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热爱小小说已有十几个年头了。现在,不用翻阅任何资料,对各个时期的小小说佳作我都能如数家珍。 我有一个发现,当你打开记忆之门,在这些佳作中,能准确地说出某篇作品中的某一处打动你的东西时,你就找到了这篇小小说的硬度。比如一提起许行,就会想到他的《立正》里面那个老是一激灵就打立正的国民党老兵;刘国芳的作品读过很多,但就记住了一个细节――一个男孩儿在电话亭给自己的恋人打电话嘱咐她注意冷暖,絮絮叨叨了半天,电话亭的这个女孩儿才听出来了男孩儿的电话就是打给她听的;读王奎山的小小说只记住了一句话――“黄泥抹进裤裆,是屎也是屎,不是屎也是屎”。作品的名字忘了,但这句话却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贾大山的一篇写机关干部下乡割麦子的作品里有一处描写农民站在地里数人头,算算中午得几桌,一个细节点亮了整篇作品;江离的《奴才》里面那个当了财主的奴才又跪下来给昔日的主子当上马石,这一处描写影响了不少人。相裕亭《盐东》里有一个穿鞋的镜头,其实就是从这里演化来的;赵新写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男人拉着女人去看戏,拾了人家的东西等着还给人家,是个有月亮的夜晚。我读了赵新很多小说,就记住了那晚的一地月光……还有不少小说,连名字都忘了,也没记住什么细节和句子,但那篇小说的味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挥之不去。我非常珍惜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我非常佩服和敬重提供这些忘不掉的东西的作家。我知道,正是这些忘不掉的东西成就了一篇篇优秀的小小说。这些东西,就是小小说赖以生存的硬度。一篇缺少硬度的小小说,无论语言如何华丽,叙述如何圆熟,埋伏如何老练,读过之后没有让人激动而忘不了的东西,就不是一篇好的小小说。很多时候,提起一个作家我们马上会说到他的某某作品,因为这篇作品获过奖或上过刊物的好位置,但再往深处想竟一片空白。也就是说,这篇获过奖或上过刊物好位置的作品没有让读者忘不掉的东西,这样的作品值得怀疑,作品的主人也是值得怀疑的。 小小说的硬度,是从小小说的细部开始审美追求的一种意向。我觉得它是一种既有形又无形时常飘忽不定的东西,有时是一个细节,有时仅仅是一个贴切而充满了遐想的句子,有时是一种气味,有时是一种心灵共鸣的撞击,有时是一种姿势(小小说也有自己的身姿)……就像一个可心的女性一样,说不定哪一点儿打动了你――水汪汪的眼睛、好看的嘴唇、一头秀发、微翘的臀部,或者轻盈的步态。 我非常热爱这些来自小小说身体内部的亮点,是它们让小小说变得丰腴、多情、湿润,是它们让小小说充满了性感和质感。
作者大大这是小说
作者大大各位慢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