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十年,秦始皇在处理了吕不韦事件后,秦国宗室贵族纷纷要求秦王嬴政,驱逐六国在秦国的宾客,驱逐在秦的六国籍的高官。嬴政听从了宗室贵族的意见,下达了逐客令。
结果,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秦始皇的命令。
这个人就是李斯。
李斯是何许人也,李斯是楚国上蔡人,李斯年轻的时候做过楚国的小吏,当然,李斯并不甘于一直做一个小吏,于是他跑到齐国拜荀子为师,荀子虽然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但是他的思想主张当中,有很多的部分是法家的主张,而且荀子研究的更多是帝王之术。所以作为荀子的徒弟,李斯将这两点全部都学到手,然后,对于列国的情况做了分析后,发现秦国最强,秦国的国君更贤明。李斯决定去秦国,实现自己的抱负。
李斯到了秦国后,投到了吕不韦的门下,做了一个门客。后来李斯在吕不韦的推荐下,做了秦王嬴政的侍从,叫郎官。这个官位虽然小,但是,离秦王很接近。(这就好比两个人谈恋爱,感情在相当程度上跟距离有关系,哈哈)
秦王嬴政在一次与李斯的交谈中,发现李斯是个人才,所以当自己有心里话的时候,经常找李斯谈话。
有一次,君臣二人谈话的时候,李斯讲道。
自古以来凡是能干成大事业的人,都是善于把握机遇。过去秦穆公时,未能完成统一大业,是因为时机并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王室彻底衰弱,各国诸侯连年征战,我大秦乘势而起,逐年强大,现在大秦国力强大,国君贤明,兼并六国,就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那么容易,所以大王您一定要把握机遇,兼并六国,完成帝业,千万不能错过。
秦王嬴政听了以后,深以为然。
李斯提出了,秦灭六国,应当以灭韩为先,以此震慑山东其他各国,秦王深以为然,封李斯为长史。
不仅如此,李斯还提出来,秦国要不惜重金,结交山东六国的权贵,用金钱战铲除六国的能臣,勇将。用反间计离间六国君臣关系。
秦王嬴政听从了,结果,成效显著。李斯于是被拜为客卿。
当嬴政下定决心准备消灭六国的时候,韩王派水工郑国(名义上是水工,其实是韩国派往秦国的间谍)入秦,想让秦国忙于修渠,顾不上东出伐韩,结果郑国的目的暴露了。而且与此同时六国的间谍也纷纷来秦,为本国做情报工作,后来这些人都被秦国的情报机关侦知,上报给秦王嬴政,嬴政将消息告知朝臣,结果秦国朝野愤然,尤其是以秦国宗室贵族为代表的秦国大臣,纷纷上书,请求秦王嬴政驱逐六国在秦国的宾客,而且他们向嬴政诉说,六国来秦国的人,大都是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跑到秦国做破坏工作的。秦王迫于宗室贵族的压力,最终下达了逐客令,而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的范围。
李斯一看这情况,他自己给秦王嬴政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这是一篇著名的议论文,叫《谏逐客书》,这封信的内容有这么几点。
第一表明自己的立场。群臣议论逐客,这是错误的。
第二,秦穆公求贤,从西方的戎国找来了由余,从南方的楚国找来了百里奚,从东方的宋国迎来了蹇叔,从东方的晋国找来了丕豹,公孙支。秦穆公用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多个国家,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第三,秦孝公重用商鞅,推行变法,移风易俗,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秦国因此富强,才能向东打败魏国,向南打败楚国,而且以此扩地千余里。
第四,秦惠文王重用张仪,采用连横之术,打破了六国合纵,迫使各国服从秦国。秦国才能北伐义渠,南吞巴蜀,东进中原,南攻楚国。
第五,秦昭襄王重用范雎,贬谪四贵,加强王权,蚕食诸侯,遂成帝业。
第六,得出结论,这四代秦国的先君,都是因为重用六国来的客卿,秦国才会走向强大。如果,这四代国君也下令逐客,那么秦国又何以有强大之名,又何以有富强之实。
秦王嬴政在接到这样一封信后,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且立即下令,撤销逐客令,召回六国在秦的高官,李斯因此受到秦王的重用,被封为廷尉。
而郑国被迎回来以后,郑国对秦王言道。
我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韩国的间谍,但是这条大渠一旦成功,对秦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这虽然能对韩国延缓数年的寿命,但对于秦国而言可以说是万世之功。
秦王听了郑国的话,下令郑国继续修建沟渠,从秦始皇元年动工,到秦始皇十年结束,经历了十年时间,这期间在秦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下,一条连接泾水洛水的伟大工程完工了,秦王嬴政因为其修建有功,下令将这条大渠命名为郑国渠,在很久很久以后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了陕西省的第一处世界性灌溉工程遗产。
