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参农的情怀
1984年,全县农村开始大力发展人参种植,说是要赶最后一班车。青背乡是山区乡镇,当然要重点发展,农业技术推广站首当其冲地担负起了人参技术指导的任务。12月18日,在吉林市农牧干部学校,接受了半个月的人参栽培技术培训后,现买现卖地深入到了人参生产第一线,指导参农选地、种子处理、搭棚、施肥、打药、移栽等生产活动,和参农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一篇散文和两首小诗,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情形:
参地遐思
几经周折,马福堂的参地批下来了。他高兴地邀我去参地踏查。
参地在离他家不远的山沟里。说是参地,不过是一片荒山,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盛夏的山坡上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蓝的、粉的、紫的、白的……五彩缤纷,晨光下一闪一闪的,仿佛是无数双眼睛射出的喜悦的、忧郁的光。啊!那喜悦的光是从花里射出的,亮亮的,她们为这里即将开垦为参地而喜悦,为自己即将的献身而自豪。忧郁的光是从那些杂草里射出的,暗暗的。它们为自己既开不出好花,结不出好果,又长不出有用的根茎叶而羞惭;为自己生命的即将结束而悲哀。蝴蝶上下翻飞着为我们导游;蜜蜂在花丛间低唱。老马兴致很高,指指点点:这里栽参、那里种药材、栽果树、葡萄……。在他眼里,这里已不是荒山,分明是参场、果园了。我们在草丛里走着唠着。忽然,一群野鸟惊叫着从草丛里飞去了。老马风趣地说:“它们到挺明智,搬家了。”接着还激动地喊:“棒槌鸟来了!”他那已有几束皱纹的脸上漾出了幸福的微笑。走着走着,身边传来了潺潺的流水声。我问:“这是空山水吗?”答:“不!是泉水。”果然,在不远处发现一个不大的泉眼,澄清澄清的,中央象开锅似的翻着细微的水花。他俯身喝个痛快,嘴里不住地说:“好凉,好甜!来,你也喝点,这里没有好茶,就喝这厥尾巴茶吧。”似乎是泉水里有酒,他的话越发多了起来,脸也红红的,指点着说:“我准备在这里盖看参房;在那里盖一栋养鸡场……。”完全陶醉在幻想中了。我附和着说:“这地方蛮不错嘛!”他自豪地说:“敢情,我跑了多少个山沟才选中这个地方。费了多大劲才批下了。现在的政策哪样都好,就是有的部门还卡。”我问:“怎么,你早就想种参?”答:“是呀,去年就选好了这块地。”停了一下接着说:“我家人口多,老少8口,老爷子干不动了,剩下些孩子还在上学,主要劳动力就我一人,去年紧巴紧种了2垧多地,净收入一千多元,按理也算够过了。可是往后孩子大了,还得盖房娶媳妇,这钱哪来?加上我种的多数是些超坡地,明年就得还林,剩下一垧多地只能将就够吃,能就这样将就着过日子吗?现在政策好了让咱们富,国家给贷款,你们还管技术,各方面的支持,再不干能对得起谁呀!有这样好的条件再受穷,以后可怎么跟孩子们说呀!”我心里一热:多好的农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