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篇一:六个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小故事
六个有关中秋节的经典小故事
中秋节传奇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
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
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
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后悔说:
“明天乃月圆之候,你
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样子,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
再连续召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
日,
照妻子的叮嘱去做,
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
夫妻重圆。
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节传奇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奇月中有桂树,
《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
,后来
的传奇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
桂树与吴刚的传奇,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
集卷一
《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
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意思是说吴刚曾
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
配到月亮,指令他砍伐不死之树
--
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
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
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传奇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奇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
:
“玉兔长跪捣药蛤
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
”相传月亮之中
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
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
仙。玉兔唯恐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
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到处带有神话传奇的影子,关于
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
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
偷窃
不成就要加害姮娥。
情急之下,
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
难耐,于是就督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
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中秋节传奇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
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
宫。但宫前有保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
安皇
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
!
唐玄
宗素来熟通音律,
于是默记心中。
这正是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
”日后玄宗回忆月宫
仙娥的音乐歌声,自
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
中秋节传奇故事五: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
城之貌。传奇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
;
貂
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忙隐入云中
;
貂
蝉身姿
俏美,
细耳碧环,
行时风摆杨柳,
静时文静有余,
貂蝉之美,
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
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
朝野稍有安静之象。
中秋节传奇故事六:月下独酌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对影成三人”
句构思奇异,
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李诗直解》
:
“此
对月独饮,
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
诗人上场
时,
背景是花间,
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
加上
“无相亲”
三个字,
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
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
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
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喧闹起
来了。
篇二:关于中秋节的传奇
关于中秋节的传奇
中秋节传奇:唐高祖与“祝捷饼”
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
关于月饼的来历,
传奇许多,
较流行的观点是消失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
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
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
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
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有名将领李
靖为北征总指挥
(
行军总管
)
,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
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成功的喜讯,看
到圆圆的祝捷饼非常兴奋,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
胡饼邀蟾蜍”
。这句话的也许意思是,应当邀请月亮之神下
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
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
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其实,这个传奇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上古时,
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非常崇拜,便有“春祭日,
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
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
中秋节传奇: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说了月饼来历的传奇,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在早
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
,其叫法许多,如李渊说的
“胡饼”
,还有“小饼”
、
“月团”
、
“宫饼”
、
“金饼”
(
宋代
)
、
“月糕”
(
元代
)
等叫法。
在唐朝,
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
过去,
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
西方的匈奴、
鲜卑、
氐、
羌、
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
。胡人特有的日常
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
。这种饼圆圆的,糖馅、
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
这便与中国四大美女
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了。
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寿
王李瑁的妃子。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
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好色的李
隆基听说后,
便把时年已
27
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
册封为贵妃,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
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
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
?
一时
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
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
拍手叫绝。
“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奇好像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
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
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
177
年,可以确
定在唐代,
至少在晚唐,
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有的学者称
“月
饼”一词消失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我查了一
下,并无此词。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
,文人喜爱
称之为“金饼”
,如与梅尧臣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