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贞显皇后】(慈安太后)
【钮祜禄氏】
身份: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皇后
民族:满族(满洲镶黄旗)
位份:贞嫔→贞贵妃→皇后→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
出生日期:1837年8月12日
逝世日期:1881年4月8日
谥号: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
基本介绍:
慈安太后,即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柳州府(今广西柳州市)马平县
晚期政治人物,清文宗奕詝的第二位皇后,赠一等承恩侯晋赠三等承恩公、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
咸丰二年二月,钮祜禄氏经选秀入宫,咸丰帝诏封贞嫔
五月二十五日晋封贞贵妃
六月初八立为皇后,十月十七日行册立礼
咸丰十一年,同治帝载淳继位后,以嫡母身份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
旋即与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人称“东太后”
在此期间,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次年同治帝崩,其侄光绪帝载湉继位,两宫再度训政
累上徽号为: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于钟粹宫,享年四十五岁
葬于普祥峪定东陵
经光绪、宣统两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生平:
显赫家世:
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钮祜禄氏出生在广西柳州府(今广西柳州市)马平县。她出身满洲镶黄旗,其父穆扬阿任广西右江道
钮钴禄氏的八世祖是清初功臣、一等公额亦都
额亦都第三子车尔格为户部尚书
车尔格之子巴喀任护军参领
巴喀第六子永寿为笔帖式
永寿长子遵住为笔帖式
遵住长子策普坦是钮祜禄氏的曾祖父,仕至总兵
总之,钮祜禄氏出身于宏毅公额亦都第三房,虽属支流,但在乾、嘉两朝逐渐回到一等世家的行列
这种名门世家出身,宗室贵戚的身份,应该是钮祜禄氏作为皇后预备人选的重要原因之一
入主中宫:
咸丰二年二月,钮祜禄氏被选秀入宫,四月二十七日进内,咸丰帝奕詝(清文宗)诏封贞嫔
五月二十五日,晋贞贵妃
六月初八日,钮祜禄氏被立为皇后
此时,其嫔妃册封典礼尚未举行,而是在十月十七日行皇后册立之礼
她是清代晋升速度最快的继后,由嫔到皇后仅花了40天,如果从行册立礼来算也仅花了六个月
咸丰十年八月,钮祜禄氏从车驾出狩热河
两宫垂帘: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驾崩
临终前,咸丰帝授予钮祜禄氏“御赏”印章
之后,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之子载淳即位,即同治帝(清穆宗)
九月一日,同治帝尊嫡母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生母叶赫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二十九日,慈安与慈禧回宫,居于钟粹宫
慈安、慈禧联同恭亲王奕䜣等发动“辛酉政变”,诛除了咸丰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
十一月初一日,慈安与慈禧在养心殿开始垂帘听政,时年二十五岁,世人称之为“东太后”
同治元年正月,慈安与慈禧在慈宁宫接受同治帝及王大臣行礼,在乾清宫受贺,此后成为每年的惯例
四月二十五日,同治帝上两宫徽号册宝,正式遵其为:慈安皇太后
同治三年十一月,慈安生母姜佳氏过世
同治八年,内监安德海违制出京,多有不法行为,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其擒拿,慈安果断命丁宝桢就地诛杀安德海
同治十一年十月,同治帝大婚,慈安加上徽号“端裕”二字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十,穆宗病痘,复训政
十二月初五,穆宗崩,德宗入承大统,复听政
光绪二年七月十二日,四十慈庆,加上徽号“昭和庄敬”四字
其徽号累加为: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
中年病崩: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因病崩逝,享年四十五岁
五月十三日,上尊谥曰:孝贞慈安裕庆和敬仪天祚圣显皇后
九月十七日卯时葬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东陵,九月二十二日祔太庙
宣统元年四月,加上尊谥“诚靖”二字,全谥: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主要影响:
辛酉政变:
咸丰十一年的辛酉政变,实质上是一场朝廷内部的权力之争
一方是两宫皇太后和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皇族,另一方则是咸丰帝临终任命的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
