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赫舍里氏,也是清圣祖玄烨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历史上那个被两废两立太子的亲生母亲。
我生于1653年,是满洲正黄旗人,出身名门,金尊玉贵,是领侍卫内大臣噶喇布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
康熙四年被册封为皇后,时年十三岁。
康熙八年生皇二子承祜;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胤礽,后因难产去世,享年二十一岁。
这就是我短暂的一生。
——————
顺治十年(1653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季节里,京城辅政大臣索尼的府中降生了一个小小的女婴,这就是索尼长子噶喇布的女儿赫舍里氏,也就是我。
我一生转折与际遇都与我身后的庞大家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661年,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八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
按照大清王朝的传统,皇帝年幼的时候,国家的政务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由于顺治皇帝在位初年睿亲王多尔衮擅权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前车之鉴,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决定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于是确立了四辅臣制。
这样,在同多尔衮斗争中有功的重臣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
四大臣共同辅佐幼主,最初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位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扩大,他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
眼看鳌拜势力极速扩张,孝庄太皇太后为了遏制这一状况,转而笼络索尼父子,也就是我的祖父和父亲,册立我为皇后。
此举改变了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
在四大辅臣之间,关系十分复杂。
一方面,旗族利益的争执使祖父、鳌拜和遏必隆走到了一起,矛头直指苏克萨哈。
另一方面,鳌拜的飞扬跋扈也引起了祖父、遏必隆的不满。四个人时时因为不同的利益角度变换着权力组合。而在这次册立赫舍里氏的问题上,正好又让除索尼以外的其他三人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消息宣布不久,以苏克萨哈为首的三位大臣便来到孝庄面前抗议。他们提出:“若将噶喇布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皇后之理?”这篇陈奏中,直指索尼家族战乱归降的事实,并将此嘲讽为“满洲下人”。
但是在这三人中,苏克萨哈和祖父索尼矛盾由来已久,鳌拜则惧怕祖父因此阻挡了自己的势力,遏必隆更是因自己女儿的落选耿耿于怀。
孝庄太后早已将这些看得明白,三大臣此刻虽是沆瀣一气,但终究是各怀鬼胎,真正到了关键时刻,也不可能同心同志。
于是,果断地驳回了他们的上书,维持了原案。
果然,最后的结果正像她所预料的那样,鳌拜等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三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反倒是彻底把祖父给得罪了,这也使得皇室从这桩婚姻中获得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1665年,十一岁的康熙和十二岁的我遵照孝庄太皇太后懿旨,举行了大婚典礼。1669年的夏天,玄烨就在赫舍里氏家族的协助之下除掉了权臣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