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的家庭生活,是帮助一个男人成事立业的要素。
——雅科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袁隆平和邓哲(原名邓则)的爱情,以及袁隆平在海南岛发现那株“野败”,都让他完美地体验了一回王大师所言的三种境界。有人说袁隆平和邓哲的爱情是“师生恋+闪婚”,这两样东西可都是现代潮人才能玩得起的新玩意儿,袁隆平身上究竟有什么神奇的魔力,一首情诗,一包喜糖,就让邓哲心甘情愿地嫁给了人送绰号“油榨鬼”的袁隆平?
杂交水稻早就在水稻权威的口中被打上了一个大大的红“×”,在水稻界有一个公认的真理,那就是水稻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袁隆平一个中专的教师,向这个被视为禁地的领域发起了进攻,他凭的绝不是冲动和鲁莽,因为他发现了一把能打开杂交水稻育种之门的金钥匙——雄性不育株!
爱情,漏在指尖的沙
不好的出身和家庭,让袁隆平心底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声“爱情,你在哪里”的呼喊。
可是树林内,虚幻的小提琴声中,长不出真实的爱情,飞动的琴弓,引不来姑娘们的瞩目。衣冠楚楚,相貌堂堂,真的是爱情的基础?出身清白,家境富有,难道就是爱情必备的土壤?可惜,这一切袁隆平都不具备,他具备的雄心壮志、才情渊博都深藏在心里,那是一座巨大的所罗门王的宝藏,那个探宝的姑娘,那个知道开门暗语的公主,你在哪里?你还是坐着南瓜马车,穿着闪亮的水晶鞋,赶快出现吧!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个像云一样轻、水一样柔的女子,你究竟在哪里?袁隆平的另外一半,你究竟在何方?袁隆平不禁一次次地追问,可是得到的回答却是:天空寥落、山岳静肃,原野被霜,沅水流长……
袁隆平的“恋爱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这一年,他曾经被派到黔阳的一所中学去代课,因为袁隆平学识渊博,性格随和,一位年轻的女化学教师向他偷偷地射出了丘比特的爱神之箭。
袁隆平和这个女化学教师谈了三年的恋爱,然而,那个女化学教师还是跟别人结婚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捷报频传后,这个女化学教师曾经说过“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在那个时代,很多美好的爱情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好在袁隆平心胸宽广,是一个善于避开世俗的纷扰、勤于专注自己事业的实干家。否则在那段灰暗的岁月里,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坚持了。
袁隆平的父亲曾经做过国民政府的高官,自然是影响了袁隆平,在接下来的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说话直爽、不懂政治、不知道保护自己的袁隆平被内定为中右。
这一天傍晚,心情沉闷的袁隆平站在学校校园的樟树林中,他肩膀上夹着小提琴,右手中琴弓挥动,拉响了马斯奈的歌剧《泰伊思》中的沉思曲。这首哀婉的小提琴曲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虽然结构简单,但里面饱含的忧伤情绪,能让听到琴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深秋老树落叶飘,琴曲忧伤沅水流。袁隆平拉完了这首小提琴曲,他的心还沉浸在起伏的琴声中,曹延科老师从林外的小路走了过来。
曹老师是湖南人,他早袁隆平两年来到安江农校,现在和袁隆平同在一个教研室,因为生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于是大家都管他叫“曹胖公”。
曹胖公平时和袁隆平是无话不谈的好友。这天食堂的稀饭稀得都能映出人影,根本填不饱肚子,曹胖公的爱人无奈之下只得利用业余时间,采来了一篮子艾叶,然后捣烂掺入米粉,蒸出了一锅艾叶粑粑,他找袁隆平去试尝他爱人的手艺。袁隆平身体消瘦,早就露出了营养不良的迹象,而且又遭到了失恋的打击,曹胖公也怕袁隆平想不开,找他吃艾叶粑粑也是为了安抚他。
袁隆平听曹胖公讲完了他的担心,呵呵一笑:“曹老师,你净为我乱操心,我小时候吞过钉子,顶着日军飞机扫射投弹去嘉陵江中游泳,这点小事儿哪能打击倒我,不过嫂子的艾叶粑粑,我是一定要吃的!”
袁隆平小时候确实有一个淘气的“小马驹”的绰号,他弄坏过婆婆的水烟袋,砸坏过婆婆家床下的荞麦坛子,并弄了一头一脸的荞麦面粉。小隆平看到木匠将铁钉叼在嘴里,他以为很好玩,就照样学样,叼着钉子,翻起跟斗,可是却将一枚尖利的钉子吞到了肚子里……袁隆平顶着日军飞机扫射投弹去嘉陵江中游泳,后来被父亲一顿胖揍的事情曹胖公也早就听袁隆平说过。曹胖公一看袁隆平面对失恋的打击并没有消沉和颓唐,他笑道:“我早就知道失恋对你不算个事儿嘛!”
袁隆平今天的琴声中之所以充满忧伤和哀婉的情绪,是因为他在沅水的岸边看到了一具饿殍……曹胖公伸手挡住了袁隆平的嘴巴,他往林外看了看,一见没人,这才压低声音说:“隆平,这种事情,还是少说为妙!”
