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的,要再添加使之更富庶;没有的,就连已有的也要给他夺过来。”
1.“温格教授,你不是要给我们讲经济学吗?怎么念起圣经来了?”一个戴着大号近视眼镜的学生问道。
“哈哈,这位同学果然博闻广记。没错,这句话出自《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不过这句话的使用范畴早已远远超出了宗教领域,由这句话引申出的马太效应你们知道吗?”
“是那个由于资源、能力、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导致财富两极分化,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效应吧。”说话的是一个上课时永远懒洋洋、一副睡不醒的样子的家伙,顺便说一句,他是班长。
“完全正确。”温格的眼里流露出抑制不住的欣赏,“这就是我要讲的,现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这种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就连原本还算干净的论剑武林也受到波及。那些暴发户们,仗着财大气粗,肆意挥舞手中的支票,抢夺他人的宝物,而平民阶层的生存则愈发艰难,终日辛劳只求温饱,挣扎在死亡线上。长此以往,必成星火燎原之势,大祸不远矣。所以,我们······”
“我们要精打细算,绝不跟风助长。”
“以平民身份为荣,与他们同甘苦,共命运,年年卖法宝。”
“卖价是4000万零1英镑,不是4000万英镑。”
“哈哈哈······”
课堂上响起肆无忌惮的笑声,而被嘲笑的人站在讲台上。
学生们敢如此大胆,自然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知道,教授绝不会怪罪他们。
在不列颠武林界,温格的好脾气是出了名的。他从不向自己的学生发火,哪怕他们犯了再大的错,他也只会笑眯眯地和他谈心。到最后,犯错的人都会受不了他那张如同被程序设定过一般的笑脸,乖乖认错。
温格这样做,并不是什么高明的策略,也绝非笑里藏刀,背后使坏的小人行径。他是真心喜欢这些孩子,在他看来,没有比将一张白纸变成一幅美丽图画更让人兴奋的事了,哪一个画家会在自己绘画时还有心思动怒呢?
基于这样的理念,所以,温格永远无法理解弗格森。
2.“吹风机”弗格森,他的世界与温格完全是两个极端。
在弗爵爷看来,每一个小孩子都无异于一个恶魔,不谙世事,不懂礼数,不受任何纪律约束,而要让这些烈性的野马驯服,除了用皮鞭之外,别无他法。哪怕在训练时抽死了几个,那也是必要的牺牲。所以面对那些捣蛋的家伙,他的口中吐出的词汇,通常都是要被伟大的百度和谐掉的。自然,有不少人受不了这种近乎于人格侮辱的批评,或自动离去,或因顽固不化被扫地出门。对此,爵爷丝毫不觉得可惜,因为不淘去沙粒,是见不了真金的。他曾这样说过:
“能受得了我的训斥留下的人,都是能忍人所不能忍的人,都是意志极其坚韧顽强、永远打不垮的人。我只需要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人就足够了。”
许多批评家都曾对这种被他们轻蔑地称为“维京海盗训练法”的野蛮方式嗤之以鼻,认为这简直是毁人不倦,还预言他几年内必然崩盘。可是,让所有的新式教育支持者们沮丧的是,时间似乎只证明了“棍棒之下出精英”的正确性。那些远走的少年,最终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而沉沦。选择在谩骂声中锻炼自己的留守者,一个个都成了老特拉福德的传奇、长老,红魔女最坚强的功力来源和后盾。
作为他永恒的敌人,温格经常思考:为什么这么反人性的训练方式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跟他斗了这么多年,赢过也输过,可是为什么几乎每一场溃败或是崩盘都只属于我呢?哪怕在我和枪手最鼎盛时,49场比武不败时,他和他的魔女门徒们也敢站出来说要做我的终结者,而且还真的做到了!
当然,教授是不会得出“我错他对”这样的结论的,他也决不会改变自己的教育手段,否则他就不是温格,而是弗格森了。
现在,他看着台下这些肆意调侃老师的学生,心里却在想着那个老对手。换了是他,恐怕这几个小鬼绝对是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吧。
那样也许真能出精英,可我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