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听老婆的,啥也不买,都留着不花。那咱俩吃饭吧!吃完了,我再给你按腰。”
说完李超开始放桌子拿碗筷,英子赶紧舀水洗手,心里却甜滋滋的。
自从上次李超因为自己腰疼,试着给自己按了按,自己说好多了,从那以后只要有时间,李超就给自己按一按。
她知道,这是李超心疼自己,也因为这样,两个人的感情好像更好了。对此英子很满足,很幸福,也很喜欢两个人这样的温馨时刻。
两口子边吃饭边说话,英子就说了自己的想法:
“李超,我听宋大嫂说他家亲戚花了一千多块钱,买了三件房子,还带了个小园子。我寻思着以后遇到合适的,咱们也买一处。最好大一点儿的住着宽敞。”
“英子,你傻呀?咱们老家又不是没有房子,在这里又不常住,买房子干啥呀?以后不在这儿住了就租一间住,你嫌小就租间大点儿的,多花点儿钱也没啥。”李超看着英子说。
“你才傻呢,李超,你看金凤她家院子里十来间房子租给别人住,每年的房租就七八千块钱了。”
“还有,买房子虽然一下拿出的钱多,那要是租个两三年的房租钱,也就把买房子的钱花出去了,完了还不是咱自己的,就是以后咱们要回老家了,再把房子卖了,那不也是钱吗?你说咱俩谁傻呀?”
说着,英子把盘子里的一块肉片夹给李超。
李超吃着嘴里的肉,心里也算了一笔账。
还别说妻子说的还真对呢?大军,这房子又不能老住着不搬呐,现在活儿多进的料也多。有一些精贵的小件都没地方放,直接放在外面用苫布蒙着,弄不好就有脏了上锈了不能用了的。
自己看着心里都觉得不好意思,那小件不但贵,只要一上锈就不能用了,变成废铁了。那可都是钱呐!
要是放屋子里能上锈扔了吗?李超越想越觉得英子说的对,就笑着说:
“还别说,我算了一下,觉得你说的非常对,那这样吧,以后勤打听点儿,要是遇到合适的咱就买下来,不过要买大点儿的。正房不大,院子也得大点。到时候咱们也盖上几间小房租出去,弄好了一年,二年的买房钱就能挣回来了!”
英子一听乐了:“那要是碰到合适的钱不够咋办呢?”她问李超。
“这事儿你就不用担心了,不还有大军吗?我听他说这批活儿干下来。他能净赚两万多块钱呢!到时候我就跟他借点儿,大不了从我工资里扣呗,买房子是正事儿,他们两口子一定会支持咱们的。”
说着,李超把两个人的碗筷收拾下去,洗刷干净。然后脱鞋上炕说:“来,老婆。趴下,我给你按按腰,今天累坏了吧!”
英子也高兴的依言趴在炕上,让李超给自己按腰。
炕上热乎乎的趴在上面很舒服,两口子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说着对未来生活的打算,内心充满了希望。
两口子想法相同,达成了共识。从那天以后,英子就经常从干活的姐妹口中打听谁知道哪有房卖房子的。
可这事儿可遇不可求,不是你想买就有卖的。英子也不着急,她心里有了打算,想买个地方大一点儿的,哪怕正房小一点儿,破一点儿也没关系。
她打算向金凤家学习,盖些小房子。挣房租。她算过了,一年如果有十来间房子出租,那租金都赶上一个人一年干活挣的多了,还是纯收入。多好的事儿啊!
把鱿鱼的活儿干长了,由于英子干活干的快,而且干净利索。心眼儿好,众姐妹跟她关系都很好。遇到什么事儿,还愿意听她的意思。
老板娘看出来了,当下拍板,让英子当小队长,管理这些干活的。
两口子不在家的时候,分鱼,称称的事儿就让她管。
宋大嫂当副队长,帮英子管理。每个月给英子操心费200块钱,宋大嫂100块钱,两个人都很高兴活干的更卖力了。
英子每天都要买菜,时间长了,发现了一个省钱的办法。就是每天快散市的时候再去买,因为菜贩子卖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蔫吧了的。都是大伙挑剩下的卖卖相不好的又着急卖了,明天上新鲜的,所以给个块八角钱就能买几样。称都不用称。
这些菜拿回家挑捡干净,再用水一泡就全精神了!都是好菜,还不用花大钱,一个月下来也能省不少钱呢!
英子是个心善的,为人热情,遇到左邻右舍,谁有难处了,就搭把手帮一下。
离家不远的毕竟之路边上就有一处大院子,里面住着一对老夫妻。老头子身体不好,出不了门儿。啥事儿都得靠老太太一个人忙活。
孩子们都在市里工作,离得远,照顾不了老两口。有一次老太太买菜的路上摔倒了,正好被英子碰到,就给扶着送家里去了。
于是跟两个老人也就认识了,买菜呀,米面油啥的事儿,就落到了英子身上。
英子看老太太年龄大了,腿脚也不算好。每天去买菜,实在是不方便。也就答应了。
一去买菜,就问一问老人需要买什么,她好帮忙捎回来。
老人家说话实在,也不看不起外来打工的人,跟英子很亲近。有啥事儿都爱跟英子叨咕。英子这一帮忙就是一年有余,跟老人家处的像新娘两个似的。偶尔做点儿啥好吃的,都会给两位老人送一些去。
女儿也奶奶长,爷爷短的,叫的亲切。放假的时候,也会帮老人跑跑腿儿啥的,把老太太哄的乐呵呵的。几天看不到女儿,都让英子告诉女儿,老人家想她了,让女儿去看他们再陪他们老俩口说说话什么的。
老人家把儿女买给他们的好吃的也都留着给女儿一些吃,女儿不吃老太太就不高兴。
有了英子,娘俩的帮忙,老人生活上方面的不少,跟老人的儿女也认识了。他们都很感谢英子娘俩这么帮助老人的日常生活,就这样,两家人一直处的很好。
转眼一家三口已经来到这里快二年了,欠老家的饥荒都还完了,还能偶尔帮助老家的亲戚一些。
虽然是借给他们用,大家也都非常感谢两夫妻,因此老家两头的老人有什么活,大伙都会自动的去帮忙,让老人轻松了不少。
他们心里也是知道,这些人是在变着法的再感谢李超俩口子,四位老人都觉得两口子出去挣到钱了,还能帮助亲戚一把,让他们脸上增了光,就经常来信夸夫妻两个做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