这场政变的组织者、策划者和领导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訢,但也绝对不应忽视慈安在其中的作用
她作为名正言顺的原中宫皇后、当时的母后皇太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她是这场政变中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人物。慈禧也清楚此事,故而极力将慈安争取到自己的一边
在《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并非没有政治才华
相对于有才干,又有强烈政治欲望的慈禧,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
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
一些日常的事务,慈安就放手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大权在握、掌控权力方面也是有一套办法的
光绪年间的名臣薛福成在《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对于东宫太后慈安的德行与行事风格,老百姓多有赞同,当时的民间,甚至出现了“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
诛杀安德海,朝野称快
清朝制度:太监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
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依仗慈禧的宠信,胡作非为,肆无忌惮。朝中大臣,甚至连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请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办龙衣,获得许可。但他不知收敛,一路招摇,途经山东境内时,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拿获。丁宝桢迅速将此事上奏朝廷。慈安“立命诛之”,安德海被就地正法。当时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立阿鲁特氏为皇后
同治十一年,十七岁的同治帝要立后成婚。慈安看中了淑静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绮之女阿鲁特氏,而慈禧则看中了年轻俏丽、姿性敏慧的凤秀之女富察氏。两人各执己见,最后决定由同治帝自己决定。结果同治帝采纳了慈安的意见,同意立阿鲁特氏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宫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
咸丰帝册立钮祜禄氏为皇后的诏书中说:
贞贵妃钮祜禄氏,质秉柔嘉,行符律度。自天作合,聿徵文定之祥。应地无疆,斯协顺承之吉。惟克懋修夫内治,允宜正位乎中宫。
咨尔贵妃钮祜禄氏,教秉名门,庆贻勋阀。叶安敦而禔福,应地时行。本淑慎以流徽,伣天祥定。在昔虞廷慎典,肇传妫汭之型。周室延厘,必本河洲之化。既宜家而作则,当正位以称名。兹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同治帝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时说:
钦惟母后皇太后。华阀钟祥。椒涂正位。仪瞻翚翟。肃雍早著于宫庭。化洽雎麟。禔福覃敷于海宇。逮下而宽仁胥被。持躬而勤俭为先。庇国家亿祀之庥。鸿基永固。佐皇考万几之治。燕翼攸诒。凡壸教所昭垂。洵寰区所钦戴。肆冲人之膺丕绪。佑启时承。遵令典以晋崇称。询谋悉协。温和共奉。仰慈惠之效天。光大聿占。叶安贞之应地。
光绪帝为慈安太后上尊谥时的册文说:
钦惟皇妣大行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方祗协撰。羲曜齐辉。毓华阀以钟灵。正璇宫而赞治。仁心绥福。宽宏则樛木赓诗。阴教端型。雍肃则籧筐式礼。萱闱训政。正投艰遗大之年。椒殿殚勤。有旋乾转坤之量。举与错用人惟己。除大憝而朝列清。肃与温稽古同天。歼渠魁而胁从赦。逾汉明德之德。抑幸泽以黜浮华。迈宋宣仁之仁。御讲筵而论治道。埽群寇如霆疾。措九州于磐安。北燮南谐。慰文考未终之志。朝箴夕诲。成穆宗耆定之勋。俯眷冲人。俾承洪绪。濯龙视膳。欢然合万国以尊亲。长乐闻钟。盛矣备两朝之孝养。祷旸闵雨。无一夫失所而后安。内辑外柔。虽四海永清而罔懈。徽音静穆。功在宗社而忘其功。厚德谦冲。圣合经权而不自圣。二十载宵衣旰食。率土知恩。七年来顾复劬劳。昊天罔极。犹忆金泥绚采。演十字之徽称。默期宝算延洪。享亿龄之纯祜。何意登遐之忽遘。徒令攀慕以无从。当殷礼之肇称。考周书之上谥。推薄海蒙庥之治本。孝与慈所以使民。体先皇锡号之初心。贞而安斯能应地。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惟爱敬居百行之原。河以天苞。洛以地符。惟正固启上元之运。博咨百尔。祗告三灵
慈安与慈禧:
【第一个阶段】从咸丰二年至咸丰十一年。在这一阶段里由于两人宫中位阶差异太大,似乎无法构成恩怨
咸丰二年,慈安比慈禧先入宫,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