两个人一前一后走出了树林,袁隆平告诉曹胖公,他看到饿殍,回来后就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培育的稻种成功了,那稻种种在地里,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这世上再也没有饥饿,处处都是一张张笑脸。
曹胖公明白袁隆平的意思,袁隆平是想尽快培育出“杂交水稻”。可是,对于研制杂交水稻,曹胖公却没有多大信心,美国哈佛大学的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明确写道:“稻麦等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杂交无优势……”袁隆平一个农校的老师,他竟要向遗传学的权威挑战,竟要向“杂交水稻”这一世界级的高难课题发起冲刺,这岂不是自不量力,在做一件蚍蜉撼大树的傻事儿吗?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暂时的困难和失败对于袁隆平来说,只是头顶的云,淡淡飘走;耳边的风,轻轻吹过;眼前的雾,悄悄散去……对于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困难是绊马索,是绊脚石。袁隆平有办法将绊马索变成通天绳,将绊脚石变成迈向胜利的台阶。
曹胖公的家虽然是低矮的小平房,可是他爱人蒸出的艾叶粑粑味道确实很好,吃到嘴里,先有一点艾叶所特有的苦味,可是苦味过后,嘴里就有了一种特有的甘甜。
袁隆平饱吃了一顿艾叶粑粑,曹胖公的爱人告诉他,在她们黔阳针织厂有个姓史的姑娘,两个人是好朋友,她想将史姑娘介绍给袁隆平。
袁隆平连声感谢曹胖公爱人给自己当红娘的好意,可是一出曹家便将这事忘到了耳前脖子后。三天过去,曹胖公一脸急切地在实验田中找到了袁隆平,说:“袁老师,你快上来,人家史姑娘在我家等着你呢!”
袁隆平虽然对这种拉郎配似的相亲不赞同,但曹胖公夫妻俩的好意他却不能不领。袁隆平上了田埂,回到单身宿舍,东找西翻,也没找到一身像样的衣服,最后袁隆平随手穿了一件皱巴巴的蓝哔叽长裤,上身套了一件紧绷绷的毛料中山装,衣冠不整地出现在曹胖公的家里。
纺织厂在20世经60年代可是一个好单位。史姑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人却长得漂亮。曹胖公的爱人在给史姑娘提亲的时候一个劲儿地夸袁隆平好,说袁隆平是个很有前途的育种专家,目前正进行着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杂交水稻”的实验,经过曹胖公爱人的介绍,史姑娘的脑海里已经出现了一位衣冠楚楚、风度翩翩、骑着白马的英俊王子的形象。
可是,当她看到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穿着皱皱巴巴的衣服,浑身上下散发着泥土味道的袁隆平时,不由得大失所望,心也是一下子掉到了凉水缸中。
不用猜想,袁隆平的这一次相亲以失败告终了。
情诗,心灵的呼唤
怎么打动心仪姑娘的芳心?那就送她一束玫瑰花。如何向亲爱的姑娘求婚?那就送她一枚晶莹璀璨、散发着熠熠光辉的钻戒。
不过,这些东西袁隆平都没有。他住的是单身宿舍,他穿的衣服非破即旧,他兜里的票子入不抵出。但袁隆平有才华,他有满肚子的学问,他伏笔疾书,究竟写了怎样的一首情诗,这才叩开了邓哲的芳心?
邓哲给袁隆平回了一封信,看到信的内容,袁隆平就认定了,这辈子一定要娶她做自己的新娘——那段燃烧着激情的岁月,两颗热辣辣跳动的心,一段水晶般、不掺任何杂质的感情……
曹胖公夫妻二人一脸的懊恼,可是袁隆平却显得并不在意,曹胖公说:“袁老师,你教书一流,育种也不甘落后,可是找对象,你总得买件像样的衣服穿吧?”
袁隆平笑着说:“呵呵,这建议我接受,不过下次帮我找对象,你们还是给我找个不看重外表的吧!”
曹胖公为了给袁隆平物色一个中意的姑娘,确实是下了功夫。这天,曹胖公的两个学生,谢万安和王业甫,毕业分配工作后到他家里做客,曹胖公便向两个人说起了这件事。
谢万安和王业甫也都是袁隆平的学生,他们两个人对袁隆平的才学早就心存佩服,听说给袁老师找对象,他们齐声说:“曹老师,您问对人了,我们还真认识这样一个姑娘!”
曹胖公问:“你们说的是谁?”
谢万安和王业甫说的这位姑娘名叫邓则。邓则那年25岁,不仅才貌出众,而且还是安江农校当年的篮球队队长。邓则从安江农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黔阳县西路口的农技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为家庭出身不好的缘故,至今仍是独身一人。
曹胖公曾经教过邓则,知道邓则是个好姑娘,他急忙安排谢王二人先到邓则那里问一问,婚姻可是大事,一点也马虎不得。
1963年冬日里的一天,谢万安和王业甫以同学的身份,到农技站去串门,他们来到邓则住的单身宿舍。两个人一边围着屋里的火炉烤火,一边将话题转到了邓则的婚事上面。
谢万安试探地说:“邓则,人家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是不是也该成个家了?”
邓则笑道:“你们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事儿了?”
王业甫说:“其实我们今天来,是想给你介绍一位。”
“谁?”邓则好奇地问。
“袁隆平,袁老师!”谢王两人一起说。
提起袁隆平这个令她尊敬的名字,邓则嘴里虽然不说话,但心里却翻涌起一阵阵的涟漪。
袁隆平渊博的知识,绝好的琴技,幽默的谈吐,无一不令邓则着迷。让邓则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她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袁隆平曾经教过她游泳。有一次,邓则一个猛子扎到河水中,头顶被河底的卵石撞了个青包。为此,袁隆平还特意领着她和其他学游泳的同学们下了馆子,为邓则压惊,可见袁隆平是个多么细心的人。
邓则听到两位同学当起了热心的红娘,她不由得羞答答地低下了头。
王业甫在一旁趁热打铁,说:“我们都了解袁老师,你和
他真是天生的一对,看来我们这个月老还真是当对了!”
