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解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文化自信,要坚守传统、融通中外,更要面向未来。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放眼未来,只有坚持文化自信,才能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以文化自信去开天辟地,去创造奇迹。
预测理由:
①文化自信源于爱国
不管你是企业句子,白衣天使,还是人民卫士,体育健将。在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在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奋斗中,你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生动的实践,在爱国主义这面大旗上,写下美丽的赤子情怀。是的,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做千里冰川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做茫茫黄沙中的一株绿杉,我愿做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让绿色在生命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我们作为家的成员,要爱这个家,要守护好这个家,要为这个家做出贡献。热爱我们的家,热爱我们的国。
②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
曾几何时,为了民族稳定,国家大业放弃了锦衣玉食的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破,何以家归”的信念携大军毅然北上;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的诱降,高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就义;抗日英雄方振武面对强敌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怒吼;少年时期的***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也许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已被日益安稳的生活所替代,但是,谁说我们不能在国旗冉冉升起时深情凝视?谁说我们不能在国家处于不利时义愤填膺?谁说我们不能在国难当头时奋起出力?谁说我们不能唱响自信自强的爱国之歌!
③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必须放眼世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我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面对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把自己融入时代的长河,掀起阵阵巨浪,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展望未来,中国一定是开放包容的,因为我看到“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际经济合作风生水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全球传播;中国一定是富庶祥和的,因为我看到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时期,乡村振兴不断落实,科教文卫体事业全面发展;中国一定是先进强大的,因为我看到中国量子通信领先全球,“上天”“下海”技艺精湛,我们看到内蒙古草原上,南海海域的军舰上,中国武器、中国军队威震四方;中国一定是和谐美丽的,因为我看到环保税法倒逼重污企业转型升级,河长制使一江清水得以东流,塞罕坝的绿色林场如翡翠青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④中国人底气
堂堂中国人,从来不低头。伟大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立足国际视野始终靠实力说话,这是中国一直坚守的办事原则。这不仅体现着中国人的谦虚,也体现着自信。因为相信自己,才能在别人怀疑的眼光中用实力证明自己,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举国欢腾,这是因为中国人用实力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了中国能够自主研制成功核导弹,同时也打破了西方人说中国不可能在十年之内研制成功的传言。靠实力说话,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法宝,也是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的准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如何向别人展示自身的价值,就需要实力了。他们无不是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持,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辉煌篇章,用实力证明自己在世界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什么时候,靠实力说话,才更具说服力。让世界认识你,肯定你,而那时候,自己才是真正的王者。
【认识提升】
1.主题内涵:文化自主体写作可以联系经典中和衷共济,互利共赢,开放包容,仁者爱人的思想;也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的火爆状况;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的兴起;中国优秀电影如《战狼》《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的高票房和好口碑;中国风的歌曲、中国元素的设计风靡一时的现状。旨在考查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引导考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场景中,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筑牢或者重新构建正确的、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2.理念认识:考察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国家认同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从立德树人层面看,本题考察考生的人文情怀、人文积淀,家国担当、国际认同,引导考生关注时事,勇于担当,做有文化自信的新青年,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思维上看,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理性思考,引导考生深入全面的认识社会时事。
3.意义分析:针对传统文化热,可以分析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如大国的崛起,让我们找到了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浸润国人的灵魂,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精神家园的强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热是因为中国文化中和衷共济,互利共赢的理念,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也可以谈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蓝图时,应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如何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思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要如何通过传统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际认同。亦可以理性分析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化热现象背后的深层问题,如何让传统化热不成为华众取宠、附庸风雅的作秀,而成为国人真正的精神支撑。
4.立论树
1.扬“家国情怀”之帆,渡“命运共同体”之船。
2.大国崛起,撑起了文化自信。
3.传统文化,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4.以文化凝民族魂,以情怀立世界威。
5.展中国魅力,促世界发展。
6.新时代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7.传承文化,更传承精神。
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
9.继承传统文化,提炼文化精髓。
10.新时代,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11.认同传统文化,复兴大国梦想。
12.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构建人生广阔舞台。
13.呼吸传统文化芬芳,汲取人生前进动力。
5.关联主题
文化传承 文化芬芳
继承传统 文化创新
文化认同 使命担当
中国魅力 民族自强
民族精魂 精神家园
【材料积累】
最爱的方块字,星“汉”灿烂已千年