而慈禧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贵人,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载淳,母以子贵,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由嫔至妃,再到贵妃,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
然而,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宫中后妃的阶位不仅森严,且难以逾越,嫡庶(妻妾)的差别更是不可抹杀
皇后母仪天下,总管六宫。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自是执礼恭谦,不敢稍有放肆
【第二个阶段】从咸丰十一年咸丰帝驾崩至光绪七年慈安驾崩。在这一阶段里虽然两宫垂帘,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退一进,相得益彰,似乎也不构成对彼此的威胁
两宫垂帘以后,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
《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载:
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
西宫(慈禧)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谘访利弊,悉中款会,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
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
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慈禧虽长慈安两岁,但是嫡庶之分,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依然也先要请示,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这是历朝历代后宫生活中所罕见的
慈安死后,慈禧即刻为其安排后事
而她的中年早逝给朝局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慈安死后,对于慈禧而言,为其专权扫清了道路
尽管慈安生前清心寡欲,极少参与政治,不像慈禧那样有谋略和魄力,然而慈安的存在本身,对慈禧的专权就是一股巨大的威慑。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那么明目张胆、恣意妄为。慈安一死,权力尽归西宫,慈禧可以惟我独尊、专执国政而无所忌惮
从此两宫垂帘格局变为西宫独尊,光绪帝还未成人,慈禧大权独揽,开始独揽大权,奕訢的势力更加薄弱了
慈安的死,无疑也使奕訢在最高统治集团中少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同盟
多年来,慈安和奕訢与慈禧之间均有矛盾,奕訢多以“嫡庶之分”为由,通过支持慈安压制慈禧的嚣张气焰,慈安也多倚重和信任奕訢,无形之中,奕訢和慈安形成一种联合力量,来共同对付慈禧
诛杀安德海就是如此
慈禧感到势单力薄,也在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在内务府、军机处相继安排自己的人或者是牵制奕訢势力的人
慈安在时,尽管奕訢屡受打击,但因慈安的倚重,他依然能保住军机处的位子,执掌军机处大权;慈安一死,形势大变,慈禧不再受约束,同时由于自己的党羽势力大增,她对奕訢也就不再顾忌了
至慈安病逝,慈禧也没有放过在地位上与她的竞争
慈安丧葬事,慈禧下令减杀礼仪
根据《翁同龢日记》记载,慈安的梓宫使用了楠木,但却是由厚度不过一寸七八的多块木头拼成的
杀安德海
同治八年七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其宠侍安德海借同治帝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乘楼船沿运河南下
按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
但安德海不仅出京,而且还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一路招摇,惊扰地方。所过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都隐忍不发。结果在山东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查拿,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
对安德海在宫中拨弄是非、混乱朝政按捺已久的慈安,在接到了奕䜣率领军机大臣持折请示两宫太后的行动后,立即召集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共同商议,时逢慈禧生病,慈安独处朝政
于是,大家一致认为:祖制不得出都门,犯者杀无赦,当就地正法《清宫遗闻•安德海》
慈安同意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死因谜团
《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
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
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1、慈禧逼死
《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