据唐代李复言《续幽怪录》中记载,一个名叫韦固的书生路过宋城,在南店巧遇一老人。老人依靠着布袋,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那书里记载着天下男女的姻缘,而布袋里装着的红绳是用来系住有缘男女的脚的,而系住脚的男女,今世必定会结成夫妻。老人还告诉韦固,他将来的妻子是在市场买菜的盲妇怀里抱着的三岁小女孩。韦固听了很不高兴,觉得盲妇生的小女孩根本配不上自己。韦固气得找人刺杀小女孩,但那人一时失手,只在小女孩眉心划了一刀。
转眼过了14年,韦固娶了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这个姑娘人长得很美,只是眉间常贴着一片花子,连沐浴时都不曾拿掉。韦固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妻子,妻子说:“小时候保姆抱着我去市场时,被一个狂贼刺杀,留下一个刀痕,所以用花子遮盖。”韦固听了,突然想到14年前的往事,便紧张地问道:“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妇人?”妻子答说:“是啊!”韦固惊讶不已,想到当年月下老人说的话,深觉男女的姻缘,果真是上天注定,没有人可以改变。
此事传到宋城,宋城的地方官即将南店题为“订婚店”。因为故事中的月下老人掌管人间姻缘,所以后来就衍生出了“月下老人”这个成语。
袁隆平33岁未娶,而邓则25岁未嫁,是机缘巧合,还是造化弄人?其实命运早就作出了安排,月下老人早已经在两个人的脚上系了红线,这辈子他们是做定夫妻了。
谢王二人为了尽快促成此事,他们急忙赶回农校,找到了曹胖公。曹胖公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后,立马来到了袁隆平的单身宿舍。
袁隆平对邓则还是有一些了解的。邓则是一位仪态端庄,温良娴雅,一笑俩酒窝的漂亮姑娘,如果不是家庭出身不好,恐怕早就已经嫁人了。
曹胖公看着袁隆平不温不火的态度,他也急了,说:“隆平,这可是天赐良机,你可一定要抓紧!”
袁隆平苦笑道:“这事儿可急不得!”
袁隆平嘴里说不着急,他其实心里早就有谱了。这天晚上,他想着自己和邓则在安江农校以师生名义相处四年的融洽经历,便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首热烈的情诗——
茫茫苍穹,
漫漫岁月,
求索的路上,
多想牵上,
一只暖心的酥手,
穿越凄风苦雨,
觅尽南北西东,
蓦然回首,
斯人却在咫尺中。
1963年的冬天是寒冷的,可是这首热辣辣的情诗正被邓则捧在手中。熟悉的笔体,带着温度的诗句,让寒冬里的邓则犹如沐浴在三春阳光中,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温暖和幸福的感觉。
她太熟悉袁老师了,虽然他们俩已经有四年没见面了,但袁隆平教学育人,埋头搞“杂交水稻”的事儿,还是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到她的耳朵里。
对于理想中的白马王子,一百个姑娘就有一百种不同的憧憬和解释:有的姑娘心中的白马王子要有潘安之貌;有的要有石崇之富;有的要有霸王之势。邓则是个睿智的姑娘,她想要自己未来的另一半有司马相如之才。
袁隆平一张瘦削的脸被阳光这只神奇的画笔,涂满了黝黑的保护色。再看他赤脚下田时一个裤腿高一个裤腿低的“泥腿子”形象,天下没有哪个姑娘会将袁隆平和浑金璞玉联系到一起。即使努力上进,满肚子都是培育“杂交稻种”那样大学问的袁隆平被某一个姑娘遇到,这个姑娘也会将他当成“土坷垃”,一脚踢开。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土坷垃”,在邓则的眼里就是一颗“夜明珠”,就是一块“连城璧”。虽然珠未成型,璧未雕琢,但邓则那双慧眼已经早早地发现了袁隆平身上即使清贫、困苦和劫难也掩饰不住的光芒。
俄罗斯有一首歌曲,叫《要嫁就嫁给普京这样的人》。袁隆平和邓则结婚后,不管是身处逆境的低谷,还是跃上人生的顶峰,他始终对邓则都不离不弃,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情,真的让人万分羡慕,套用俄罗斯那首歌的歌名——《要嫁就嫁给袁隆平这样的人》应该会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共鸣吧?!
1963年的那个冬季,袁隆平和邓则两个人都被“爱情撞了一下腰”。他们通过鸿雁寄书,尺牍传情,感情也在一步步地升温。
有一次,袁隆平在信中写出了自己做的那个梦——他梦见自己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邓则给他回信,她相信有一天袁隆平的梦一定能通过努力变成有声有色的现实!
袁隆平在向别人讲述“禾下乘凉”梦的时候,曾经遭受到很多人的嘲笑和白眼,没想到邓则却认定他那个“白日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变成现实。袁隆平这个浑身上下抽去了水分只剩下钢条的汉子,一时间感动得眼眶发湿,他这辈子已经认定了邓则这个好姑娘!
新娘,邓哲是个好姑娘
杭州市曾经做过统计,凡是在断桥上谈恋爱而最后结婚的夫妻,他们的爱情都是最幸福的,因为他们的婚姻得到了许仙和白娘子的护佑。
汉武帝刘彻曾经说过:我要取了阿娇,当以金屋储之。袁隆平和邓哲牵手,终于要走进他们的洞房了。
袁隆平究竟给邓哲准备了一间什么样的洞房,他们的婚礼又是如何的另类?两个人一路牵手走来,共同经历了风雨,历经了磨难,最后又幸福地开始庆祝银婚……看过了他们的婚礼,也许你就能找到真实的答案。
1964年春节,曹胖公一脸高兴地找到袁隆平,说:“隆平,我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袁隆平在研究室刚刚做完育苗实验,满脑子都是“杂交水稻”的问题,他不解地问:“莫非国内的同行在水稻杂交方面取得新进展了吗?”
