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很快就到春天了。静怡既舍不得离开娘家,又憧憬着新婚后的生活。
这样的心情,从男方提亲那天,一直延续到出嫁。
江南娶亲都是白天。刚天亮,静怡就被母亲叫了起来,母亲让丫头给静怡做了2个糖水鸡蛋。
静怡刚起床,胃口还没开,有些吃不下,母亲说,结婚是大事,后面还有很多事,忙完估计也要午后了。
大家忙的时候,不一定有机会吃饭,吃2个鸡蛋,既抗饿,也图个好兆头。
鸡蛋里放点糖,预示你们婚后甜甜蜜蜜,感情好了,也好早点为夫家开枝散叶。
静怡被母亲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红着脸应允着,嗽了嗽口就开始吃了。
吃完后,由母亲给梳顺头发,她嘴里念叨着,一梳到白头,生活甜甜蜜蜜,长长久久。
这算是母亲对出嫁女儿的祝福,也是当时的一种风俗。
梳头祝福环节结束后,由请的梳头的阿婆,给静怡梳新娘标准发式。有点像现在低的丸子头。
那时候已经民国了,出嫁发型是那种低的发髻,插上金的发饰。
脸上用了胭脂和口红,那时候的口红,又叫口脂,里面的红色,是用一种叫朱砂的颜料做的。
但朱砂做的口红,持久性差点,比不上国外的产品。
只有上海繁华的城市才会用国外的化妆品,像江南小镇上,一般还是用的传统的化妆品。
打扮完,敏怡像换了一个人,整个面貌亮丽,又不失庄重。
丫头看见了,在旁边叽叽喳喳的叫着,小姐,你太美了,姑爷看了一定会更喜欢你的。
静怡听丫头说完,脸更红了,看着铜镜里的自己,也觉得很满意。
新娘装是传统的红色套装,依然是上面微微收腰身的中式领短款,领子是前面有点小翻领的中式款。
下面是红色缎面的长裙,长度到脚背,若隐若现的遮住小脚。
鞋子是红色底,绣了吉祥花型图案的那种,脚本来就小,显得更秀气了。
穿戴完毕,绣花的红头盖一盖,坐等姑爷来迎亲。
静怡通过红头盖留下的光线,盯着脚看着,等待着新郎。
大概等了二个时辰,才听到门口响起了迎亲的乐器声。
静怡听见乐器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丫头又开始叽叽喳喳了。
她跑到静怡身边说,小姐,小姐,姑爷来了。静怡做了个深呼吸,平静的说,听见了,我耳朵不聋。
刚说完,小丫头突然抱着静怡说,小姐,我舍不得你,我会想你的,要不你带我一起去吧!
太太正好从前院过来,听见丫头这么说,也有些动摇,但提亲的时候,答应亲家不带下人过去的,现在临时添人也不合适。
定了定神,她对丫头说,你别在这了,前院去帮忙端茶倒水吧!
等丫头走后,母亲对静怡说,要不,让丫头陪你住一阵子,等你适应了,她再回来,你看,行吗?
静怡乖巧的说,全听母亲安排。
说完,太太去了前院。她在人群中找到邻家阿婆,把她拉到人少的地方,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下。
邻家阿婆听了说,没问题,亲家会同意的,我这就去跟新郎倌说。
说完,找到新郎,耳语了几句,只见新郎忠厚的点点头。
太太放心的回到静怡的房间,告诉了静怡,顺便张罗下人通知丫头收拾随身衣物。
一切按照迎亲流程,把新娘请到客厅,拜别了新娘的父母,新娘由新郎带路,坐上八人大桥。