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怡有了儿子,心里踏实很多,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仲仁虽然心疼静怡,但生了儿子,心里还是很开心的,公婆也是整天笑嘻嘻的。
虽然已经有孙子了,但静怡生的,他们更开心些。
现在鬼子走了,大家都定心了,又多了孙子,自然更高兴了。
静怡儿子刚满月,公婆就急着办酒了,那天来了很多人,都是乡里乡亲的来祝贺的人。
他们主要是冲着仲仁父母的为人来的,而且知道静怡的为人,所以都是主动来的。
鬼子虽然走了,但内战又开始了。因为静怡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不是重要的城市,只是偏远乡镇。
所以,并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还算过得安稳。
自从静怡有了第一个儿子开始,用现代语叫,像开了挂,连续又生了四个儿子。
这下,静怡已经是4女5儿,已经9个子女了,引来周边人的羡慕,都夸她能生养。
仲仁看着这么多孩子,虽然高兴,但也愁,家里的负担也重了。
本来还算家大业大,但仲仁的哥哥,不学无术,把自己那份家产折腾的差不多了,又在外面欠了一屁股赌债。
父母为了救他,只能变卖祖产,几经折腾,后来祖产卖的只剩下店铺。
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父母受不了仲仁大哥的折腾,后来也病逝了。
家里的工人和老妈子基本上都劝退了。只留下少有的几个种地佃农。
仲仁愁在五兄弟上,一个个大了要成家,现在的收入越来越少,不知以后该怎么办。
静怡不像仲仁那么想,她觉得日子苦点没关系,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好。
虽然静怡他们不是重男轻女的人家,但就目前的收入情况,就读书问题上,还是考虑以儿子为主。
大女儿和二女儿,只让她们读到四年纪,就不让上学了。其实她们的成绩都挺好的,为此静怡还是挺后悔的。
好在4个女儿很懂事,在家都会帮静怡带弟弟,或者做些家务。
不管生活怎么苦,在静怡的影响下,孩子们还是很孝顺懂事的。
转眼间,女儿们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静怡托人给女儿们找了合适的人家。
乡里乡亲的人都知道这家的人品,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静怡都是仔细衡量后选的。
女儿们出嫁后,培养儿子们的费用就宽松了很多。后来静怡又生了3个孩子,一共生了12个孩子。6男6女。
静怡生后面孩子的时候,跟女儿家的孩子差不多大,甚至小些。
在那个年代,这种情况很多,经常是长辈和小辈一起长大。
等六兄弟快长大的时候,还经历了解放军进城。
那天,静怡正在做饭,就叫见有人说,有当兵的进乡镇,吓的她以为是鬼子又来了,忙锅底灰擦在脸上。
并带着小的丫头躲在稻草垛里,等了很久,直到仲仁回来,才知道解放了,不会再打仗了。
让静怡欣慰的是,过了这么多年,仲仁一直守着承诺,一如既往的照顾静怡,爱护静怡。
生活虽然苦,但仲仁从来没让静怡干过农活,最多让她在家帮忙烧饭。
静怡从小一起长大的丫头,后来因为家境的哀退,还是忍痛离开了。
但不管生活如何困难,静怡一直坦然面对,不曾报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