曹胖公呵呵笑道:“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你满脑袋怎么都是杂交水稻?我这个好消息是关于邓则的!”
这年春天,黔阳地区要举行全区职工业余篮球比赛。李代举是裁判长。曹胖公和李代举为了袁隆平,他们使了一点小“手段”,将邓则的比赛地点定在了安江农校的礼堂。
邓则在安江农校参赛的一段时间对于袁隆平来说,就是“水稻扬花授粉”最为关键的时期。搞杂交水稻虽然可以旷日持久,但搞对象却得速战速决。曹胖公的意思很明白:邓则可是个好姑娘,不赶快逮住老婆入洞房,真要让哪个小伙子半路抢走,袁隆平哭都没地方哭去!
袁隆平用手挠了挠头皮,为难地说:“这事儿我还没和邓则商量呢?”
曹胖公连说袁隆平书生气,但袁隆平担心的也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毕竟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不管他如何愿意,总得邓则点头才成!
曹胖公拍了拍胸脯说:“袁老师,你以为我这个媒人是吃素的吗?你就等着欢天喜地入洞房吧!”
袁隆平终于点头:“那就一切有劳你这个大媒人了!”
春节刚刚过完,一场大雪便纷纷而至,节日欢乐的气氛夹着瑞雪兆丰年的喜悦,黔阳县职工业余篮球比赛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袁隆平“醉翁之意不在酒”,邓则来到安江农校参赛的第一天,袁隆平就将她请到了自己的单身宿舍。
曹胖公为免两个人尴尬,他在一边作陪。袁隆平在安江农校生活的点点滴滴,邓则早就有所耳闻,比如,不爱洗衣服的袁隆平就有一套远近闻名的解决洗衣难题的办法。
袁隆平搞“杂交水稻”有一套,他洗衣服也是奇招连连:第一招,他花钱请人将自己的衣服袖口显脏的地方翻过来缝上再穿;奇招之二,他将穿脏的衣服直接送给学生,然后从学生手里换取布票,直接买件新衣服,这样学生只要洗一下,就能得到一件不错的衣服,而他也省去了洗衣服的苦恼。
办法总比困难多,袁隆平面对问题,总会想出一套自己的解决办法,这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确实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曹胖公在邓则来安江农校比赛之前,他就叮嘱袁隆平,一定要把宿舍打扫干净,他当日陪着邓则来到袁隆平的房间之前,他的心就先悬了起来。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再多。袁隆平的单人宿舍房间面积不小,可除了一桌、一床、一把椅子和一只旧衣箱之外,竟没有其他可称得上“高雅”的生活用品。
唯有床上堆放的一堆书籍显示着房间主人的博学多才。而墙边放着的旧脸盆和一套碗筷餐具,默默诉说着房间主人的形单影只和独身男人的不易。
邓则在接受袁隆平邀请之前,心里早就有所准备,一个单身汉的宿舍,基本上就是又乱又脏。可是她看着袁隆平收拾得有些模样的宿舍,心里不由得涌起了一丝丝的幸福感觉。很显然,袁隆平为了迎接她的到来,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
三个人说了会儿话,邓则吃了一个袁隆平亲手剥的甜橘子,可是她去墙边的脸盆旁洗手的时候,袁隆平却尴尬地说:“这个……这个脸盆不能洗手,它漏水了!”
邓则笑道:“那你怎么用它洗手呢?”
袁隆平急忙将脸盆漏水的一侧用手翘起来,这样水就集中到了不漏水的一侧,如此就可以洗手了。曹胖公看着邓则在袁隆平的帮助下洗了手,而她脸上并没有露出嫌弃的神色,他那一颗悬在喉咙眼的心,这才放到了肚子里。
曹胖公决定趁热打铁,他说:“邓则,你和袁老师要是都没有什么意见,我看就趁早将手续办了,这样,袁老师领人去赛场给你加油就名正言顺了!”
邓则一开始的时候害怕黔阳县篮球队的领队不同意,没想到曹胖公早有准备,他通过李代举老师,已经和篮球队的领队事先打过了招呼。
邓则为难地说:“婚姻大事,我总得告诉我妈一声吧?”
曹胖公还没有说话,袁隆平在一边告诉邓则,他们的事情,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
曹胖公笑道:“新社会,新办法,你们俩郎才女貌,知根知底,双方父母得到消息后,高兴还来不及,哪还能反对?!”
邓则觉得曹胖公讲得有理,她最后迎着袁隆平热切的眼睛,红着脸轻轻地点了点头,两个人的婚事,就这样被定了下来!
