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种神奇的现象会发生在两个可能永远毫无关联的人之间
这种联系可以无视空间变化,而且不需要媒介
犹如一个无需承诺的契约,年少时我们严肃的玩笑
想要用语言完美描述这种现象也许有些难度
人们叫它“契合”,音乐家称其“共鸣”“通感”,作家谓之“知己”“互通”
但,我从来不会想这么多——给自己留一些神秘感,就像薄雾天的夜晚,虚幻而缥缈
如果真的需要下个定义,我想可以是……
“回响”
比如,两个似乎毫无关联的少年之间
前者为心理上的体现,后者是年龄上的表现
前者爱好尚且不知,后者爱好仍旧为迷
他们本互相不识,直至一个个看不见、摸不着,而真实存在的音符,使后者认识了前者
他可以随着他的心情而更变心情,可以通过“音乐”这一载体体会到回响
旋律从未听闻而莫名打动人心,有的亲切欢快,有的活泼俏皮
也让后者开始了对自己的思考,这个似乎悲观主义的少年破天荒般认为“好听”是绝对的词,没有余地
他无法再找到比绝对意义上的“好听”更贴切的词语了
也莫名自私地变得不讲道理:我觉得你必须会喜欢他,但我不会告诉你任何关于他
振振有词:这是你的运气不好啦,绝对不能怪在我身上啊,你说对不对?反正我觉得没有错……
前者对这一切毫不知情,而后者仍甘之如饴,尽管有时也会特别过分地想得到前者的回复
年少的少年也不是完全沉溺于自己的遐想不愿挣扎,他也想要小小地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
不需要他知道,自己能够信服自己就好
可是他会什么呢?
可是,他没有他那样的音乐天赋,不能创曲或弹奏纪念他的完美般优秀
而且,他也不能够进行描绘作画,将想象中他的形象暂时而永久地留下
难道,只能成为一个空想欣赏者,除了雅俗共赏般给出无毫内涵的评价?
不
于是他开始了尝试,用平淡无华的语言描述脑海中的幻想
过程并不枯燥,因为他可以听到他内心跳动的声音,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来自于他的回响
结果无人问津,因为这种写法在当下和以后不能吸引很多人,不需要加上似乎,年少者确定
一张无形的半透膜,宛若前者的音乐般细腻,过滤了许多可以过滤的,能在这里的,都如纯水一般纯净
也许是欣赏他的音乐,他的心境更会得到变化,随着回响而升华
在这个世界,他的音乐和他的作品,给他心底留下了一抹透明的粉红色幻想
字里,行间,既氤氲着对前者的一种精神依托,也蕴藏着保持后者对本心的自我救赎
对于他们,其实也不必有一个准确的姓名,就像那种联通了他们的神奇现象,大可以我们自己去定义
但若有需要,我们也有对自己称谓的准备——
前者,你们可以谓之灰澈
后者,你们可以叫他半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