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陈杂伍味
本书标签: 轻小说  情感  情绪   

今天,我将朋友圈全删了。

陈杂伍味

就在刚刚,我清空了自己曾经发过的朋友圈。

今天是4月3日,距离上一次分享朋友圈已经过去了123天。

换算成天计算是不是感觉也蛮久了,毕竟一年也就365天,用4个月零3天计算会不会觉得短一些。

其实期间也曾在朋友圈发过自己的几篇推文,但往往只是昙花一现或者被隐藏在仅自己可见之中。不清楚为什么要分享,自然也就没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所以我将它们归类为发朋友圈,而不是分享朋友圈。

至于处于什么动机迫使我删除曾经那些朋友圈,我现在也不清楚。

可能因为曾经的分享的自拍不太好看,可能觉得曾经分享的文摘太过幼稚,总之曾经分享过的朋友圈,并没有让我产生一丁点的留念。

我把原因归咎于,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就像你喜欢的人对你有亲密的举动,也许只是冲你微笑,向你问候,但此刻的场景足以让你心花怒放好几天,久久不能平复。

而我好像根本没有喜欢的人。

这个时代的社交方式,本就让孤独的人更孤独,无趣的人更无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的同时也让彼此的交情脆弱不堪。

聊的多了会觉得倦,看的多了会觉得做作。别急着否认,朋友圈里总会有一个或几个人会让你带上有色眼镜。

当所有社交方式都被转移到网上,人与人之间便多了一种关系,一种「保持联系」的微弱关系。

我加了这个人的微信,就好像有一种“我跟Ta之间是可以联系上的”假象,但其实联系Ta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而脱离了网络之后,在见面的场景可能会十分尴尬。

而朋友圈成为了保持这种微弱关系的屏障,对于永远不点开你对话框的关系,点赞促使着你们增添了一种新的交情「点赞之交」。

碍于各种微弱关系,分享朋友圈变成了,年轻人吸引更多赞,获取更多虚荣的满足感的方式。

发朋友圈被冠以「装x」,「矫情」的标签,它隐含着一种被默认的观念:老发朋友圈就是矫情自恋,不发朋友圈都是高贵冷艳。

现在想想自己删去朋友圈的缘由,可能曾经的朋友圈统统被冠以上述的标签吧。

而需要要摆脱标签,重新塑造形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过去的自己删掉,这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前些年流行过一段话,用来调侃女生自拍的现象。

「拍照五分钟,p图两小时」

用冠冕堂皇的话讽刺了那些朋友圈频频冒泡的美女。

我自己也曾删掉一些看似有联系,实际一辈子都不会联系的女性朋友,其实她们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到我的生活,但当你想象朋友圈每天被一群「妖精」占领的时候,你的心情恐怕会像孙悟空救师傅那样躁动。

我有时会想究竟我是错的,还是她们是对的。

直到看到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这样回答“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我觉得这不光是一个看脸的社会,这直接就是一个看的社会。那看什么呢,就是你有本事让人家第一眼看到你的脸就看脸,没有看到的话第一眼看到你的钱就看钱,看车子看衣服看你的才华,全部都可以看。

那看脸是最方便的。所以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所以在朋友圈发自拍,发美食,晒景点,秀恩爱都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这些点赞的观众,终究是看的人才会带上有色眼镜,而发的人也不曾想到自己会被打上「妖精」的标签。

别人的自拍和合照是不是也有这个意味,也许一部分她们发朋友圈不是炫耀,只是为了记录相对较好的生活。

我们给别人点赞,让别人假装自己活得很好,别人给我们点赞,让我们假装自己活得不糟糕。

虽然我们知道我们还是“可有可无”的那一群人。

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显得那么“可有可无”,于是写文章的写文章,唱歌的唱歌,自拍的自拍,晒美食的晒美食。

认真分享的朋友圈都是在告诉我们,生活有所期待,明天会更好。

这里用狄更斯的话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上一章 真的,谈恋爱,很难! 陈杂伍味最新章节 下一章 没有喜欢的人 ,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