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
光绪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慈禧毒死
据《崇陵传信录》载:
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
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慈安由生病到死亡不到二十四小时,对于和她接触最多、过往最密的慈禧而言,既要安排慈安的后事,还要想办法开脱嫌疑,慈禧的应对
在《翁同龢日记》中有比较详尽的记载:
慈禧即刻召集相关大臣入宫,安排后事。慈安死于十日晚八时,半夜(子时)翁同龢就接到了入宫的通知。
【子初,忽闻呼门,苏拉李明柱、王定祥送信,闻云东圣上宾,急起检点衣服,查阅旧案,仓促中悲与惊并】
进宫后,发现各枢臣陆续到来。在慈安的后事时间的安排上,慈禧没有片刻拖延
【慈禧令王大臣瞻仰慈安的遗容】天明以后,各位守候在宫中的大臣,接到旨意,进入钟粹宫(慈安的寝宫)。慈禧命太监去掉蒙在慈安脸上的面幂,令大臣们瞻仰。此时,慈禧并没有遮遮掩掩,而是泰然地安排着一切
【慈禧为慈安准备了一个很大的金匮】翁同龢与各位王公大臣进入慈宁宫以后,看见慈安的金匮置于地中,金匮甚大,时灵驭已移至宫,安奉于金匮之西
如此安排,可以证明慈禧是把慈安放在皇太后的位置上处理其后事的,没有丝毫的怠慢。未正二刻,大殓,也就是将慈安入棺。这完全符合清朝的礼制
慈安死时,时任工部尚书的帝师翁同龢在《翁同龢日记》中有关于慈安太后死亡过程的记载
据《日记》载:慈安发病于光绪七年三月十日,这一天,东太后感寒停饮,偶尔违和,未见军机
翁同龢在慈安死后,记下了慈安脉案、药方和病情进展状况,可以从中了解慈安发病过程:晨方:天麻、胆星;(脉)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脉)按无药,云神识不清、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壅气闭如旧。酉刻,一方云六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晚八时前后)仙逝
依据这一病情进展记录,慈安死因多半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所导致。
根据是:
(1)病情特点: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按照现代医学判断,如此快速的病情进展多见于心脑血管疾病
(2)临床表现:神识不清”应为有意识障碍;牙紧、有遗尿情形应为现代中医所称的牙关紧闭和尿失禁
(3)辨证分析:依据以上症状,这一病症按照中医学辨证为脑中风病。而在《日记》中,翁同龢记载的御医脉案为类风痫甚重,实际就应归属于当今中医学疾病中的中风范畴。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慈安所患之病应为脑中风,也就是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疾病
其实,慈安的脑血管疾病并非突发,而是宿疾
《翁同龢日记》中曾经记载过慈安的两次病史
一次是同治二年二月九日,时慈安二十六岁,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恭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
此次生病共计二十四天,由“有类肝厥,不能言语”来判断,应视为现代医学的脑供血不足,属于中风先兆,只不过病症较轻,恢复较快
另一次是同治八年十二月四日,时慈安三十三岁,再次病倒,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莱服子
这次所谓的“厥逆”依然是脑供血不足的再次发作,只不过由于治疗及时,没有造成遗留病症
这些情况说明慈安患有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生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而这次,由于慈禧生病,慈安一人独理朝政,不善于摆布朝政大事的她,在这一时期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身心疲惫在所难免
慈安在发病的前一天,根据《述庵秘录》记载,她“两颊微赤”,虽然自己无感觉上的大碍,但从这一面色判断,慈安此时“肝阳上亢”,可能已经血压很高,直接诱发脑中风、甚至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对于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专家们来说都是一筹莫展的病症,更何况一百多年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接近事实的结论:慈安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而并非野史中所描绘的为慈禧所害
此外根据清宫医案记载,刚入宫的孝贞显皇后身体并不是很好,肝胃饮热,还有闭经的现象,当时民间有“跛病凤坐朝堂”之说,来讽刺文宗跛足和孝贞显皇后体弱多病
后世纪念:
慈安逝世后,于光绪七年九月葬于昌瑞山南麓偏西之普祥峪定东陵
1928年7月,国民党第20军军长孙殿英以“剿匪”为名盗掘了裕陵和菩陀峪定东陵
世人称之为“东陵第一盗案”
1945年后定东陵又被盗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