之间的官员,所穿服饰和生活待遇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一点都不能错。一口只有亲王级别的人物才能用的棺材,却被贾珍这个小小的贾府族长擅自做主用做了儿媳的棺材,这是明显的违制,是可以定罪的。
不仅如此,关键这义忠亲王老千岁后来坏了事,什么意思呢?很有可能就是他被抄家清算了,整个亲王府上下的所有人都成了有罪之人。
用有罪之人曾订下的棺木作为自己恣肆奢华的排场和脸面,贾珍显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别人都躲之不及呢,连出价都不敢出价,他倒好,直接把这个烫手山芋引到家里来了。
擅长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曹公,写贾府之败显然不会只着眼于某一点,或者忽然写贾府被抄家,而是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是多种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被加起来一起清算。
因此,看起来这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件小事,极有可能在贾府被抄家时,重新被翻出来作为贾府不忠于朝廷甚至意图谋反的有力罪证。当初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如何坏了事,后来的贾府也极有可能以同样的原因坏事。
义忠亲王自然不是小人物,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应该是可以与忠顺亲王抗衡的实权人物,他既然在薛家订棺木,很可能是与薛家甚至四大家族有着不错的关系。
他的坏事,虽然没有直接牵扯到薛家,但因为贾珍用了他曾经的棺木,未尝不会在后来引起一场更大的牵连。
同样与贾府有着莫大关系的,还有一位宫中的老太妃,这老太妃出场很晚,但她出现的节点却十分关键。
大家细读红楼梦应该能发现一个细节,红楼梦单从基调上来看,可以简单地分为前半部和后半部,前半部写的基本都是贾府的富贵繁华,贵族少男少女的风花雪月,而后半部写得更多是贾府的日薄西山,青春大观园的群芳流散。但这个分界线在哪一回呢?
红楼梦的基调明显由明快到悲凉的分界点,在五十四回和五十五回,这两回的基调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上一回正说着贾府如何过元宵如何热闹,紧接着下一回,开篇就是说“目下宫中有一位太妃欠安。”
老太妃年事已高,身体不舒服很正常,但曹公笔墨却令人疑窦丛生,他第一次只是这么提了一嘴,并没有说过多关于老太妃的话题,结果到了五十八回时,再次提到老太妃时,已经薨逝了。
我们不得不疑惑,曹公为什么这么写,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显然没这么简单。张爱玲在《红楼梦魇》里考证认为,曹公笔下的身体欠安又很快薨逝的老太妃,原笔墨写的应该是贾元春。
有没有这种可能?当然是有的。其实单从曹公擅长伏笔来看,宫里老太妃的遭遇,也正是之后贾元春遭遇的伏笔和预演。
如果说前半部曹公还对贾府的走下坡路着眼于末世的繁华,那么后半部曹公便没那么“仁慈”而开始从各个角度暴露贾府的乱象,就差拿着喇叭说末日降临了。
老太妃的生死,对贾府可以说有着很大影响。她身体欠安时,“故各嫔妃皆为之减膳谢妆,不独不能省亲,亦且将宴乐俱免。”也就是说,老太妃生病,贾元春是不能回家省亲的,甚至贾府连元宵灯谜也不能作了。
老太妃薨逝时,“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而且“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所以,贾府中,不仅贾母等诰命夫人要每日入朝随祭,府里的戏班也不得不解散。
同时,因贾母、王夫人等人每日入朝守制,无暇理家,贾府早已乱成一锅粥,这时候,我们看到了贾府早已乱象丛生的内囊,这座百年大厦早已摇摇欲坠了,就差最后的一推了。
从表面上来看,应该说老太妃的生死与贾府的兴衰是有着直接关联的,而如果我们从深层来推断,贾元春能封妃,有没有可能跟老太妃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那么老太妃的生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左右了贾府存亡。
一个坏了事的老千岁,一个薨逝的老太妃,看似毫不相关,却又都跟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牵连,或影射,或伏线,他们的生死,也在无形中影响和左右着贾府的兴衰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