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
武举落定。
文举初,底下呈上初试有学子行错印章一事。好在吩咐了人盯着,又有太傅坐镇,理清事由顺利科举。
到底心下了然,如今初登帝位,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烧到了他们头上,自然有人叫得欢、跳脚欢。
又想这般不痛不痒的事倒不像那些人的风格。
果然不过两日小朝会便来了麻烦。
皆因北方学子登榜人数较南方学子差了一倍不止。
汾阳王宗佾(行卷投卷一事被陆崇阻下后,纵然皇帝对北方举子有偏见又如何,为了朝堂稳定,还不是得低着头做人)
汾阳王宗佾(冷笑着对上孟青阳双眸)陛下,臣等看过,却无偏颇,北人南迁多年,皆因漠北人时有骚扰北方安定,又有灾祸不断,即便是南北差距,陛下也不能坐视不管,不如这样,依老臣看,还是即刻先拟定北方各科上榜学子名分...允以名额天恩...正巧京中空出一些职位...
孟青阳汾阳王的意思...是要孤..择“重”取仕?
听得这话,阶下一片静谧,各自考究。
孟青阳诸位久不言...是都同意汾阳王的主意?无异议?
司玄臣认为不妥。
汾阳王宗佾信王殿下...算来,您也是北方大族出身,是否身居西南多年也叫你忘记了北方多艰?若是,老臣不得不提醒你,莫要断了北方学子仕途!
司玄汾阳王这话太重,本王担待不起!本王行伍出身自然了解北方艰险,更明白寒门学子仕途有多艰难,想必..汾阳王更是深有体会...
汾阳王宗佾你...
司玄身为朝廷命官自然要事事以社稷为先,北方学子落后南方学子是不争事实,如今科举还未尘埃落定,怎好因偏颇先定下北方学子名分?这样置天下学子于何地?置朝廷法度于何地?公平又何在?
孟青阳呵,你二人所言皆有道理...不如这样,孤倒是有一事,这儿有一份卷子,也跟今日议程有关,孤瞧着实在拿不到主意,所以没有放置其中,谁能评评理啊?
使了个眼色,示意身边人将誊抄本传阅下去。
不过片刻一时之间,四下躁动起来。
孟青阳此卷,出自三州一学子之手,全卷五千六百三十七字,句句属实,行行泣血!沾的,是这几千人的尸山血骨!
孟青阳试问!你们谁担待得起!
“不是说灾祸已定嘛?”
“怎么会这样?”
“三州是..汾阳王的地界,如何敢这般...”
“动摇国本!骇人听闻啊!...”
陆崇(首先站了出来)老臣游历在外,不巧途径受灾的三州五府,又不巧救了个闹灾险些饿死的姑娘。
陆崇上京告状...身上写了个大大的冤字,臣远见申冤,却被人驱赶。
陆崇北方灾祸,陛下天恩,拨款救灾!更命司农寺卿赈济灾民,可司农寺卿高兴中饱私囊,拿着糟糠米哄人抢食,致使饿殍遍野,更有甚者,割肉烹煮以求苟活!
陆崇所作所为,天人共诛之!
堂下一阵声响,殿外御前侍卫奉命抬了一口大木箱进来,赫然打开,一句骸骨散发着恶臭出现在所有人的眼中。
“肃静!”
孟青阳(目光如刃刮过某些人面上)都瞧见了吧!
孟青阳孤的天恩便是如此笑话!眼下不知道多少人戳着孤的脊梁骨骂呢!
孟青阳即刻,将司农寺卿解除要职,及三州之长皆压入大理寺查办!待审讯结束,再来给朕,给万民一个交代!
汾阳王宗佾(脸黑的深沉)陛下,此事交由微臣处置吧,老臣身为北人,身居要职却不查此事,有负皇恩,只求将功补过。
陆崇陛下,此事由举子沈危披露,沈危之才臣工皆认定三甲之榜,可当探花之列,今日不顾险要敢于披露检举此事,更是忠肝义胆,为人凛然,不如顺水推舟,由沈危担任巡按一职,也做考察实能之用。
孟青阳(目光巡视一圈,瞧着底下欲言又止的人,心中一阵痛快)既如此,准奏,特命沈危为三州巡按,主理赈灾一事,各州府官员协同,如有不从者,力斩!御前司副将韩忠同行护卫。
孟青阳既定:南方学子名分使然,人才辈出,三甲之榜占尽七成。
孟青阳至于北方学子,未免偏颇,各科前五之人便就近在各自州县就职,来日有出色的也可调回京中,如何?
“陛..陛下英明”
“陛下圣明”
“陛下圣裁”
谁人不知,出了京,要想回京述职难如登天!
汾阳王宗佾陛下...英明!
孟青阳如此,三日后定下琼华宴,既贺朝廷收揽天下英才,也为孤的探花郎沈危践行!
殿前公公颇有眼力地上前宣旨,宣布陛下臣工敲定的科举名份,煌煌大殿,燃起了第一把火,灼人心肺,振聋发聩....
“宣:一甲一等宣城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