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雨下得淅淅沥沥,似是喉中未咽的鱼骨,叫人觉得一派的不畅快。
扬州此时正是梅雨季节,这雨水倒是将花儿养得胭脂熟透,在枝头迎着风簌簌地颤。
沿青石板路蜿蜒至廿四桥,明月高悬。桥上只一个钓翁,头发像染了今夜的霜。我打着油纸伞走过去,他问我从哪儿来。
“我从长安来。”
闻此,他摘下斗笠,任雨打在自己的发上,欲语还休,终于,轻轻地叹了口气。
半晌,他缓缓道:“长安啊,长安好,我有一位故人......”
四十年前的长安,正是唐宣宗大中八年。
渭水汤汤,一只帆船在浪中驰骋,幼薇返回了鄠社的家中。
才思敏捷,七窍玲珑,“才女”之名大扬四方。庭中的花半凋未凋,幼薇口中吟道¹:
“临风兴叹落花频,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
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
诗方吟毕,一位身着青衫的中年男子一面走来一面拍手道:“写得妙啊,我却从来听过,可是姑娘自己作的?”
闻声,鱼幼薇望去,答道;“公子谬赞,正是我所作。不知您所来是为?”她一身素色襦裙,裙角被风吹得如涟漪般在脚下荡。
“在下温庭筠。鱼姑娘诗名在外,特来拜访。”
“原来是温先生到访......”
......
二人相谈甚欢,鱼幼薇拜温庭筠为师。
自此,鱼、温二人频频往来。
朝朝又暮暮,姑娘的青涩一如枝头青梅般点点熟透。
“师父师父,我今日新作了《早秋》²一词,你可否为我看看?”幼薇轻轻扯着他的袖子。
只是一剪秋眸似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情愫。
展卷:”嫩菊含新彩,远山闲夕烟。凉风惊绿树,清韵入朱弦。思妇机中锦,征人塞外天。雁飞鱼在水,书信若为传?“
温庭筠捏着纸页的指节渐渐泛白,望向鱼幼薇的眼眸中晦明难辨,终于只是笑着轻轻叹了口气。
几日后,温庭筠作了《早秋山居》相和。
不久,温庭筠便携当朝状元李忆前来拜访。
或许,这便是他的回应吧。
大中十二年春,鱼幼薇出嫁,新郎李忆。
此年冬,幼薇作《冬夜寄温飞卿》以和其《晚坐寄友人》。
次年秋,幼薇作《感怀寄人》,温以《鄠社别墅寄所知》相和。
咸通元年春,幼薇作《寄飞卿》,温寄《初秋寄友人》。
种种......
此去流水,不复还。
温继续着他的才子潦倒生涯,而鱼已被送至咸宜道观。
苦等数年,李忆早已背弃誓言,举家迁移长安。
幼薇写下《寄李忆员外》。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从此道观之门大开,声色犬马,一晌贪欢。
自此,世人皆道鱼玄机,无人再提鱼幼薇。
一日,鱼玄机回到道观,床榻之上,婢女绿翘正与自己的情人缠绵。
她不过冷眼一瞥,便再度把门关上。
待观中人散尽,绿翘裹了裹身上的衣裳道:”玄机姑娘一世才情,也不过连个男人都留不住罢了。”
鱼玄机依旧浅笑,半晌道:“是啊,留不住他。”
只是谁也不知,她口中的“他”,到底是谁。
是夜,玄机辗转难眠,走至庭中,看月光缕缕洒下,又仿佛当年。
次日,绿翘暴毙观中。
而最具嫌疑的鱼玄机就此被关押。
狱中,她未曾辩解半句,“世人皆道我风流成性,既都如此说,就如此吧,玄机累了。“
临刑前一夜,微雨。
墙壁上,只留下两句残诗:“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刑场上,玄机从容走上断头台。
台下,恍惚一个熟悉的身影。
她笑了笑,用微弱的声音对他说,又似乎是喃喃自语:“飞卿,我不叫玄机,我只是......鱼幼薇。”
幼薇逝世,时年二十四岁。
随着老人缕缕叹息,我的思绪随着他的声音逐渐回笼,唏嘘于其一世。
我问老人姓名,他不答,只是兀自吟诗。
“梳洗罢³,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¹:取自《卖残牡丹》,鱼幼薇于854年所作,时鱼幼薇返回鄠社,至于是否家中庭院所作无从考证,属作者虚拟。
²:有人认为《早秋》乃鱼幼薇表明心迹所作,仍存争议,此处借来一用,请读者不要被我误导。
³:取自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历史上并没有说是温庭筠为鱼幼薇所作,此处为作者创作所需。
另补充一点,鱼幼薇逝世应为二十七岁,二十五岁时曾作《送卧云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