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震惊:我穿越成了亨利四世
本书标签: 穿越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邀请驻站 

关于风帆战船

震惊:我穿越成了亨利四世

风帆战列舰,指从十七世纪起在海上担任主力作战的武装舰船,一般有多层火炮甲板。1840年前基本上全为木材建造的风帆战舰,有时在水线以下包裹铜皮。

这种战舰的动力为风帆,武器为前膛装弹火炮,一般发射用于摧毁船体的实心圆形弹丸以及杀伤人员的霰弹、破坏帆具的链弹。由于当时以风力为动力,且单舰火炮威力射程均不足以对一艘敌舰造成有效的伤害,故使用战列线(所有作战军舰排列成一线)作战,因此为标准作战方式,故云风帆战列舰。尽管风帆战列舰有许多缺点,但它曾是17-19世纪海军的主力舰,在海上称雄二个多世纪。

17世纪的世界,大航海运动仍然方兴未艾,但蒸汽机还远没有投入实用化,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主导世界的时代还要再等一百多年才会到来。在当时的欧洲,大型风帆战列舰已经成为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上的主宰;但在亚洲东部的海洋上,多种造型各异的风帆战舰却是各显神通,构成了被当时的中国人称为“七海…

欧罗巴艨艟——17世纪的各国战列舰

“无数的风帆宛如天上的白云,巍峨的身影仿佛水上的城堡……”战列舰无疑是风帆战舰时代的海面上最为壮观的存在。在风帆战舰时代,战列舰一般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战列舰是装有三层甲板,配备火炮数量达到或者超过100门的大型风帆战舰;二级战列舰是三层甲板和配备90门左右火炮的风帆战舰;三级战列舰只有两层甲板,配备的火炮数量则只有64~74门。一级风帆战列舰在17世纪时已经出现,其满载排水量已经达到1500~2000吨,不过像西班牙“至圣三位一体”号那样的四层甲板、140门火炮的“超级风帆战列舰”的出现记录还要等到18世纪,至少目前已知的文献上,并没有关于17世纪存在四层甲板超级风帆战列舰的记载。

17世纪法国海军一级战列舰“太阳王路易”号模型,法国海军吨位最大的“总旗舰”,却被火攻船烧毁

不过当时的一级和二级战列舰,其航行性能是非常不妙的,比如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斯亲自监造的“瓦萨”号,在众目睽睽之下沉没在下水仪式上,“瓦萨”号还只是一艘三级战列舰。而重心更高的一级和二级战列舰适航性更不乐观,于是想要不远万里开来远东海域(当年还没有苏伊士运河,需要绕过风暴肆虐的好望角)最大的可能就是沉没在半途中,而当年的欧洲列强也不会拿宝贵的一级和二级战列舰来冒险。

实际上,整个17世纪,一级甚至二级战列舰都非常稀缺以至于基本上是作为各国国王的“御舰”和舰队司令的“旗舰”来显示王国和海军的强大,在海战中发挥作用的却很是少见。真正作为海军主力去参与海上搏杀的多是三级战列舰,不过即使是三级战列舰也大多只在所在国近海或者地中海活动,很少会去跑远洋。毕竟无论从海上自持力(当时并没有现代海军普遍装备的补给舰)还是航行能力上看,当时的战列舰都太大、速度太慢且自持力太低,参加远航纯粹是舰长活得不耐烦了……

瑞典斯德哥尔摩博物馆内根据打捞的沉船复制的“瓦萨”号模型

和多数欧洲国家相比,荷兰却是不折不扣的另类: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也拥有一支规模可观的海军舰队,但是荷兰的国土面积不大,海外殖民地也不多,没有很多物力和财力建造一级和二级战列舰。于是荷兰干脆放弃一、二级战列舰,集中建造三级战列舰,而且荷兰的三级战列舰也是异类,虽然有两层甲板,但只配置50门甚至更少的舰炮;17世纪荷兰海军最大的战列舰“布雷得罗德”号,只有两层甲板,配备火炮59门。但是,这些数量较少的舰炮都是他国海军一级战列舰才可能装备的大口径42磅炮和32磅炮(此处的“磅”系所发射的实心弹丸的重量),凭借大口径火炮的威力和小吨位带来的灵活的航行能力,尤其是在浅水区的航行能力远比他国的风帆战列舰出色。这些体量和火炮数量都远不及他国三等战列舰的荷兰战舰不仅可以完全压制他国海军的巡洋舰等舰只,甚至可以与他国海军一、二级战列舰一较高下。荷兰海军小型战列舰的出色表现使得英国也开始建造这类小型战舰,不过在定位上“降了个级”,称之为四级战列舰;而这种造舰思路到了蒸汽动力时代后,就有了诸如战列巡洋舰和袖珍战列舰那样的“异类”传承者。言归正传说17世纪,荷兰海军一度拥有出色的统帅,人称“老爹”的德·鲁伊特尔,在他的指挥下,荷兰舰队不止一次地采用舰炮火力压制下的接舷肉搏战和小艇火攻战术,无论在北海、地中海甚至英吉利海峡的作战中都连战连捷,摧毁和俘获了多艘英国海军一级和二级战列舰,而从荷兰博物馆复制的17世纪荷兰侵台舰队最大战舰“赫克托”号的外形上看,就是一艘体量较小的三级战列舰。