袁隆平和邓则要结婚的消息一阵风似的在安江农校校园里传开来,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跑来帮袁老师挂蚊帐、换床单、布置新房。女体育老师周宝珠给新娘子邓则做了一双绣着蝴蝶的新平绒布鞋。曹胖公拿出了五块钱,买来了一堆喜糖,招待来贺喜的农校师生。就这样,两人的婚礼在安江农校校长的主持下正式举行。
袁隆平和邓则的婚事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既热烈又简单!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贺新郎。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已愿成双。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水调歌头(贺人新娶,集曲名)》)
这是南宋词人哀长吉写的一首祝贺他人结婚的贺词。要知道,结婚对于一对新人来说那是一辈子的大事。从今以后,他们不再形单影只,不再孤影彷徨,因为爱情的结合,他们就成了比翼齐飞的鸳鸯。
虽然他们没有收到满园的玫瑰,但是他们走过的路却铺满了同事和同学们美好的祝福;虽然他们的婚车不是劳斯莱斯,只是普通的自行车,但自行车上的爱情远比劳斯莱斯车里的爱情还要稳固和浪漫。
没有婚纱照,更没有灯红和酒绿,他们的爱情就是一坛老酒,经历了岁月的发酵,时光的洗礼,散发出的都是醉人的馨香。
袁隆平的一位同事兼好友,还特意在袁隆平单身宿舍的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水中仙独具慧眼择郎君”下联是“油榨鬼时来运转结良缘”。水中仙指的是邓则,而油榨鬼(自由散漫的意思)自然就是袁隆平了。横批是“皆大欢喜”。这副对联人看人笑,邓则和袁隆平结婚后还将这幅对联保留了一段时间。
婚礼过后,因为两个人不在同一单位,袁隆平仍然住在农校,而邓则住在农技站的单身宿舍,他们两个人分多聚少,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牛郎织女的生活。
袁隆平有了邓则这个贤内助后,更是一头扑进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海洋,奋力钻研,忘我拼搏,有首歌唱得很不错: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想要上山打虎,必须有武松一样强悍的武艺,想要探骊得珠,必须有遨游四海的强大水性。
婚后,两个人除了感情好得蜜里调油之外,还有两个不能不提的变化,一是邓则不再管袁隆平叫老师,毕竟他们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二是邓则名字中的则,在四川话中,发音和“贼”是一样的,袁隆平就将“则”字改成了“哲”字。
邓哲,这个哲字中,不仅包含着睿智的成分,更有一种哲学的味道。从此之后,邓则就变成了邓哲。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爱情,你有喷香的味道,你有七彩的颜色,你有火辣的温度。令人无限向往的爱情,你真是个神奇的好东西!
杂交,有方法更得有方向
袁隆平一边吃着难吃的钵子饭,一边研究被权威专家认为是“死胡同”的杂交水稻。邓哲“懂”自己的丈夫可不代表周围的人都理解他。袁隆平要面对一个怎样的环境,那些用流言蜚语,宣布杂交水稻“死刑”的人究竟都有谁?
往事不堪回首,那些不利的环境,嘲讽的压力,又是如何被袁隆平变成了动力?袁隆平那一段艰苦的岁月,告诉我们一个可贵的道理,那就是:成功一定要有个好的心态。
钵子饭很多人都没见过,这是当年安江农校集体食堂的常见主食。首先在一种未经涂釉的素陶饭钵中加上稻米,然后把钵子放到四角状的木大蒸笼去蒸,蒸好以后,将两个饭钵叩在一起,即为钵子饭。
袁隆平和邓哲新婚后的第一顿饭吃的就是这东西。由于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钵子饭里的稻米又黄又小,还干硬粗糙。食堂的大锅菜就更不入流了,不仅缺盐少油,而且寡淡无味。
袁隆平歉意地道:“邓哲,你和我吃的第一顿饭就亏了,你要是去吃运动员的小灶,一定要比这个强上很多倍!”
邓哲一边吃饭,一边认真地说:“要是你培育成了杂交水稻,我们就不用吃这么难咽的稻米了!”
袁隆平在和邓哲结婚前曾经和一位化学女老师有过一段恋情,因为袁隆平的出身不好,那个女老师经不住亲朋好友的劝说,最终放弃了袁隆平。可是这位化学女老师却始终对袁隆平念念不忘,她在袁隆平和邓哲结婚前的一段时间里,还曾给袁隆平写来了三封信,并在信中表达了想重修旧好的意愿。
邓哲和袁隆平结婚后,她也曾拿着化学女老师写的“修好信”问过袁隆平,当时的袁隆平笑着,嗔怪了邓哲几句“小心眼”,没过几天,那些信就都不翼而飞了。若干年后,邓哲开玩笑似的问起那些信的去处,袁隆平很认真地讲,早就被他一把火烧掉了。
爱情的眼里容不下第三者,袁隆平可不是脚踩两只船的男人,邓哲嫁给她,他会一辈子对邓哲好!
吃得菜根,则百事可做。邓哲虽然不做育种工作,但她有读农校的底子。袁隆平和自己的新婚妻子吃过钵子饭后,便开始探讨起“杂交水稻”培育的思路。
优中选优的培育水稻的方法,已经被国内外水稻制种界沿用了多年,虽然也选出了几个表现不错的水稻品种,但只是将水稻的单产从300斤增加到了500斤而已。
经过几十年的优选工作,能够选出的高产水稻品种都已经被选了出来,目前“优选法”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袁隆平觉得“优选”这条路的前景并不十分广阔。
想要使水稻高产,必须走杂交这条路。纵然这是一条充满了荆棘,充满了坎坷,充满了未知困难的路,但袁隆平认定了这条路后,任何困难也就阻拦不住他坚定地走下去的脚步!
邓哲问道:“水稻杂交确实是一条新思路,可是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怎么能得到杂交种子呢?”
