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罗兰:用音乐写小说的人
1866年1月29日,罗曼·罗兰出生在法国勃艮第地区的克拉姆西。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出身中产阶层家庭的罗曼·罗兰,从小受母亲熏陶,酷爱音乐。大学毕业后,罗曼·罗兰到罗马读研究生,并游历意大利、贝鲁特、比利时和荷兰。归国后,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
进入20世纪,他的创作迎来崭新阶段,1903年,他开始陆续创作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系列。所谓《名人传》,直译就是英雄传。
在罗曼·罗兰心中,什么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他说:“我所说的英雄,不是指那些靠自己的思想和威力而取得胜利的人。我所说的英雄,是指那些具有伟大灵魂的人。”所以他要歌颂的英雄,不是凯撒,不是拿破仑,而是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他将眼光投向了自己崇敬的对象,发现“越是深入研究伟大艺术家们的生活,就越对他们毕生遭受如此众多的不幸感到震惊”。
那么罗曼·罗兰写《名人传》的主旨是什么呢?在《贝多芬传》中他给出了解释。他说,他要用英雄们的伟大精神,来改造当时欧洲普遍存在的物质主义利己打算,用高尚的德操来拯救欧洲的堕落。因为他想要凌驾于摇摆不定的现实之上,想要那永恒理想的伟力。因此,他似乎注定孤独,也倍感失意。
所以,罗曼·罗兰转而歌颂那些不甘于平庸的天才,在痛苦与患难中奋斗的灵魂,《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应运而生,涵盖音乐、美术、文学三大领域的巨人。罗曼·罗兰形容自己写的《贝多芬传》是吟唱出了“病愈者的感谢曲”。尽管文学界对其无动于衷,但这本小册子名声不胫而走,销量绝佳,成为罗曼·罗兰的成名作。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时,罗曼·罗兰虽然侨居中立国瑞士,但是面对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浩劫,他在精神上也感受到了极度的痛苦。随后,他创作发表了一系列反战文章,并在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而他随后却将奖金全部赠送给了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此后20多年,他先后发表小说、音乐理论、诗歌、文学评论、日记、回忆录等各种体裁的作品。
罗曼·罗兰一生贯穿人道主义思想,主张以“爱”“英雄精神”对抗社会沦丧,文化堕落,提倡艺术为普通人服务。他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对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百余年来,罗曼·罗兰用自己的文字不断地将英雄的种子撒向全世界,被誉为了“成为时代精神的代言人、世界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