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一带虽有个武当派,但元廷的人也从未见过收敛。
毕竟,自古民不与官斗,江湖居远,不涉庙堂之事。
既然是历练,殷梨亭便更偏向于途往那些不那么繁华的地方行走。
短短二十多天,殷梨亭却觉得以往师兄和山庄各位先生口中的故事终于显露了真面目。
原来,如今这位元统帝,也不过是个无能的帝王。
如今是世道,兵官如同匪寇,甚至,比匪寇做得还要更为过分。
沉重的税负已经是让人活得艰辛,可缴了粮食后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点儿东西,最后还要被打秋风的元人强抢了过去。
若是单抢东西便也罢了,有时元兵们抢了东西还不算,他们还要要打人、杀人取乐,抢占民女。若是他们觉得抢一次不够,过个一段时日,估摸着这地界有东西了,这帮人还要再来。
大城镇要面子不敢明目张胆,这小地方偏僻又求助无门,百姓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无怪乎近几年各地起义的人越来越多。
说句难听的话,要是这元廷的官儿能把百姓们当个人看,能让大家伙儿吃饱穿暖,谁还会被逼着去做这些个刀尖上保命的事情?可元人不思进取,反倒是仗势欺人,这样的当权者,谁又会乐意呢?
殷梨亭这些时日沿着桃源县从小县城一路到襄阳,途中见了不少不平事,也听了不少不平事,更是插手管了好几件不平事。
一开始,他提刀杀了那群元人,得来的不是当地百姓的感激,反而是默然和仇视。因为,他们觉得,若是他不杀了那几个元兵,他们只是被抢一抢东西。
东西被抢了,不要紧,至少他们还活着。况且,他们被抢得多了,也就学会提前找地方把粮食和姑娘们都藏起来。
可若是有人横插一手,把元兵给杀了,他们才是真正的大祸临头。不为别的,被杀的几个元兵没有归位,总会查到他们这里来,若是到时候尸体被发现了,倒霉的只会是他们。
在其中一个村子里,殷梨亭真正见识到了什么叫人间险恶。
元兵抢东西不算,还想砍人,是故他便杀了那几个人。
只不过……
先是杀了几个元兵不得感激反被一群人七嘴八舌的说了一通。百姓们担心报复,他理解。
可……后来等他道完歉,处理了地面上的血迹,又狠下心放火烧了元兵的尸体毁尸灭迹之后,又有人站出来指责他不该毁了人家的尸身不让人入土为安。讽刺的是,竟然没人站出来帮着他说一句话。
你不仁,我却不能不义。
他怕元兵真的前来报复,所以还是在那村子外等到了第二日才走。却不想,刚策马离开那儿不出一炷香的功夫,身后就有小队元兵快马追了上来。
光从那十几个元兵能精准方向的追过来和他们追来时的三言两语,足以让殷梨亭明白,是有人向这群元兵告了密。至于那告密的人是谁,这又何须多言?
还好,追来的元兵并不算多,虽然受了伤,但是,此一行却也让他涨了记性。
这世上心怀恶意之人总是有的,但心怀善意之人也不会少。
此行虽让人失望,可记住教训便也是了。
世道艰难,行侠仗义乃是习武之人的本能。下次,若是遇见不平事,他照样还是会管,只是会考虑得更全面一些。
村子里的那些人,其实更适合在这个世道活着。他们虽让人难有好感,却也教会了他一些东西。
下一次,若是遇见这样的人,他或许便能学会不去随意插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