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文学作品,其中《范进中举》更是被选入了教材,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辛辣深刻,把古代科举制度下的人性丑恶表达的淋漓尽致,也表达了作者不愿意同流合污的观点。
这部小说很多人都看过,今天就忽略掉,单说一说作者吴敬梓坎坷的一生吧!
吴敬梓,清代人,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人士,出身官宦家庭。曾祖父时期就在顺治一朝当官,祖辈弟兄几个都是进士出身,也算是门第高贵了。
官宦家族人员众多,所以关系也比较复杂。古代人讲究长子长孙继承家族产业,而吴敬梓的伯父无子,于是他过继吴敬梓为继子。这在吴敬梓家族别的成员看来,就是天大的好事,于是各种嫉妒恨就此纷涌而来,这就注定了吴敬梓的日子不那么轻松。

官宦人家对于孩子有更多的期望,吴敬梓小时候就开始读五经四书,八股文章,而且他聪明伶俐,书读得还不错。
可是八股文比较枯燥,吴敬梓并不喜欢,他更喜欢的是诗词歌赋,只是因为求取功名需要读一些他不喜欢的文章,所以他不得不读下去。
吴敬梓十三岁那年,母亲病故,家族矛盾更加尖锐。吴敬梓一度郁郁寡欢,他不想和那些他不喜欢的人打交道,于是一个人闷在家里读各种自己喜欢的闲书,这给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人结婚早,吴敬梓十七岁就结婚了,妻子当然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
吴敬梓不到十八岁就考上了秀才,大家都以为他会像祖辈一样能够很快出世,却没想到后面的事情不那么一帆风顺。
吴敬梓不喜欢求取功名的那些经书八股文章,在他嗣父以及亲生父母去世后,他更加不去读那些书籍,于是后来落榜也就在所难免了。

求取功名的失败让吴敬梓对官场丧失了耐心,他因为有足够多的财产,便也不以为意,任性地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他每每呼朋唤友,饮酒作乐,花钱从来不计算,而且还爱施舍,又没有理财能力,几万两白银的巨额财产几年之间就被他败光了。
吴敬梓的做法成了当时族人眼中的另类,所以当他花光了银子开始变卖祖上传下来的家业时,遭到了族人的攻击,最后闹得断绝了关系。而吴敬梓成了人们口中的败家子,都很看不起他。
吴敬梓变卖完家产,带着妻子来到了南京居住。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无意于功名,除了写作,便是呼朋唤友,饮酒作乐,完全不为以后的生活考虑,终于把变卖家产换来的钱也花光了。
吴敬梓的妻子经过这些年的变化,也知道规劝不了丈夫,只好无奈地随他,可是终归还是郁郁在心,忧愤而死。

吴敬梓晚年穷困潦倒,甚至吃饭都成了问题,诗文又不值钱,靠着朋友接济才不至于饿死,但也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
虽然吴敬梓终于写出了《儒林外史》这部巨作,但是那个时代不像现在一样,写出来好文就有人欣赏,所以还是改变不了他困顿的局面。
吴敬梓虽然不喜欢科举进取,但对于自己付出半生心血的作品充满了期待,他希望书能够出版,但是自己已经穷困潦倒,出不起书,而出版商也没有人来为他出版。
吴敬梓54岁那年遇到了一个老朋友,他们一起畅饮长谈,回到家后酒力发作,痰气上涌,来不及救治,就此一命呜呼,陪在他身边的只有年幼的儿子。
而费尽他心血的作品《儒林外史》直到他死后五十多年才得以出版,但是他已经看不见了。

纵观吴敬梓的一生,从少年时代的大富大贵到晚年的穷困潦倒让人唏嘘不已。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如果他不是出身就那么富贵,也许他会收敛很多,至少不会那么挥霍无度,以至于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就把那许多银子败个干净,连妻子儿子也跟着他受了很多罪。
也或许就是因为生活的大起大落,才让他体会到了更多的人情冷暖,对社会体会得更加透彻,所以才有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对于吴敬梓以及家周围人来说,他的一生应该不是成功的一生,可是对于中国文学来说,这也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这个世界,错与对,得与失从来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
如果可以选择,一生富贵与流芳千古,你会选择哪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