袁隆平拿出了一册记录夹,这个本子上,清晰地写着两条水稻杂交育种的思路:第一种方法是人工去雄。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也就是说,每株稻穗上有一百多朵花,每一朵花上,都会同时长出雄蕊和雌蕊。雌蕊的柱头被雄蕊受精后,一朵花结一粒种子,如果未能受精,这朵花便会成为一个空瘪的稻壳。人工去雄,就是人工去除这株稻穗上的雄蕊,然后再让其他稻穗上的雄蕊为这株稻穗上的雌蕊进行授粉和杂交。
这种人工去雄的方法费工费力,可以在实验室中小规模地进行,但是产生的种子有限,不可能在大田中搞大规模的实验,所以这种方法只是一个思路,基本可以对其进行否定。
第二种方法便是找到雄花不育的母稻。雌蕊正常,雄蕊不育,就是这株稻穗上的雄花蕊发生了病变,失去了自花授粉的能力,水稻想要生长,必须要借助周围水稻上的雄花为自己授粉,从而培育出杂交优质稻种。
雄花不育的母稻在自然界中虽存在,但却难于找到,将其培养成杂交水稻的“母稻”,更是困难重重。培养雄花不育的母稻工作在国外也没有先例,故此国际上的某些权威便在理论上断定,此方法没有实用价值。
邓哲对袁隆平的水稻杂交理论很是支持,可是袁隆平的杂交理论正式提出后,立刻在育种界招来了一片质疑之声。
不少反对他的人拿出了一份科学杂志,根据杂志上提供的最新消息称:早在1926年,美国人琼斯就发现了水稻雄花不育的现象,根据他的理论,日本、美国和菲律宾都曾进行过杂交水稻的实验,但却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杂交有优势,袁隆平为了说服反对他的人,便用宋应星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例子:马和驴杂交可生骡,骡不管在负重和抗病方面,都优于马和驴。马和驴杂交可生骡的杂交实验,至今证明都很成功。
可是反对他的人也是振振有词:古人在动物杂交方面也曾经遭到过完败。比如,有人将家鸡与野鸡杂交,培养出一种称作“猥夷鸡”的家伙,这种鸡产下的鸡蛋孵出鸡雏,并没有改变野鸡原有的野性。
还有人用番鸭与麻鸭杂交,培育出的后代与番鸭相比,个头居然要小一半,因此得了一个“半番”的诨号。这些失败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水稻杂交那么多科技先进的国家都没有搞成功,像咱们这样科技还落后的国家就更别想了。故此很多人断定,袁隆平也定然会在这个世界公认的难题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邓哲将听到的“风凉话”、嘲讽的“衰败话”都告诉了袁隆平,袁隆平放下手中英文原版的《遗传学》,说:“外国人失败,不等于我袁隆平就失败,再说不经过实验,便认定某一个结论,那叫盲从,做科学研究,这种情绪要不得,在水稻育种工作中,这种情绪更要不得!”
袁隆平给邓哲讲完道理,接下来又讲他在国内开展杂交水稻研究所面临的有利条件。首先,我国是产稻大国,稻种丰富,可以极大地满足育种的研究之用;其次,我国幅员辽阔,海南岛等地是育种工作者的天然温室;此外,还有战斗在第一线的育种工作者可以联合展开攻关。
袁隆平讲完上面三个有利条件之后说:“我之所以对培育杂交水稻如此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有你的支持!”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位默默奉献的伟大女人。没有邓哲的支持,袁隆平能否搞得成“杂交水稻”这个真的很难说,有句歌词写得特别好——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袁隆平育成了杂交水稻,这里面也可以说有邓哲的一半功劳。
袁隆平不仅有清楚的目标、坚韧的性格,他办事更是有条不紊,充满了条理性。袁隆平要用三系配套的方法使杂交水稻育种工作尽快成功。
何谓三系配套?是指配制一个优良杂交种所需要的特定的三个系,即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只有这三个系配成了套,杂交水稻的制种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如果不是专业的制种人员,看到这个三系法的理论定会云里雾里,不明所云。如果用浅显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复杂的杂交水稻育种工程,可以用优生优育作比喻。
首先,袁隆平要找到具有天然雄性不育系的“母本水稻”,这就是三系配套中的不育系;找到了不育系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找到“父本水稻”,这个“父本水稻”需要本身雌雄蕊正常,还能给“母本水稻”授粉,使它们繁育的后代仍能保持不育系的特征,这就是三系配套的恢复系;最关键的地方在最后,那就是再给“母本水稻”找一个处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父本水稻”,第二个“父本水稻”除了能自繁外,还要有医治“母本水稻”不育系创伤的功能,使它们产生的“杂交稻种”能够恢复生育能力,天然雄性不育系经过“一母二父”的杂交,并成为可在大田种植的稻种。
发现,终于找到了不育株
很多婚姻就是这样,婚前幸福像朵花,可是柴米油盐的婚后生活,却平常得像是一根草。
三年魔咒,七年之痒,这就是婚姻之舟,很难绕过的两个危险暗礁,袁隆平和邓哲的婚后生活为什么历久弥新,感情永驻?难道在那个时候,邓哲就已经看出自己的丈夫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袁隆平下稻田做实验,给他送饭的就是邓哲。袁隆平中暑无法工作,那个抄起放大镜,帮他寻找雄性不育株的人,还是邓哲。邓哲在扮演着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她的名字和贤内助画上了等号。
虽然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但发现雄性不育株,还是费尽了力气和周折……
1964年的6月下旬,骄阳似火,空气酷热,湖南这个季节最为炎热,如果在太阳底下放一只白蜡,相信用不了十分钟,它就会变成一地的蜡油。
袁隆平光着头,赤着脚,裤腿高卷,正手拿放大镜,站在稻田里,一株株地观察着扬花的水稻,仔细寻找着不育株。天然不育株究竟生得什么样子,它的形态有什么特点,这一切的一切,就好像一个谜,都等待着袁隆平亲手解开谜底。
当时还有一个姓潘的学生,也在稻田里帮袁隆平寻找着天然不育株。
袁隆平手里拿着放大镜,沿着田埂,一行行,一株株,一穗穗地找了下去,汗水沿着额头落下,他挥袖擦掉汗水,他的衣服上溅满了泥点,他全然不顾,袁隆平目不转睛地盯着稻田里的稻禾,生怕错过了发现天然不育株的机会。
按照书上提供的理论,天然不育株在普通稻田里的存在概率应该在三万分之一到五万分之一之间,可是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袁隆平也不记得检查了多少稻株,天然不育株还是不肯露出它真正的面目。
袁隆平每天吃罢早饭下田,中午就着水壶里的白开水,吃两个凉馒头。即使中午最热的时候也不能休息。艰苦的环境,外加不合口的饮食,袁隆平犯起了严重的肠胃病。
可是一年水稻开花的时间只有十天左右,一旦错过了这段时间,要想找不育株,那就只有再等明年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袁隆平朝思夜盼的伊人——天然不育株水稻,你究竟在哪里?
