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723年—1738年:果毅亲王允礼,初封郡王,1728年进亲王,谥号毅;
(二)1738年—1765年:果恭郡王弘曕,允礼养子,初封亲王,1763年降贝勒,1765年进郡王,谥号恭;
(三)1765年—1789年:果简郡王永瑹,弘曕第一子,谥号简;
(四)1790年—1791年:贝勒绵从, 永瑹一子,降爵为贝勒;
(五)1791年—1806年:已革贝勒绵律,永瑹养子,1806年革爵
(六)1806年—1833年:贝子绵㣚,弘曕孙,永璨三子,降爵为贝子;
(七)1833年—1881年:贝子衔奉恩镇国恪慎公奕湘,绵从养子,降爵为奉恩镇国公,1872年加贝子衔,谥号恪慎;
(八)1881年—1907年:奉恩辅国公载卓,奕湘三子,降爵为奉恩辅国公;
(九)1907年—1918年:奉恩辅国公溥阎,载卓一子;
(十)1919年—?:奉恩辅国公毓铤,溥阎养子。 [4]
弘曕园寝编辑 播报
弘曕去世后安葬在河北易县梁各庄镇岭东村,称多罗果恭郡王园寝。多罗果恭郡王园寝内葬有弘曕及其子嗣。旧址原为岭东小学校使用, “这里在民国初年还有许多粗壮的松柏树。宫门三间,地势较高,周围是红色宫墙和宫门相接。进宫门有享殿三间,东西有角门,进内有月台,月台上共有宝顶五座。除居中的多罗果恭郡王弘曕和嫡福晋合葬墓外,其余四座为其子、孙、曾孙、玄孙之墓。”
园寝围墙保存较好,大门和东西厢房尚存,其余各部建筑虽已坍塌,但遗址仍清晰可辨。园寝最前面是一座一孔石桥,再北是墓碑一统,碑的顶部是四蛟龙,碑额无文字。碑身阳面四边刻五爪云龙,碑文满汉合壁,左侧为汉字,右侧为满文。碑座为龙首龟,水盘四角分别雕刻鱼、鳖、虾、蟹的图案。原有碑亭,已经被毁,碑亭的十二个柱础清晰可见。据当地村民讲碑亭是*****时期被拆毁的。由此向北地势逐级升高,东西厢房各三间,有前廊,卷棚硬山顶,覆以布筒瓦,仅存屋顶及三面山墙。再往北是一高月台,正中为10级踏跺。月台之上正中有大门一座,由保存的遗迹看出原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绿琉璃瓦顶,有三个门,现仅存屋顶。门前左右有石狮子一对,左侧为雌性,右侧为雄性,均安置在雕刻精美的石须弥座上。大门两侧左右各有两个随墙角门,门扇遗失,顶部有断裂痕迹,可看出为绿琉璃瓦顶。进入前院,迎面是享堂一座,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绿琉璃瓦,仅存左右及后山墙。前有月台,月台前有一块丹陛石,石头上侧大部分刻有云纹,下侧左面雕刻仙鹤一只,右侧雕刻梅花鹿一只。享殿后为“弓”字型两翼向南凸的月台,月台和享殿距离2.30米,月台保存有石质水流嘴二个。享堂后原有一个中门,两边的角门各通往一个小院子,每个小院子内各有一个宝顶。院子及角门已破坏,东院的宝顶已经无存,西院的宝顶仍在。西院的宝顶外观为圆形,下肩是用砖砌的须弥座,上肩为夯土。很明显宝顶已经被人盗掘,洞口敞开。正北方向中间一座宝顶最大为弘瞻和他的嫡福晋合葬墓,被人盗掘现只存方形墓坑。整个墓室全部用砖砌成,坑内混有杂草、夯土、废弃的石条等。东西两侧四座宝顶埋葬的是弘曕的后人,分别是:永瑹(其子)、绵从(其孙)、奕湘(其曾孙)、载卓(其玄孙)。地宫内原有五口棺木。墓有被盗的痕迹,盗贼是从北侧挖进地宫的。东侧宝顶顶部已经破坏,仅保存了下肩的圆形石须弥座。石须弥座的雕刻十分精美有二龙戏珠图案、仰覆莲图案、阴阳鱼图案。此宝顶的也被人盗掘,地宫的四壁用砖砌成,顶部为长条石。地宫南侧正中开一门,门扇遗失。门管扇为石制,可见门轴孔。门口两面的门跺雕刻对联一副,所见的东侧的上联是“艺林塾慰润”,西侧的下联是“仙灵一点藏”。西侧宝顶已无存,圆形石须弥座被毁断成数段,散落在周围。地宫盗口敞开,地宫四壁也是用砖成砌。地宫顶部可见一根东西向的六棱石梁,有断裂的痕迹,表面雕刻有精美的莲花图案。宫墙内有茂密的柏树,宫墙外有一圈松树,有松柏树有十几棵。园寝原有石拱桥一座,下马桩二根,可看到遗迹。园寝的围墙,上身糙砖灰砌,提刷红浆,下肩为小丝缝砌法,除有几处围墙断裂,大部分保存了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