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个书生,他爹是那种白衣飘飘的乱世谋臣,跟着将军三言两语,就打下了山东。
书生就生长在山东,脾气却一点都不像他爹。
他爹常说,人呐,该隐忍还是要隐忍,该腹黑还是要腹黑,等时机到了弄死他个龟孙。
书生就不这么想,书生刚正,严肃,说不行,真碰上作奸犯科的,我上来就要把他弄死。
他爹:……
他爹说:你这样何苦呢?
书生说,你晚弄死他一天,就多一天有人受苦。
他爹就叹气,摇头,说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大仁大勇的儿子呢,我看我家的血脉是保不住了。
话虽然这么说,爹对书生还是基本满意的,毕竟书生学富五车,又刚正不阿,古典小说里的男主都是这种人。
那年爹死了,叫来书生,说我没啥别的要求,你就以后悠着点,行吧?
书生噼里啪啦流着泪,说爹啊,不行。
爹笑骂一顿,走了。
好了,以上这些都是根据父子俩的做事风格瞎编的,下边请观赏历史上书生的表演。
守孝三年,书生开始当官。
几经起落,书生来到了北方边远地区。
那地方胡汉交杂,贼不好处理,书生到任之后不管这么多,谁犯事就办谁。
还办得贼狠。
三年以后,作奸犯科,凶恶匪徒纷纷拉着自己的兄弟溜了溜了。
书生望着天,笑,说老爹,你看我干的不错吧。
这会儿书生才二十七八,正是志得意满,觉得天下无不成之事的年纪。
后来书生赶走了恶人,又兴办教育,一时间风生水起,朝廷十分欣赏,就把他调到了外地。
书生到了什么地方,就把脸一板,死命办那些搞事的权贵地主。
然后,然后就被人给搞了。
权贵们不自己告书生,毕竟书生有家世有才名,他们鼓动蛮人去告,说书生执法严峻,这就是损害了民族感情啊。
书生遂罢官。
书生:……
那几年书生比较低落,喝点小酒,周游天下,得了空就随便写写书。
直到天下又有乱事,朝廷才启用了他。
那是一波叛乱,朝廷本来准备让书生处理一下边陲的后勤军务,叛乱一来就顺便让书生直接领兵杀敌了。
我:???
反正我是不太懂朝廷的思路。
但是!算了也别但是了,兄弟们是知道的,这种历史上的书生从来都开挂的。
领兵打仗,说上就上,还偏偏打得赢。
这书生怎么也得高升了,书生几经沉浮,从兵荒马乱里杀出来,再一次回到京城。
京城不比外地,权贵更多,恶事也就更多。
有时候书生会望着天,想他的父亲,他想父亲说得对啊,自己如果不忍一忍,恐怕会有大祸。
然而书生还是忍不了了。
或许是有他浪迹天涯时认识的朋友,进京找他喝酒,一吐胸中的苦闷。
朋友说,你知道丘念这个人吗?
书生:听说过,好像跟王爷关系不清不楚。
朋友说,还不清不楚,就是王爷的男宠,最近朝廷要选官,这小子软磨硬泡,让王爷把这差事给他求来了。
从此,给他钱多的当大官,给钱少的就罢官,就在王爷给他买的宅子里交易,这谁敢查啊?
书生拍案而起,怒道:我查!
一把年纪了,书生还是憋不住,如果他爹在天有灵,此时或许欣慰,或许叹息。
那年,书生在丘念往返大宅和自己家里的路上埋伏,一举抓获了此人。
奈何王爷跑到太后面前汪汪的哭,这事朝廷就不打算追究了。
书生长叹口气,说不该是这个道理。
于是手起刀落,在放人的命令抵达之前,把丘念给斩了。
京城哗然,书生名动天下。
只是这离书生的结局,亦不远矣。
那年又有叛军坐大,满朝无人敢去对谈,王爷就在这个时候举荐了书生。
书生只有去。
他不去,他就不是这个黑白分明的书生。他刚离开京城,王爷就给叛军送了信。
大意是,我们就是要弄死你,没得商量。
这还谈个屁,叛军围住了书生,刀枪剑戟,都闪着森森寒芒。
他们说,狗官,你就要死了。
书生面不改色,甚至还破口大骂,说你们助纣为虐枉顾苍生,有多少人会因你们而死,有多少血又要白流,打完这场仗,什么都不会改变,什么都不会变好。
奈何人们只想从一个乱世,向另一个乱世里逃。
他们听不懂书生的话,他们想,这个狗官好像跟其他的狗官不太一样。
但他又不能给我们钱。
于是手起,刀落,书生大好的头颅被热血冲上了苍穹。
很多年以后,或许有很多人看不起书生,你我都不是刀下瑟瑟发抖的百姓,在乱世之中,谁不希望遇到的是书生呢?
能早一分出手,就早一分出手,能多救一人就是一人,只可惜那个世道不太平,他为自己心中的道义而死。
若是太平盛世,未必不是另一个包青天。
他的名字其实大家应该都听过,那年他浪迹天下,写过一本书。
名叫《水经注》。
这个书生是郦道元,许多年后,人们已经忘记了他的热血和道义,也忘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无力,只有他胸中的山水,不休的流淌了千年。
cr. 房昊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