袁隆平头顶烈日,身处稻海,手里拿着放大镜,他已经拿出了不找到“伊人”便誓不罢休的劲头。袁隆平嘴唇干裂出血了,他顾不得擦一擦,胃痛了,他就用另一只手压迫止痛。这一天,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袁隆平身子一歪,“扑通”一声昏倒在了稻田里。
邓哲白天在农技站工作,因为实在放心不下丈夫的身体,这天中午的时候,她做好了热乎乎的饭菜,用饭盒盛着,然后骑着自行车给袁隆平送了过来。
邓哲刚刚骑车来到稻田边,就听见小潘发出的急切的呼救声,她急忙放倒自行车,跳下稻田,和小潘一起将昏倒的袁隆平救到了田边的树阴下。
袁隆平一身泥水,双眼紧闭,邓哲呼喊了半天,袁隆平才睁开了眼睛。小潘要用自行车推着袁隆平去看医生,可是袁隆平却连连摇头,说:“时间来不及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想要寻找水稻不育株,只能等到明年这个时候了!”
邓哲看着丈夫拿出了“拼命三郎”的劲儿,大有不找到不育株,誓不罢休的势头,她向农技站的领导请假,随后手拿放大镜,也加入到了寻找不育株的“三人小队”之中。
有人说大海捞针是最难的,可是毕竟针落到了海里,只要将海洋搜查一遍,也必然能找到那根落海之针。但在稻海中寻找天然不育株,却比大海捞针还要难,因为没有人知道天然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而且时间不等人,水稻扬花完毕,想要再找不育株,只有等明年了。
寻找天然不育株,就是一件倒计时的工作,压力简直比山都大。如果袁隆平找不到不育株,肯定会有一些人跳出来,扇阴风、点邪火,不知道又该说什么难听的话了。
一连找了13天,邓哲和小潘先后都有些泄气了,还是袁隆平压得住阵脚,他给两个人打气道:“我有预感,一定能在今年找到不育株!”
当时袁隆平的胃痛得非常厉害,但是他还是忍着病痛继续工作,他没有去看医生,一直找到第16天中午。此时三个人差不多检查完14万株水稻的时候,邓哲只觉得头顶的阳光就好像一支支炙热的火箭,齐射在她身上,稻田里的水汽被晒得上升,成了一片湿漉漉的雾霾,令她五脏六腑说不出来的难受。邓哲在稻田里工作,就好像是在洗免费的“桑拿浴”,她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身子一软,瘫倒在了田埂之上。
在不远处工作的袁隆平,急忙将邓哲扶到了稻田边的树下,然后拿出解暑的十滴水,给邓哲服了下去,过了20多分钟,邓哲才缓缓地苏醒过来。
袁隆平为了抢时间,他让邓哲在树下休息,自己和小潘又到稻田开始寻找不育株去了。邓哲休息了一会儿,她只觉得胸口有一团火在烧,她实在待不住了,便拿起了放大镜又悄悄地下到了另一块稻田中。
下午两点多的时候,邓哲正在观察一个稻穗,她手中的放大镜忽然停了下来。她站直了身子,用急促的语气招呼道:“隆平,你快过来看看!”
袁隆平听到邓哲的招呼,他踩着田里的泥水,急忙跑了过来。
正常水稻开花,花药鲜黄,只要有外力触动,便会有大量的花粉飞出。可是邓哲面前的这株水稻,却是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袁隆平手持五倍的放大镜,首先检查这株“怪稻”的花药,检查的结果发现,这株水稻的花药不开裂,即使经过人力震动,也没有花粉飞出。
袁隆平为了确定它是否为自己要找的不育株,便对这株“怪稻”做了标记,接着采下它的花粉,并用碘化钾对其进行了测验。正常的花粉,遇到碘化钾后,就会呈现蓝色反应。这些花粉毫无变化,说明它们绝非正常的花粉。
袁隆平最后确定,这株“怪稻”就是他们朝思夜盼、望穿双眼、苦心孤诣一定要找到的天然不育株。
从1964年7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与邓哲等人在安江农校周围生产队的稻田里经过艰苦的寻找,一共找到了6株不育株。袁隆平为了精心培育这得来不易的不育株,以及它们的后代,不惜拿出了近一个月的工资——50块钱,买来了20口大钵,然后将这六株“宝贝”栽到了大钵内的培养土之中。
论文,发在《科学通讯》杂志上
中国的国情就是这样,评职称需要论文,大学生考学位需要论文。论文,你真的让人爱又不是,恨又不是。
袁隆平的第一篇论文,究竟上面有什么新奇的内容,使它能在国内最权威的杂志上顺利发表?以至于后来大家都认为这篇论文就好像是播种机,是宣传器,是向杂交水稻进军的号角,是攻向杂交育种碉堡的一颗重型炸弹。袁隆平在这篇论文中,是否勾勒出杂交水稻育种的美好前景?
为了培育杂交水稻不育株,袁隆平需要购买大钵,可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出现了,他缺钱,但他有睿智的头脑,他想出了一个完美的“购制”大钵的办法,遇到困难要克服,这就是袁隆平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才让他在一条充满荆棘的科学探索之路上,稳稳地走了下去!
