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
一、经济大危机(1929—1933)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使生产盲目化。
3、开始:1929年美国。
4、特点: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1933年;
③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5、影响: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手段)以消除经济危机(直接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2、特点:(新)国家干预经济。
3、主要措施(内容):
①整顿警容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整顿银行,恢复信用、
②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建立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企业部门的活动;规定雇员又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和工时;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⑤发展社会福利: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事业家庭。
4、影响:
①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意义)。
②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但是,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