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过了一个月,开始有人发觉出不对劲儿了。
杨东清在冷眼看了一个月后,才发现,这位主儿可不是个安生的,平时和和气气像团棉花似的,也从来不端架子,但背后捅刀子和事后装无辜的手段是一等一的高啊。
他可以今儿还说着王大人为国为民实在是劳心劳力,他是一腔的敬佩之意,转过头就将这王大人撤了职安排了自己的人。
事后,他还要亲自去送王大人离京,说着些什么圣上武断,都怪他没能劝住皇上的冠冕堂皇的话,最后含着泪送王大人离京,真真儿是面子里子都让他做了个够。
若是弹劾没成功,他只会在皇上面前告罪,一面说着自己没用一面说这些折子还是交由圣上决断吧。
宣帝是个什么德性,谭贯伺候了这么多年他能不知道,宣帝本就不喜欢这些文官,这又是一件不算大的事儿,况且刘宁之前可从来没有因为因为这等小事儿向他告罪,这让宣帝觉得,谭贯实在是个可靠的,这般的态度,必然是个好的。便是才能不够,多磨练磨练多看几封折子不就好了。
于是依旧全心全意任由着谭贯这般渐渐起势。
杨东清发觉谭贯不对劲儿的时候,谭贯也盯上了杨东清。
之前刘宁倒台的事儿别人可能不清楚内情,他可是清楚的很,这里面的道道儿他都一清二楚。
这杨东清就是让刘宁倒台的一个关键人物,先是内阁三公只剩下他一个,还不让刘宁起敌意,又排除众议力保叶宁去边境,而后又趁东风补上最后一击。
这还只是谭贯能看到的明面儿上的东西,至于私下里,杨东清到底又有些什么动作,谭贯却是不得而知。
是以,谭贯一看到杨东清就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生怕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把柄落在了对方手里。
这些日子以来,谭贯试着动了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儿,一则是为了安插自己的势力,同时也趁机清理一些刘宁留下的旧势力,虽说刘宁已经没了,但若是让他用刘宁留下的人,他是万万不会用的,二则,他还存了试探之意,想看看他这番动作会引来朝中各位大人的什么看法和态度。
其实变相来说,这也算是让朝中各位开始站队了。
谭贯对于这件事儿倒是不急,他向来有耐心,喜欢徐徐图之,万事都要稳妥了才可以,说起来这还是他从杨东清身上学到的。
但对于杨东清,谭贯却是例外的不想徐徐图之,因为他知道杨东清的为人,他是绝对拉拢不过来这位的。
而这位或许现如今看着还与他井水不犯河水,那是因为他势力还不够大,行事也还不算太逾矩没触到这位的逆鳞,但他总有势大的一日,总有一日他所行之事会让杨东清像对付刘宁一样来对付他。
所以他只能对杨东清先下手为强。
杨东清也敏锐的察觉到了谭贯对自己毕恭毕敬的态度下那若隐若现的敌意。
于是这两位都开始防备提防着对方,杨东清老了,谭贯也还没起势,两人又都是喜欢一击毙命的性子,是以,虽然暗地里已经剑拔弩张,但却是谁也不会轻易出手。
如今端只看着这两位谁能斗倒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