袁隆平面对天然不育株,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浇水施肥,灭草除虫,并按时记录数据,经过两年的栽培实验,证明不育株的人工杂交结实率竟在80%~90%。经杂交繁育出的水稻种子有一部分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科学的道路上容不下半点虚伪。袁隆平经过反复实验,取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数据。他根据这些数据,写成了一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然后寄给了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杂志。该杂志的主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在这篇论文中,袁隆平揭示了水稻不育株的三种主要表现,即无花粉型、花粉败育型和花粉退化型。这也算历史上首次成功揭露水稻雄性不育之谜的论文。袁隆平还在论文中正式提出了培育杂交水稻必须走三系配套的思路。
论文寄出后的一天,他蹲在大钵旁,不顾蚊虫叮咬,正在挥笔记录着不育株的生长情况。
邓哲轻轻地走到袁隆平的身边,袁隆平合上记录夹,兴奋地说:“你看,咱们的稻苗生长得多好呀!”
邓哲听袁隆平兴高采烈地夸完了稻苗,便告诉了袁隆平另外一个好消息:“我怀孕了!”
袁隆平兴奋地说:“真的吗?!”
邓哲肯定地点点头。袁隆平上前一把抓住了邓哲的手,说:“水稻不育株的第二代繁育成功,我们又有了孩子,这真是双喜临门呀!”
袁隆平借着高兴劲儿,告诉邓哲,自己准备再去买60只大钵,然后他要抓紧时间繁育不育株的杂交第三代。现在全国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解脱出来,党中央又号召全体科研人员要大搞粮食生产,袁隆平真想明天一睁眼,就能见到高产的杂交水稻种子。
但培育杂交水稻种子是一件旷日持久的工作。而且水肥、管理、撒药、除虫等种植水稻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
中国有句古话,饿死爹娘,留下种粮。可见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一颗好的种子,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才能称其为好种子:首先对种植条件要求低,其次便是产量大,最后抵风霜、病虫等的抗逆性要好。如果将好种子的概念引申一下,想要培育成这样的好种子,育种的人,必须要有这三种超人的特质。
袁隆平的身上,很显然就具有这三种特质。他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很低,可是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却很有一套方法。如果一个人用身上的百点热,耀出千分光,就算是成功,那么袁隆平却是用身上的百点热,耀出了万分光。这种光就是照亮育种业,跨越五洲,泽及人类的粮食之光。
当时,袁隆平和邓哲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也就有一百块钱左右,除了日常的花销,大部分工资都被袁隆平拿来买实验器材了。邓哲知道自己生下孩子之后,家庭的开销一定会成倍地增长,可是没有大钵,袁隆平的实验就没法做下去。但60个大钵得需要一百多元钱,邓哲为了支持袁隆平搞育种实验,她咬咬牙,还是将家里仅有的195块钱的存折取了出来,说:“这是咱们全部的家当,你可要省着点花呀!”
袁隆平手里拿着存折,仔细一琢磨,这才觉得有些不妥。原本那些宝贝不育株,在他的心里,就是他最亲的孩子。为它们付出,为它们花钱,他不仅不会皱眉头,而且还觉得理所当然。
可是邓哲怀的可是自己的亲生骨肉,总不能为了水稻这个孩子,而冷落了亲生的骨肉吧?如果那样的话,他这个父亲就当得太不够格了!
袁隆平将存折又交到了邓哲的手中,他笑着说:“我倒有个方法,能弄来免费的大钵,存折你还是先收起来吧!”
袁隆平需要的大钵只是装土种稻,根本不用考虑“形状”和“皮毛”的好坏,只要钵体没有裂纹,不漏水就可以。于是,袁隆平领着几个学生,推着手推车,直奔安江农校旁的钵窑而去。袁隆平和钵窑的老板一说目的,那个钵窑的老板用手往钵窑后一指:“袁老师,您培育稻种,对老百姓来说可是大好事,那边有一堆废钵,你就随便挑吧!”
女作家三毛曾经这样写道:等我长大了,我要做个拾破烂的……人们常常不知不觉地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废弃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
变废为宝,那需要聪明,化腐朽为神奇,却需要智慧。
袁隆平领着学生们,挑了60个缺口漏釉、形状不匀的废钵,将其推到了自己的试验场。他这次一分钱没花,便为自己的“孩子”——第三代不育株水稻解决了“安乐窝”。毕竟他这个“父亲”目前太清贫,袁隆平暗暗发誓,等将来有了经费,一定要为它们买来最好的大钵,补偿对它们所有的亏欠。
1966年五一劳动节前的几天,一张30多块钱的稿费单翩翩寄至安江农校。拿着这张稿费单子,他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这张稿费单子发自科学出版社,他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已经变成铅字,印发在了这一年《科学通报》第17卷4期的杂志上。因为这篇文章内容独特,观点清晰,论据明确,随后又被转登在了英文版的《科学通报》上,袁隆平前后一共收到了大约50元稿费。
袁隆平的工资当时是73元,50元的稿费在当时也算是一笔“巨款”,可这笔钱和袁隆平付出的辛苦比起来,简直就是将绿豆丢进了西瓜园,一点都没有可比性,但这毕竟是袁隆平第一次得到稿费,面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权威杂志的肯定,袁隆平心里真是比吃了枣花蜜都甜。
在当时,中国科学院有两份期刊,一份是《中国科学》,另一份就是《科学通报》,《科学通报》是上下半月刊,同时用中、英、法、德和俄语一起出版。当时很多在中国科学院供职的研究人员在《科学通报》上发稿都很困难,袁隆平以一个偏僻山区的农校教员的身份却在上面占了一席之地,他这篇论文的价值和分量,便可想而知了。
成熟的谷子低头,昂着首的一定是萆草。袁隆平的论文发表后,他没有声张,毕竟“杂交水稻”的实验才刚刚起步,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年的五一节,邓哲生下了一个英俊聪明的小男孩。袁隆平给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起名五一——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名字除了有纪念意义外,还有不忘劳动的意思,这朴素的名字,确实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