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剩饭,干家务,还要天天听着唠叨,不能回嘴,小米想起他在学校的快活时光,顿时心里一阵委屈。
“我回家是因为想家了,可家让我很压抑”。
小米在学校很自在,宿舍床铺不叠,吃了外卖也不会及时收拾餐盒,但在家里,有着洁癖的妈妈却不会容忍他这样的行为。于是争吵,赌气,刚回来的几天,母子俩像是仇人一般针锋相对。
小米摔门瞪眼睛,表达自己的不满。
母亲气到闭门不出,整天冷着脸。
小米的父亲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躺在沙发上叹气。
低气压在家庭上空盘旋,小米刚刚回来时的欣喜荡然无存。
没有沟通,没有理解,只是用争吵,对骂来解决问题,本该温馨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整日过着陌生人般的生活。
小米回来的时候,也许没有想到他会和父母爆发这样大的冲突,父母也没有想到盼了数月回来想要好好疼爱的孩子,会和自己这样冷漠?
有句话这样说道,“父母之爱子,则为计之深远”。
从学校回来的小米,想要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可以躺在沙发上无所事事,休闲慵懒地度过这一个月。
对于作息规律的父母来说,小米的生活习惯,让他们觉得这个孩子在荒废时光,在虚度时间。
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他们不禁担忧小米的未来。
想逼迫小米走到他们以为的正确道路上来。
小米在学校经过了期末考试的痛苦,经过了各类竞赛的压榨,也获得了一些可以骄傲的结果。于是在假期,他想放松一下自己,为下一学期更好地投入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心态。
只是他的这些想法,父母不知道。
他们只看到一个睡到中午才起,整天打游戏,也不出门,也不交际的“小废物”。
他们开始争吵冲突。
后来,在父亲的调解下,小米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也向父母说明了自己的情况,开始配合着父母的习惯,逐渐让自己的假期也变得充实起来。
想过一个温馨和气的假期,就要记得和父母多沟通,让他们理解你,也理解他们不会表达的爱意。
同样面临着和父母矛盾的还有小楠。
作为多子女家庭中的老大,小楠从小就承担了比弟弟妹妹更多的责任,即使是假期,她也奔波在兼职挣钱的路上。
除此之外,因为弟弟妹妹还小,爸爸妈妈做生意顾不了家,小楠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做饭刷碗,扫地拖地,假期忙碌且疲惫。
矛盾爆发是因为一件小事。
因为下午去了城市的另一边兼职,小楠回来的有点晚,家里的弟弟妹妹饿到打电话向父母哭诉。
母亲回来时微微抱怨了一番,可是对于尽力扮演一个懂事负责任姐姐的小楠来说,即使是轻微的不满,听在她的耳里,也是锋利的指责。
“我放假是专门为了给他们做饭的吗?”
“你是姐姐,就不能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吗?”
多么委屈,多么扎心。
因为懂事,所以受尽指责。
在冷战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小楠的妈妈推开了她的门。
只是一个轻轻的拥抱,小楠的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掉。
有时候,家人之间不需要解释,有时互相理解与陪伴,胜过一切宣之于口的空泛。
小楠懂事,也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的懂事,不能就理所当然地要求她去付出。
妈妈懂得女儿的心酸,于是一个充满理解与安慰的拥抱,化解压抑在心头的憋闷情绪。
我们离家千里去求学,我们无一日不渴望回到生长的地方,日复一日在校园里倾诉着乡愁。
考完最后一门,冲进大脑的必然是回家的喜悦。
可我们在家里,在那个本该是我们温馨休憩的港湾,经历谩骂,经历争吵,甚至在某一个瞬间会想:这究竟是不是我的家?
我们在外面见到了更好的人生,有着自己的方向,于是与原地等候的父母渐行渐远。
不同年龄层价值观的碰撞,让原本舒适的假期,变成言语对抗的战场。
这不是我们回家的初衷。
去跟父母交流吧,多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也让他们知晓你的现状。
不要让矛盾因为冷漠愈演愈烈,也不要让家成为不愿提起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