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云: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盲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真的视富贵如浮云的气度,就没有必要非去洞里修心养性。那些并不酷爱山水的人,却总爱附庸风雅。饮酒作赋,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
潜移默化之下,人们的思维都已经形成定势,只要一听到淡泊名利修身养性,那你脑海里马上就会闪现出终南山道士那鹤发童颜静心打坐的模样。
这个社会确实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厌倦了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想到一个有山有水的清静之所,找一份宁静生活。与世无争,朝饮清露,暮栖山洞。荣辱不惊,闲着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可是临到最后,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的承受修炼的这份清苦?一个个沦落为披着道袍,坑蒙拐骗的道貌岸然伪君子。
当然终南山上也不乏真正的隐士。他们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困了就闭目养神。闲时扫扫庭院,忙时种种桑麻。他们的物质世界是或许是极度的匮乏,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很富足。
大千世界气象万千,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人格,有其人生观,世界观,不可强求。在这里我们不评价谁对谁错。一个人,既然一无所有了,自然可以视富贵如浮云。因为富贵之于他,正如天上的浮云。纵使美轮美奂,你未必能抓得住。反正无论如何都抓不住,那干脆就不抓。但是不是只有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才有资格说视富贵如浮云?我看未必!
人的财富是怎么来的?不可能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从地里涌出了。那是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真可谓是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既然来的辛苦,自然舍不得乱花,更何况还要用其做资本去追求更多的利益。所以在之前的文学故事里,财主都是很吝啬的。其实,吝啬有节俭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不同的人,立场不一样,有不同的解读罢了。
正因为财富来之不易,所以人们会本能的把它牢牢守住,这无可厚非。难能可贵的是有那么一部分掌握的财富的人,能够视富贵如浮云,不做守财奴,而是尽其所能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比如邵逸夫先生。因为他们懂得:两只空拳握古今,握住了也要放手。因为他们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金钱,而在于与可以帮助多少人。是啊,纵有存粮万担,也不过一日三餐;纵有豪宅百间,也不过睡六尺之床。就算衣服多得穿不过来,终究不过是一身皮囊。只有懂得这些,才真正可以说视富贵如浮云。
这两种人,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一个是隐士,视富贵如浮云,虽然品格高尚,无欲无求,但也只是自我陶醉,自我提升,帮不了别人;而一个富贵之人,能够舍得将自己辛勤创造的财富,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或使人们有机会求知,或使人有机会求医。请问这两种人,哪种更具有正能量?哪一种人对社会进步的帮助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