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隐藏之处
本书标签: 都市 

不知

隐藏之处

大中祥符三年(一○一○年),宋朝有个叫王济的人死了。他官做得不小,死在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的任上。这个人是很有点远见的。澶渊之盟以后,朝廷上上下下都沉溺于升平之乐,王济却提醒皇帝要居安思危。在这之前,他和张齐贤在皇帝面前议论,以为北有契丹,西有西夏,两河、关西之地,年年被侵扰,不能说是天下太平了。皇帝颇为他的议论所动,单独问他应当怎样措置边防。他说:“今天国家依靠的就只一条大河,这不行!要赶紧选用有能力、可当大任的人负责边事,不然,我真担心不久敌军就要饮马于黄河了。”[1]临终时,他自草遗表,请求皇帝“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2]。

六年前,即景德元年(一○○四年),契丹大举南下,真宗采纳寇准建议,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3],和契丹缔结了和约,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澶渊之盟[4]。但寇准却因此在朝廷中陷于孤立,既为皇帝所忌,又为朝臣所怨[5]。对于寇准,仲淹是很佩服的。在仁宗即位之初,他就称赞寇准能当大事,“却戎狄,保宗社”,像山一样屹立,不为风雨所动[6]。

在澶州和契丹达成和议的时候,仲淹才十六岁,还没有复姓,随后父姓朱,名说。四年以后,朱说漫游关中[7]。关中为汉唐故都所在,对这个青年来说,当然会引起历史的兴亡之感。朱说在这里拜访了一位后来被他称为吏隐的王衮。王衮善诗,有正义感。任彭州(今四川彭县)通判,公开斥责知州的不法行为。他欢喜喝酒,对音乐也很爱好,人们说他“有嵇阮之风”。王衮的儿子镐,和朱说成了好朋友[8]。朱说这时候也欢喜音乐,曾经向大音乐家崔遵度学过琴[9]。王镐两位好朋友,一个叫周德宝,一个叫屈元应,都是道士,都善于琴。当时,他们都很年轻,朝暮相从,对什么问题,都欢喜议论。王家有别墅在鄠县(今陕西户县)山中,鄠杜一带,是关中风景胜地。王镐戴小帽子,穿白麻织的衣服,骑一头小白毛驴,和这几位朋友无拘无束地放歌吟咏。三十七年之后,仲淹为王镐作墓表,对这个别墅风景的回忆,依然如画:

山姿秀整,云意闲暇,紫翠万叠,横绝天表。及月高露下,群动一息,有笛声自西南依山而起,上拂寥汉,下满林壑,清风自发,长烟不生。[10]

真仿佛是一个神仙世界。

从关中回到长白山,朱说便别母到应天府(今河南商丘)[11]。

应天府是戚同文的故乡。同文经历了五代的丧乱,“绝意禄仕”,认为“人生以行义为贵”,得到一位叫赵直的将军赞助,“筑室授徒”,讲述儒家经典。大中祥符二年(一○○九年),曹诚又在戚同文故宅之旁,增筑学舍,藏书数千余卷。朝廷派同文之孙舜宾主持学务,以为府学,真宗题名为应天府书院[12],后来和岳麓、嵩阳、白鹿洞等书院合称为宋代四大书院。朱说就在这里学习了五年。

他读书非常勤奋。寒冬腊月,读倦了,用冷水浇浇脸,再读。学习生活也很艰苦,吃不上干饭,经常吃粥。南都留守的儿子和他同学,同情他,把他的学习情况告诉父亲。父亲叫儿子把官府为自己准备的饭菜送一份给他。他婉言谢绝,说:“我吃粥惯了,一吃好的,就要以吃粥为苦了。”[13]

五年的攻苦食淡,朱说对于儒学的精神有了较为深切的体会,论事论人,经常考虑的,就是合不合乎仁义[14]。

澶渊盟后,宋真宗为了巩固帝位,宣传在汴京左承天门有天书降落,天书上写的是:“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恒是真宗的名字,暗示宋王朝的建立是上天的旨意,赵恒继统也是天意[15]。

人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死得不明不白的[16]。继位的宋太宗是他的兄弟,赵恒是太宗的儿子。子承父业,照理是没有问题的,但也有些问题[17]。赵恒以为“神道设教”,可以达到巩固帝位的目的。

“天书”已经闹得乌烟瘴气,接着东封西祀,大兴土木。大中祥符七年正月,真宗亲奉天书离京,至亳州(今安徽亳县),又到应天府朝拜圣祖殿[18]。太清宫奉祀的是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一位被神化了的古代哲学家。圣祖殿奉祀的是赵宋始祖玉皇,被尊称为圣祖天尊大帝。

皇帝到达府城的时候,万人倾巷,府学生也跑上街赶热闹,企望一瞻圣颜。只有朱说留在学舍里,人们问他:“你为什么不去见见皇帝呀?”他说:“皇帝总是要见的,将来见也不晚。”[19]

这一年,应天府升为南京[20]。南京是北宋发祥之地,原为归德军所在,黄袍加身之前,赵匡胤即为归德军节度使[21]。因此,景德三年(一○○六年)改称应天府。府治所在睢阳,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便在这里坚守,屏蔽江淮[22]。

朱说在府学攻读,有一首《睢阳学舍书怀》的诗,说:

多难未应歌凤鸟,薄才犹可赋鹪鹩。[23]

凤鸟的典故出自《论语》。南方的隐者劝孔丘不要那样栖栖皇皇,热心于用世,说:“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位青年却充满了对天下国家的责任心,不歌凤鸟,不要当隐士。鹪鹩语出《庄子》,“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西晋张华还没有成名时,做过一篇《鹪鹩赋》,阮籍读后,深为叹赏,说他是“王佐之才”[24]。作者对于自己的才能也是自负的,诗中还说自己甘于清贫,但渴望知音,“但使斯文天未丧,涧松何必怨山苗”,又用《论语》中孔子在匡(今河南长垣县西南)遇到困厄时所说的话来表明自己像松柏那样挺然不拔的胸怀[25]。

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年)的春天,朱说举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六。蔡齐是这一榜的状元,滕宗谅是同榜[26]。赵安仁知贡举,是第三次担任这个职务了。他取士公允,为世所称,数次出使契丹,不卑不亢,说话得体,又抓得住要害,还是一位办外交的能手[27]。蔡齐后来担任过副相,五十二岁就死了,范仲淹为作墓志,说他“以进贤为乐,以天下为忧”[28]。

上一章 先知 隐藏之处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