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一,报表的整理;
当我们面对一张报表,是否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是啊,作为生产现场,其数据量往往很大。由于是流水帐式的记录,显得有些杂乱。所以,首先应该对报表进行整理。需要整理的内容如下——
1)格式处理。报表为考虑输入的方便,在格式上往往会进行单元格合并等操作。而在报表的时候,单元格是不允许合并的。所以,先要将所有合并的单元格作拆分处理。在拆分的时候,要注意一个细节:拆分后,要及时将变空白的地方重新复制填满。否则作信息对应时会出现不应有的偏差。
要将所有的名称栏调整到同一水平上。
要消去空的列,以及虽然有内容,但不需要作分析的列,以减少后续的处理时间。
2)所有公式栏的确认。可以建立下拉列表,看是否有显示“DIV/0!”的信息。如果有,则说明公式存在问题,可以将其全部筛选出来一一纠正。
3)异常值的处理。异常值可能源自以下原因:一是输入错误,如输入时多输了一个0,等等。在批量的输入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未将这一错误识别出来,则会极大地影响最后分析的结果。识别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将对应的公式计算结果,用EXCEL的图表“曲线图”表现出来,其中特别高或特别低的值,可是突然波动的值,就需要提出来作确认,必要时与原始报表作核对。
还有一种异常值,就是生产中的异常。一是异常发生所对应的的数据。这部分不应该放到正常的报表中作分析,这部分值可以查看报表中的备注栏,一般都会作备注。二是作业时间特别短或批量特别少的,这部分数据本身的误差比普通的数值要大;三是虽然不是异常发生,但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波动性影响因素,如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调试品等等。这部分如果与正常品放在一起分析,可能会对被分析对象作出不客观的评价。四是虽然未发现异常,但明显偏大或偏小的值,就是所谓的极端值。这部分值最好也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