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首诗叫《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意思是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别处的水再难有吸引力。观赏过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花丛信步,我却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一半是因为修身治学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
这是怎样的情思。而写这首诗的就是唐代大诗人元稹。通过这首诗,我们发现元稹是一个多情又痴情的人。这首是元稹离思诗中的第四首,是追悼亡妻韦丛而作。
元稹是一个很聪明的小伙子,“九岁能属文,十五两经擢第,二十四调判入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登第者十八人,稹为第一。”《旧唐书》记载:“稹性锋锐,见事风生。”
后来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下嫁给二十四岁的诗人元稹。其实,这是一桩政治联姻。当时24岁的元稹科举落榜,但韦夏卿很欣赏他的才华,相信他绝非池中之物,前途无量,于是坚决将他的小女儿许配给元稹。
当然,元稹攀上高枝后,自然如鱼得水,再加上自己的才华。所以,很快就上位了。虽然元稹和韦丛婚姻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但二人婚后恩爱百般,两情甚笃,感情非常好。韦丛聪慧贤淑,不好富贵,不慕虚荣,任劳任怨。
而且韦丛婚后七年间为他生了五子一女,因而得了严重的病痛。结果韦丛27岁就离世了,于是悲痛欲绝的元稹饱蘸感情的浓墨,提笔成篇,写下了这首诗。
这些诗感动了天下的无数情种,赚取了众多有情人的眼泪,深感元稹对亡妻的一片深情,一辈子都无法忘怀早逝的妻子。
同时,“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我们至今依然在用。影响后世一千多年。
2
陆游和他的结发妻子,也就是他的表妹唐婉,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宋高宗绍兴十四年,24岁的陆游和唐婉结为伴侣。婚后二人的感情恩爱融洽、相敬如宾。但他们二人的感情让陆游的母亲很不满,她以陆游整日沉迷于儿女私情、不专心学习考科举为由,逼陆游休妻。最后“母命难违”的陆游只得依从,一对有情人被迫分离。最终难成眷属。
后来唐婉被迫嫁于本郡赵士诚为妻,陆游也尊母命另娶他人,但一对情人始终无法释怀。
十年后,陆游沈家花园偶遇了唐婉夫妇。“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陆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壁间”。
唐婉命仆人送酒给陆游,赵士诚也令人致侯。今时今地,陆游感慨万千,在沈园的粉墙上挥笔写下了一首词,这就是被称为千古绝唱的“钗头凤”。
后来唐氏亦奉和一首,从此郁郁寡欢,不久便抱恨而死。陆游自此更加重了心灵的创伤,悲悼之情始终郁积于怀,五十余年间,陆续写了多首悼亡诗,陆游是用一生的时间写下了这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
其实,陆游一生写了很多诗,有很多都是写给唐婉的,可见他对唐婉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二人虽然有情人难成眷属,分开,但分开后依然互相深爱着。
3
宋朝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词叫,“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思是不再赘述,基本看得懂,这首词其实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我们这位大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身官家,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与文豪苏轼关系不浅,母亲王氏,也出身名门,知书能文。所以,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表现出不凡的文采,书中说她“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18岁那一年,李清照认识了大自己三岁的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是吏部侍郎,而赵明诚也才华横溢,所以,两人相识,相互吸引起来。
两人喜结连理后,从李清照的词中可以感受到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一起研究诗词文章和收集金石,在赵明诚编撰《金石录》时,李清照给予全力支持。
不过后来赵明诚外出做官,李清照开始了独居生活,思念夫君的李清照以酒消愁,写出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不得不随夫逃往南方。到南方后,赵明诚被朝廷封为湖州太守,可惜还未上任便一病不起,不久使去世,当时李清照四十六岁。赵明诚死后,悲痛万分的李清照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在一个秋日的凄凉傍晚中,李清照对着萧瑟的秋风独饮欲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声声慢》。
这是怎样的凄美爱情故事。
4
开头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求不得谁呢,杨玉环,这位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贵妇是唐明皇的挚爱,六宫粉黛无颜色。全诗以君王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层层递进,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待儿扶起娇无力。一直写到安史之乱,三军不发无奈何,三军为什么不发,因为大家把安史之乱的原因都怪罪给,杨贵妃的父亲杨国忠的身上。
大家要在逃难的途中杀了这个祸国殃民的宰相,才好安心上路,可死杀了杨国忠,那杨贵妃怎么办。贵为皇亲国戚,在这个时候其实也是一点面子 都不给,一点办法都没有。军人因为害怕报复,于是乎又威胁唐明皇,赐死杨贵妃宛转蛾眉马前死,还是花蕊夫人说的好啊,君王城上数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人是男儿。男人把国家玩丢了拿女人做替罪羊。可悲不可悲。后来唐玄宗回到长安,当了太上皇,对杨玉环是念念不忘,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白居易又用自己的想象力活脱脱的写出了一个女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长的也是肤白貌美。也可以理解为玉环再现,或者是唐玄宗思之如狂,出现了幻觉。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最后是这首诗的高潮,也是千古名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
上虞县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银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也要前往越州念书的鄞县(今宁波)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前往越州。
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
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