相比于英国、法国和西班牙海军习惯的战列线战术,荷兰海军凭借其舰只的灵活性和得心应手的纵火船使用,更习惯于采用冲乱敌方战列线后、在大口径舰炮的火力压制下进行跳帮接舷战和火攻船突击的“乱战”打法,这种看似“离经叛道”的做法在后世的英法尼罗河口海战和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蒸汽动力战舰时代,奥匈帝国海军在利萨海战中亦以此战法大败意大利海军,直到大东沟海战中,北洋舰队也试图采用此战术,并且一度成功地将日本联合舰队本队拦腰截断,但终因舰船和火炮技术落后而功亏一篑。

荷兰博物馆复制的“赫克托”号

近海防御战舰的先祖——17世纪东亚国家的自产舰船

虽然17世纪的欧陆列强已经拥有了坚船利炮,不过当时的东亚诸国如中国、日本和朝鲜虽然时不时会陷入各种战乱,但是并没有被欧洲人的军舰和大炮打开国门并且像非洲和美洲那样沦为殖民地。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作战中,郑军水师连续击沉了包括“赫克托”号三级战列舰在内的多艘荷兰海军舰船,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的东亚国家并非不开化的非洲和美洲部落,国家和民族意识早已十分成熟,军官和士兵的战斗精神和战术素养不仅不逊色于欧西甚至更胜一筹,也因为当时东亚国家如中国和朝鲜的自产舰船也不像两百年后的19世纪那样落后于世,而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和使用合理性的。

在16世纪末的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朝鲜水师就已经配备了本国特色的优秀战船——“龟船”,如今一些朝鲜和韩国的文章称其为“近海防御铁甲舰的先驱”,无论这种评价是否有自夸的成分,但从留存的资料来看,“龟船”的设计是极具合理性的。在19世纪之前,由于焊接技术尚不存在,铆接技术也远未成形,加上还没有大型锻压设备,因此用钢板或者铁板建造舰船无论在哪国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如果要建造有钢铁防护的“装甲舰”,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将铁甲敷设在木板之上,这样构成的“复合装甲”加上弧形的角度已经足够防住后世42磅炮的实心弹,对于枪弹和弓箭更是不在话下,对投射式纵火武器亦具有良好的防御效果。而位于舰艏的大口径短炮因为舰艏抢占攻击阵位比侧舷抢阵位更加方便(不用纠结角度,只需要做到舰艏向敌即可),所以更容易发扬大口径火炮的优势给对方沉重一击,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就是凭借舰艏的两门大口径68磅短炮,在乱战中绕到敌舰艉部近距离开火,击穿敌舰艉楼(舰员最多的所在)并且从后向前贯穿敌舰,从而给予敌舰员重大杀伤的。作为帆桨并用的小型舰只,龟船在浅水海域(诸如黄海、朝鲜海峡和日本海的朝鲜近海)的灵活性应当会很出色,覆盖在木壳船体上的铁甲宛如后世的穹甲,铁甲上的尖刺能阻止敌方跳帮接舷。如果允许合理推测,龟船凭借灵活的转向和良好的防护突破到日本安宅船或者大关船的艉部,用舰艏的大口径炮对着日本舰船的高大船楼来上一炮,那么绝对可以让日人好好喝一壶的……从这个角度上说,龟船也许是可以说成是风帆时代里兼具后世穹甲战舰和近海防御铁甲舰特点的出色近海防御舰只,足以体现出当时东亚国家在舰船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创意和匠心。根据日本博物馆里的一些记载,在江户时期,日本亦仿制过朝鲜龟船,并且将日本特色的安宅船和大关船的木壳上敷设铁板,成为日本特色的“铁甲船”。

平壤博物馆里展示的复刻“龟船”,倒是有几分“近海防御铁甲舰”的味道

而17世纪的中国也绝非在舰船发展领域无所作为,虽然郑和开创的大航海时代已经远去(但客观地说,当今的一些文字里对于“郑和宝船”排水量超过10000吨甚至接近20000吨的说法,笔者不大认同,因为这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中国的生产能力、中国港口的吃水深度、中式木质帆船的长宽比特征和航行能力,而且除了文字记载外,并无相关图纸史料),但是中国在造船方面依然在推陈出新。除了传统的广船、福船和沙船外,中国水师当时也开始拥有较大型的近海防御战舰——鸟船。

