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任何剧情,文案或许枯燥乏味,但请停留几分钟,慢慢看完。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岁
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文博专家杨伯达去世,享年94岁(逝于2020年5月21日)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逝世,享年99岁
与此同时,国家乃至世界也发生着惊人变化。
今天早上,太阳耀斑爆发,强度上升中。
接下来的内容,会很无趣,很枯燥,但是希望大家能安静看完。
1918年,夏德昭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的一个小山村。少年时代,夏德昭就聪颖好学,治病救人的志向展露无遗。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地区时,夏德昭在颠沛流离中断断续续学习,一举考上大学(现中国医科大学)攻读眼科专业,并于1941年毕业后留校,开始了行医、执教生涯。 建国初期,面对大量角膜外伤患者,夏德昭在此前从事沙眼和角膜疾病防治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创新钻研角膜移植治疗方法。夏德昭根据患者病情,开展了部分角膜移植、板层移植、次全移植、次全移植上的部分移植、结膜连板层角膜移植等多种项目。
短短几年间,由夏德昭领衔的有关角膜移植的十几篇论文发表在国内权威期刊;他所在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是组建了拥有上百张病床的眼科,在手术治疗数量、移植种类、治疗效果等方面均取得显著发展;面向全国开办角膜移植“学习班”,推广相关诊疗技术,开拓了角膜移植治疗研究的新阶段。 事业成绩斐然,夏德昭并不故步自封,而是在治疗视神经疾病领域愈发开拓创新。1959年以后,夏德昭开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角膜、葡萄膜和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的摸索。他结合中医针灸等治疗手段,视神经疾病的综合疗效有了很大提高。 与此同时,夏德昭率先提出了视神经疾病的偏心固视现象,超前、创造性提出了“视力性质分析”的临床眼科新理论,并就该理论在临床黄斑病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断治疗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方法,提高了相关疾病的诊治效果,促进了眼科界对上述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
无论是攻克角膜移植术,还是钻研视神经疾病科研、诊疗,夏德昭的目标从未变过,那就是为了更多眼科疾病患者拥有宝贵的光明。为了这个目标,他矢志学术传承,为眼科医生队伍成长壮大倾注巨大力量。1983年,夏德昭和几位眼科老前辈一同发起创办了《实用眼科杂志》。去世前,夏德昭仍担任杂志名誉主编,甚至还在撰写论文。 而在医学教育方面,虽然自己的人生历经艰辛波折,但只要有条件,他教书育人不辍。作为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开创者,他培养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成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他的言传身教令学生们受益终生。
以上内容转自央视新闻。
杨达伯:1948年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 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硕士研究生导师。 早年师从黎冰鸿、王式廓、罗工柳、彦涵习画,后从事中西美术史和博物馆学研究。1956年调入故宫博物院负责陈列工作,1984年10月-1987年6月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1997年离休。
十余年来,杨达伯专攻艺术文物及美术史。研究领域较宽,侧重玉器、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清代院画等专项研究。在雕刻、清代院画、玉器、玻璃器、金银器、珐琅器及鼻烟壶等诸多方面都有著述。 曾主持参与金玉珠宝大佛、不空羂索观音、翡翠《蓬莱仙境》以及珍贵宝玉石的鉴定评估。 1980年之后,曾赴前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古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访问考察或出席国际会议及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几年根据需要将研究重点转至古代玉器、玉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了文集《古玉考》,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及《中国玉器全集》。 现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近期课题为《清代工艺美术史》、《中国玉文化史》(与美国屈志仁先生合作),并主编《中国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全集》(共6册)、《中国玉器全集补遗》(共6册)。
杨达伯老先生社会职务:现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玉器研究会会长、中国宝玉石协会顾问、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荣誉顾问、香港徐氏艺术馆顾问、新加坡收藏家学会海外高级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前中华文物馆客卿顾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会员、玻璃委员会会员。
以上内容转自头条百科。
吴孟超,1922年出生于福建闽清,1927年侨居马来西亚,1940年回国求学,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是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庄同济医院终身名誉院,《临床肝胆病杂志》顾问。吴孟超院士创造了中国肝脏外科历史上多个“第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20世纪50年代最先提出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见解。 60年代首创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切肝法,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70年代建立起完整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治体系,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较早应用肝动脉结扎法和肝动脉栓塞法治疗中、晚期肝癌。 80年代,建立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肝癌复发再切除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 90年代,在中、晚期肝癌的基因免疫治疗、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并首先开展腹腔镜下肝切除和肝动脉结扎术,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手术。 他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肝癌病理标本库,培养了最多肝胆外科领域的优秀人才。目前中国肝脏外科的中坚力量,80%都是吴孟超的学生,学生的学生和第3代、第4代学生。 在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今年4月,吴孟超院士在采访中回顾自己的一生: “选择回国,我的理想有了深厚的土壤; 选择从医,我的追求有了奋斗的平台; 选择跟党走,我的人生有了崇高的信仰; 选择参军,我的成长有了一所伟大的学校。” …… 2021年5月22日13时05分,吴孟超院士病逝,享年99岁。 他曾说过“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 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以上内容转自今日头条。
国士无双,一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