我们的目光似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仓颉在造字,呕心沥血。从莺声燕语到山川鸟木,他细细推敲着世间万物的形态,在自然中寻找美的痕迹,于大千世界中汲取造字的灵感。在那之后,古人终于解下房檐上挂着的绳子,拆开绳子上用来记事的扣结。走出“结绳记事”的时代。
作为象形文字,汉字是俏皮、灵动的,又是端庄、厚重的,是古人生活状态的抽象凝缩。每个汉字都是走过了不可言说的道路后,才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津津有味的向我们诉说着时间里那些汹涌的往事,我们也听得心潮澎湃。
它的身后,是来龙去脉,是娓娓道来;是沧海桑田,是岁月绵延。透过一个个汉字,我们得以跨越千年,目睹过去的万家灯火,揣摩古人的喜怒哀乐。历史长河,浩浩汤汤,吞噬了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等其他古老文明的文字,唯有中国汉字展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经久不衰,熠熠生辉。
北京城南的“爨(cuàn)底下村”依山而建,布局错落有致。老村长介绍名字缘由,说“爨”原意为造,最初是在建这个村子时,主人为其取名“爨底下”,意为躲避严寒,或带避难之意。如今,“爨”字已经陪伴这个村落走过百年风雨,村民拆解“爨”字并编了一个顺口溜:“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于是,每个初次邂逅这个村落的人,都能通过这个汉字,感受到先人朴实又美好的愿望。
我们的汉字里面,有鸟兽鱼虫,有花气袭人,有山河涌动,有斗转星移,有着我们熟知或不知的情节与故事。“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一个“霂”字背后,是丰年的斜风细雨,淅淅沥沥;“于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一个“謇”字背后是屈原的谔谔敢言,不畏犯颜;“澹清净其愔(yīn)嫕(yì)兮, 性沉详而不烦”一个“嫕”字背后是神女的秀外慧中,和善贤淑……
有学者曾在著作中写到:“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随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
然而,进入电脑时代,且不要说生僻字,即使面对生活常用字,人们也时常提笔忘字。如今我们守护汉字,守护的是我们的来路,是祖先的卓越智慧,是每个汉字背后的故事,也是一笔一划、一撇一捺中流淌的血脉。我们最爱的方块字,星“汉”灿烂已千年,面对这份守护责任,我们仍然任重而道远。
我眼中的辉煌中国
当高铁如疾箭般飞驰于高原之上当,当“嫦娥”安静地落于地球背面,当载着“东风”的车辆呼啸而过……我会告诉你,这就是中国。
被称为“基建侠”的中国,拥有它独一无二的温暖。脱贫攻坚,在短短几年之间,一个落后的渔村焕然一新。户户通电,不惜投入巨额,也要给人民带来光明未来。我们的中国,不会遗忘任何一个角落的人们。民生 是他永远的追寻。或许只剩下那三三两两的人,或许长途跋涉千山万水,也抵不住祖国温暖的河流,缓缓流淌进每个人心中,汇成温柔的清泉。我们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之上,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丰富的美食,穿梭省市也在高铁之中易如反掌,出行支付,只需一部手机。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这个归因于谁?是基建的投入,让山区的百姓可以将他们的传统特色传晓祖国各地,是人人平等的意识,让更多人有机会站在同一个逐梦的起跑线上,奔向远方。我们的中国,让我们过上丰富、有趣、便捷的生活,这样多彩的生活方式,怕只有中国可以全员享受。
我们的中国是工业科技堆砌成的中国。很难想象,从连自建火车都没有的小国,到如今拥有多个世界“首次”的科技强国,我们的中国究竟经历怎样的艰难。美国用八年研制出的原子弹,我们、三年。全国人民上下同心,共同打磨祖国的重器,使其初现锋芒,刺痛对手的双眼!港珠澳大桥挑战不可能。步步攻坚,向世人证明我中国之强。“墨子”升空,蛟龙入海。我们的国家早已能上天入地,它早已是全国人民的英雄。我们的中国,是铁铸成的!它有着坚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拥有富裕的人民,没有饥寒交迫,只有人民快乐的迎接新的生活。生活安康,百姓和乐,人民同心协力构建强国,筑起我国科技强国之风。
中华诗词温润心灵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三山五岳巍峨屹立;如五谷丰登,养育万方”,从诗歌的源头《诗经》《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散曲,千百年来,中华诗词以其无限的魅力,超越时空,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那动人的诗句,丰富的情感,人文的光辉,无不温润着人们的心灵。
中华诗词是一架沟通的桥梁,让东西方文化得以对话。自古以来,东西方文化便有着巨大的差别,很难“美美与共”。BBC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强烈的吹捧。他们读杜甫的诗,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历史深处的一种温情、博爱与力量”,这便足亦。杜甫,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年轻人,他仗剑闯天涯,却一再碰壁:科举不顺,仕途不畅,饥寒交迫。但他写出了最真、最美、最有人性、最有同情心和穿透力的诗句。许多天才与杜甫都有着相同的际遇,如米开朗琪罗、巴尔扎克,、梵高……这注定会让今天的年轻人产生共鸣,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伟大的艺术一定是关于人性的,而关于人性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歌不断引发中国人的共鸣,现在,通过BBC这部纪录片,“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和他的诗歌,走向了更辽阔的远方,必将温润着更多人的心灵。
中华诗词能够让我们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应该有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我们便会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自己;当我们精神萎靡不振的时候,我们便会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的诗句来激发自己的意志;当别人感到孤立无援的时候,我们便会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来安抚鼓劲;当我们面临恐惧时,我们便会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来告诫自己;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便会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鼓励自己……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愿中华诗词成为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愿中华诗词温润更多的心灵,为更多的人所接受,喜爱。我们坚信。中华诗词必将焕发恒久魅力和产生巨大的时代价值。
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透过遗迹,历史可以被触碰;透过书本,历史可以被读懂;而透过那些鲜活的人与事,我们能与古人心脉相通,与历史同感共情。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那些精彩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精神时代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的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处可归。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历史长河积淀的精神力量,不单是为了诉说过去,更是为了迎接未来。但我们也看到有人热心于“旧八卦”,追逐秘闻野史,甚至将历史娱乐化;也有人醉心于“小问题”排斥宏大叙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史实是历史的筋骨,史观则是中枢。有正确的历史观,才能形成系统的史论、深刻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发生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信念。
历史文化的滋养,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的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演绎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给予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让理论研究、影视文学、博物展览一道成为历史的讲述者,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精神气质,才能从“书本”走向“心窝”。
最近遇到名为《国家宝藏》的电视节目,激活了很多人的文化热情,其实,相比无言的文物,国家宝藏更埋藏于亿万民众的心底于脚下。以历史的罗盘指引前路,以精神的灯塔凝聚力量,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高分金句
(涉政,我也没有修改的经验,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