根据留存的文字和少量图纸的描述,鸟船在嘉靖时期被称为“开浪船”,最初是一种“下洋大帆船”(大胆推测与郑和船队使用的船型有关),由于性能出色也被水师作为战舰使用,更是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的海上武装中最为有力的舰船。在荷兰人所绘制的《福州城图》中,鸟船是一种采用单层或者双层甲板(其中采用双层甲板的被称为“大鸟船”)的艏艉楼布局多桅杆大帆船,在艏楼内安装有一门或两门大口径火炮,侧舷则配置中口径火炮,以当时中国的火炮技术推测,舰艏内的很可能就是作为岸防炮的“红夷炮”,即源于西班牙技术的大口径铜铸加农炮,其发射的弹丸重量很可能超过当时西方头等战列舰的42磅炮;侧舷火炮则可能是具有连发能力的明代改进型“佛郎机”,用以在接舷战中压制敌方甲板上的人员。此外,鸟船上可能还会配备在记载中被称为“火龙出水”的竹制火箭推进的投射式纵火兵器。从留存的少量图样上看,鸟船具有多达五根以上的桅杆,这样的布置虽然对于远航来说有些不合适,但是在浅海海域的转向确实可以比西方的双桅和三桅大型风帆战舰灵活得多,因此如果有数量优势,那么鸟船面对西方风帆战列舰时,“主场作战”就完全可以不落下风。根据文献记载,郑成功收台舰队中不乏“大鸟船”,而作为其“王牌”的“大熕船”和“灵熕船”很可能就是舰艏配备了大口径火炮的双层甲板“大鸟船”。在与“赫克托”号等荷兰舰船的战斗中,荷兰战舰的侧舷炮并不能准确命中数量众多的郑军鸟船(1895年的大东沟海战中,双方的舰炮命中率只有5%上下,17世纪时候更是可想而知),而大鸟船凭借其灵活的航行性能和优势数量,用大口径舰艏火炮近距离射击荷兰三等战列舰的侧舷和艉楼,一旦炮弹从艉楼射入就足以对荷兰舰员造成重大伤亡,而投射式纵火兵器一旦从大口径舰炮射击造成的弹洞中射入荷兰战舰,或者小型火攻战船的决死突击,都完全可能引发大火和爆炸,从而为中国水师带来一场抗击西洋外敌作战的伟大胜利。而西方国家也并非没有意识到这种舰艏配置大口径火炮的布局的好处,在两百多年后,英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伦道尔设计出了采用这种布局的风靡一时的近海防御舰艇——伦道尔炮艇,而国人也许更熟悉其另一个名字“蚊炮船”。

两百多年后,近代中国的设计人员依然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江南制造局建造的“金瓯”号,作为世界上第一艘采用水线带装甲的近海防御铁甲舰只被英国收入《布雷赛海军年鉴》,认为其“灿烂可观”;福建船政建造的“平远”号近海防御铁甲舰在大东沟海战中重创了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号,成就了这种舰艏配置大口径火炮的舰艇在蒸汽时代的最后辉煌。

海上“乱战”的时代——尾声

在17世纪的东亚海洋上,虽然西洋风帆战列舰已经出现,但是能不远万里来到远东的并不多,且都是比较弱的三级(四级)战列舰,无法组成有效的战列线,对于东亚国家自产的航行灵活且配备有大口径舰艏火炮的小型风帆或帆桨并用战舰并无多少优势,因此当时的欧洲列强尚不能以“坚船利炮”让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东亚各国俯首称臣。而在当时的海战中,凭借勇敢精神冲乱对方战列线,依靠撞击、接舷战和火攻等战术取胜的“乱战”战法,还将有两百多年的生命力,直到两百多年后的蒸汽舰船时代中期,日俄两国海军在对马岛摆开阵势,战列线的对射终于取代了“乱战”成为海战的主旋律,虽然这个时代也很快地在日德兰的血战中划上辉煌的句号…… so-bidi-theme-font:minor-bidi;mso-ansi-language:EN-US; mso-fareast-language:ZH-CN;mso-bidi-language:AR-SA'>世纪,一级甚至二级战列舰都非常稀缺以至于基本上是作为各国国王的“御舰”和舰队司令的“旗舰”来显示王国和海军的强大,在海战中发挥作用的却很是少见。真正作为海军主力去参与海上搏杀的多是三级战列舰,不过即使是三级战列舰也大多只在所在国近海或者地中海活动,很少会去跑远洋。毕竟无论从海上自持力(当时并没有现代海军普遍装备的补给

上一章 穿越了? 震惊:我穿越成了亨利四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