郑国渠的修建完工,使得咸阳以北的大片黄土地灌溉问题得到解决,秦国的粮食问题得到解决,秦军东出的粮草问题得到了解决。因此秦国国力大增,加快了秦国兼并六国的速度。
而且郑国渠,都江堰,还有后来的灵渠被称为,秦代的三大水利工程。
在处理完内政后,秦王嬴政将他的目光看向了山东六国,他要完成兼并六国的大业。
秦王嬴政在即位时,已经吞并了汉中,巴郡,蜀郡。秦国向北一直到到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三个郡,向东到达荥阳,吞灭了二周,设置三川郡。向南设置了南郡,向西设置了陇西郡。
秦王嬴政在其掌握国家的权柄后,任用尉缭子,李斯等人,积极的展开兼并六国的战争,秦始皇十一年,赵国与燕国发生战争,秦国以救燕为名,出兵攻打赵国,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攻占了阏与,轑阳,河间,安阳,赵国在漳水流域的地盘,全部归秦所有。
秦始皇十三年,秦军攻占了赵国的雁门郡和云中郡。
秦始皇十六年,魏国迫于秦国的压力,被迫将部分土地献给了秦国。
韩国也是迫于秦国的压力,将南阳地献给了秦国。秦国派内史腾做南阳郡的代理郡守。
秦始皇十七年,秦王嬴政命令内史腾率领秦军,攻打韩国,结果新郑城破,秦军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地设置了颍川郡,韩国就此灭亡。
韩国是秦国灭亡的第一个国家,为其他各国敲响了警钟。秦王嬴政的十年兼并战争就此拉开序幕。
秦始皇十七年,赵国发生大旱,秦将王翦逮着这个机会,率领士兵攻打赵国,这一战拿下了井陉。而后,秦将杨端和派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王紧急召在赵国北部防守的大将李牧,司马尚,星夜南下,解邯郸之围,李牧,司马尚率领的赵军,一下子就把秦军打败了。杨端和的残兵与王翦合兵一处,王翦秘密派秦国间谍去赵国,找赵相郭开,给了他一笔重金让他给赵王进谗言,劝说赵王解除李牧的兵权。并且派间谍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居然相信了,然后,派人解除李牧,司马尚的军权,由颜聚,赵葱接替,结果李牧抗命不交权,赵王一听就火了,派人杀了李牧。
李牧死了三个月后。
到了秦始皇十八年王翦率领秦军大破赵军,而且斩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秦赵两国过招数十年,最终秦国将这个最难啃的骨头咬下了。赵国的公子嘉逃到了代郡,建立了代国,秦国在赵都邯郸这块,建立了邯郸郡。
秦始皇二十年,发生了荆轲刺秦王事件,秦王嬴政大怒,派兵攻打燕国,燕国与代国组成的联军被秦军打败,燕王被逼的没有办法,杀了自己的太子丹,把人头送给了秦王嬴政。向秦求和。
秦始皇二十一年,韩地发生叛乱,秦王嬴政派兵平定叛乱,并趁此时机,杀了韩王安,以起到震慑人心的作用。
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军攻打魏国,围攻大梁城,秦军掘开沟渠,引黄河水,灌大梁城,大梁城被黄河泡了三个月,城墙塌了,魏王投降,魏国宣告灭亡。秦在大梁附近建立砀郡。三晋的灭亡,大大加快了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步伐。
同一年秦军将领李信,蒙武攻打楚国,战争初期很胜利,但很快秦军陷入了楚军的包围,结果二十万秦军被楚军打败。后来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攻打楚国,逼得秦国的项燕自杀,而后攻打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在楚地设置了九江郡,长沙郡。
秦始皇二十五年,王翦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国君,并设置会稽郡。
同年,秦国在灭楚的同时,继续向东扩展自己的领土,并且攻打齐国的西部,设置了薛郡。
同年,秦将王贲率领秦军攻打燕国的辽东,秦大败燕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接着秦军转过脸来攻打北部的代国,秦军大破代军,俘虏了代王嘉,并且分别设置了代郡与辽东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在燕地的秦将王贲率领南下攻打齐国,齐国不战而降,齐王田建投降,齐国灭亡。秦设置了琅琊郡与齐郡。
至此,秦王嬴政用了10年的时间将山东六国一一兼并,春秋战国纷乱五百余年的局面结束了,那么有一个问题随之而来,秦国为什么能灭掉六国呢?我想原因有二。
第一秦国明君多,从孝公至嬴政,七代明君。而且贤臣多,秦国的人才是当时列国中的顶级人才。
第二,六国的昏君多,庸主多,不能辨别忠奸。奸臣多,奸臣把仅有的人才通通赶出六国的朝野。
第三,六国的普遍衰落,与秦国迅速崛起的强烈反差,导致秦国必然兼并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